,郑全好,崔国航,相 阳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河南 新乡 453000)
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传统换药法存在诸多弊端,如起效慢、周期长、频次多、疼痛程度高等[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已被临床证实,其可有效促进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创面愈合,具有管理渗液、加速肉芽生长、控制感染等优势。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技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能够抗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治疗不需要植皮,从而避免了对供皮区造成损伤。但目前有关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采用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效果。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87例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30~43岁,平均(37.6±2.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5.5 h,平均(3.4±1.9)h;创伤面积615~825 cm2,平均(724.5±95.3)cm2;受伤原因:机器伤25例、车祸伤18例。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31~42岁,平均(37.5±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5.4 h,平均(3.4±1.8)h;创伤面积625~822 cm2,平均(724.6±95.2)cm2;受伤原因:机器伤23例、车祸伤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相关诊断标准[2];②骨折处无明显异位;③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患处软组织有严重损伤既往史;③伴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④中途退出。
对照组给予采用VSD治疗。去除失活的组织,先冲洗(冲洗液选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创面3次后,再冲洗(冲洗液选用生理盐水或稀碘伏水)1次,最后去除失活组织(有碘伏附着并且冲洗不掉)。手动打薄(打薄器械选用手术刀)脱套皮肤,全部清除筋膜组织及脂肪,保留部分真皮层。处理后的中厚皮片,使用手术刀开一个品字形小口(大小为0.6~0.8 cm),覆盖原位,以促进缝合。在皮肤回植处敷VSD敷料(覆盖面积为正常皮肤周边2~3 cm),最后接负压(调负压50~80 mmHg)吸引器。观察组给予联合PRP凝胶技术治疗。于无菌环境下采集患者100 ml静脉血,存放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并静置10 min后,以转速1 000 r/min及1 200 r/min进行依次离心,时间为10 min,获得约10 ml的PRP。选取PRP凝胶制备套件的注射器抽取5 ml的PRP,该注射器与含1 ml溶解凝血酶注射器组成PRP凝胶喷枪以备用。在制备结束后,均匀喷涂PRP凝胶于创面表面,采用无菌油纱包裹,无菌纱布敷料外盖。术后1周,保留PRP凝胶,去除油纱敷料,采用无菌敷料包扎。期间敷料更换频率为1次/周。所有患者总疗程为2个月。
①皮肤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皮肤创面愈合情况,主要包括皮肤成活面积率、皮片坏死面积率、新生肉芽组织覆盖率。②疼痛程度:于术后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区间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③瘢痕增生程度:两组患者分别在创面完全愈合后的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4]评估瘢痕增生程度,评分区间为0~15分,评分越高,说明瘢痕增生程度越严重。④术后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色素沉着、皮片挛缩、瘢痕增生发生情况。
观察组皮肤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2个月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SS评分比较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色素沉着2例、皮片挛缩4例、瘢痕增生3例,总发生率为20.9%(9/43);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皮片挛缩4例、瘢痕增生3例,总发生率为22.7%(10/4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是指上肢软组织、皮肤发生了环轴心式的撕脱伤,患者常伴有血管、神经、肌腱撕脱,引起血管、皮肤广泛栓塞,导致上肢血液循环障碍[5]。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以修复创面、恢复肢体功能、预防感染等为主要处理重点。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是创面清洁、清除坏死组织、辅料应用等,但此法需多次换药、清创,且感染风险大、治疗周期长,同时频繁的换药、清创操作,即增加治疗费用,又为患者带来巨大痛苦,降低患者耐受性[6]。目前,临床常采用VSD技术进行创面修复,其产生的机械牵拉能够减轻组织水肿,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促进创面细胞生长和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以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7]。PRP凝胶中富含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等多种抑菌因子,可有效抑制创面微生物活性。其中PRP凝胶中血小板在被激活后,能够生成多种生长因子,可对创面周围组织的生长进行有效刺激,同时提取自患者自体静脉血的PRP中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含量及种类比例与患者自身血液相一致,对骨组织、软组织等多种组织修复及生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皮肤创面的愈合优于对照组,说明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促进创面愈合,优于单存的VSD技术。究其原因可能与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影响了创面的愈合过程有关。创面愈合过程主要包含血管再生阶段、纤维组织形成阶段、再上皮化阶段等。其中血管再生阶段,VSD负压吸引装置对创面渗出液进行有效吸收,有助于保持创面液体平衡,还可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细菌及减轻水肿;能够通过增加创面淋巴引流毛细血管充盈,促使成纤维细胞及白细胞进入创面,以促进创面愈合。PRP凝胶中富含各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可在创面愈合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信号分子调控网络,更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皮肤创面愈合情况[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2个月V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技术减轻疼痛及抑制瘢痕增生程度,优于单存的VSD技术。可能是由于PRP凝胶能对创面周围及深部持续发挥抗炎及修复作用,从而刺激血管的生成,同时联合VSD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封闭创面,最大程度吸收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液体平衡;VSD产生的负压吸引力对创面细胞膜产生扭曲扩张,并通过信号转接,以促使细胞分泌大量的前愈合生长因子,从而促使更多的新生血管生成,更好促进组织修复与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及抑制瘢痕增生程度[11-12]。
由于患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缓慢,易引起皮片挛缩、瘢痕增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单纯的VSD技术上增加PRP凝胶技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VSD技术能够减少创面的分泌物并保持其干燥,从而为PRP凝胶技术治疗创造良好条件;PRP凝胶中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多种生长因子相互协同,促进内皮细胞趋化迁移、间质细胞分化增殖;由于PRP凝胶的制备来源于患者自体血,有效避免异体生长因子可能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采用PRP凝胶技术联合VSD治疗,患者皮肤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瘢痕增生程度可有效改善,以及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样本量较少,观察指标有限;PRP涂抹后采用VSD覆盖,负压引流管可能会引起PRP部分有益成分的流失,从而减弱其作用。关于PRP凝胶技术联合VSD的作用机制有待后续更多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