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策略

2022-03-24 21:56李黎张永丽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教材

李黎 张永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选入的每篇古诗词都极具特色,并且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涉及《诗经》、律诗、词曲等。然而古诗词教学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应深入钻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立足当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语文课程标准,探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发挥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

一、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编排的分析

(一)知识系统:要素间相互呼应,由浅入深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文体裁较多、题材较广,充分体现了中国古诗词的多样性,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体裁来看,教材中古诗词的体裁多样;从题材来看,教材中选定的古诗词大多为人文主题,其中道理也从表面走向更深层次,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古诗词。

(二)练习系统与注释系统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统编版教材中,古诗词课后习题的设置从诵读、联想、体会三个梯度逐步提升要求。在诵读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知识,学会代入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整篇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在联想方面,要求学生从读诗句、想画面到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由静景到动景,最后想象出诗词所展现的全部画面,构建诗画一体的情感与意境,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注释系统是展现诗文背景、帮助学生领悟诗文大意的一种助学系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整合常识性注释,培養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诗文的能力。譬如,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对“篱落”“杂兴”“蛱蝶”均有注释,这些注释初步构成田园背景:篱笆、蝴蝶、夏天等,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关联性,结合诗中内容,进而想象篱笆旁无人来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的景象。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运用单向输出与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忽视了小学生对诗文内涵和基础知识的自主性学习。如今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忽视朗读,重点落在背诵、默写上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改不掉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顽症,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往往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默写、背诵,忽视了朗读的价值,忽略了古诗词的韵律,不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诗义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复杂,淡化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教师从传统教育走向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大量精美的课件、视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些教师使用素材前不加整理筛选,各类音像、图案依次上阵,使学生眼花缭乱,无心深入学习诗文,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内容繁多,重点不清晰

当前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地融入多种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古诗词积累量,让学生掌握多种古诗词阅读技巧。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一堂课涉及的内容过多,且重点不够突出,致使学生对整堂课所学内容似懂非懂,降低了学习效果。

(四)擅自追求超前教学,教学质量下降

不同的学生其思想、心性也各不相同。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上不可能齐头并进,步调一致,因而教师不可追求超前教学,亦不可超纲、超常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无视教学目的,扼杀了学生的潜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关注朗读,品味韵律

古诗词虽篇幅较短,但用词准确、传神,更有言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古诗词,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以音调起伏、节奏频率展现其音韵。准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正确示范,重点指导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朗读,包括语调、节奏、情感等,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僻字、知晓新词、分析句式,不仅要会读古诗词,更要明白其表层意思及深刻内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走进诗文意境,在朗读中获得感悟,展开联想,深入思考,继而明白诗文中的道理,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将优秀的课外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资源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图像、语音等,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感受,但教师在选择课外资料时,要注意对其进行严格筛选,使其与教材相融合。以《枫桥夜泊》为例,全诗以“愁”字统领全文,落月、满天霜、不眠人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途寂寞的愁思。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作者张继创作前后的经历及其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音像、文本资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诗词类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比赛强大的规模、紧张的现场氛围会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选手们出口成章、博览古今的精彩表现,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仰慕之情。学生会在“榜样的力量”推动下,感受中华古诗词的深厚文化内涵。

(三)聚焦诗词本身,领悟诗词深意

古诗词短小精悍,每一句都内涵深刻。同一个字和词语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寓意也不同。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是要回归诗文本身,细致斟酌字句,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诗人在创作诗词时,会选用精练准确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品鉴诗词,抓住关键字句,理解其中深意。

例如,在讲《泊船瓜洲》一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展开分析:作者为何用“绿”而非“吹”或其他的字?通过提问使学生展开想象,建立诗词与生活的关联,在语境中了解古典诗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及文字的妙用。

(四)适当拓展知识,丰富知识积累

“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应成为当今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一首诗词”明“一类诗词”,避免运用过多繁杂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延伸,避免超前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古诗词的描写手法。具体教学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从诗词本身向生活实践拓展。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依据现实生活所写的。古诗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精练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实情感。这些作品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经过更新迭代,经久不衰。教师可从情感角度出发,将学生的生活与古诗词相联系,使学生明白古诗词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或场景再现。将二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透过诗词表层意思理解其深刻内涵,真正实现解读、赏析古诗词的目的。例如在《咏柳》一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轻柔的柳枝、翠绿的嫩芽,领略柳树在春风拂动下生机勃勃的景象,由此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文本向生活实践拓展,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对诗词的深层表达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理解,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还要深入挖掘诗词中的育人要素,适当地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诗人临终前嘱托儿子,朝廷收复疆土后,在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自己。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人垂死但仍牵挂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二点,从课内向课外拓展。拓展并非漫无目的,而是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及实际教学情况,要保证拓展有“度”,避免适得其反。例如在教学《秋思》一诗后,教师可向学生适当拓展与本诗有同工异曲的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秋思》,学生细细品读就会发现,秋季多被赋予悲情,以此使学生积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点等有指向性地促使学生了解其他名家古诗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品鉴诗词韵味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快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互助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描述‘雨’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的学生说:“下雨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还有的学生说:“‘好雨知时节’,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集中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读中议论、品味鉴赏的方式,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诗中更深层次的内涵,理解作者抒发的真实情感。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探究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及心理。

五、重视诗词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词的创作大多与作者的社会背景及生平密切相关,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他的行为、思想及其作品的深层内涵,此为“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用心体会诗词内容和中心思想,为后续学习古诗词打下良好基础。

以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例,统编小学教材选入杜甫诗文多篇,包括《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少年时代曾游历齐、赵、吴、越等地,奔赴洛阳考取功名落第,而后又经历战乱,颠沛流离,随后虽被任职却又遭受同僚排挤,最后郁郁不得志,在蜀中悄然逝去。只有了解杜甫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才能深刻体会其诗文背后的情感。《江畔独步寻花》是作者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居之所,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没有找到同伴,便独自沿着江畔散步,看着路上彩蝶黃莺飞舞,风光无限,有感而发,随即创作。

同为唐代诗人的王维在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他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中不免思念亲人,尤其在阖家团圆的节日,其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这时,学生就需要了解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为什么经常在外漂泊,是被迫离家还是主动在外考取功名。经过收集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此时正在帝都长安考取功名,当时的长安城一片繁华,吸引着各路年少的有志之士,但王维因背井离乡而显得有些孤苦无依。

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后,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中表达的感情,仿佛看见作者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样互相衔接的古诗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其品格、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六、重视鉴赏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通过对情感、背景、声律、景物描写的鉴赏,体会诗人浪漫的才情,进而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情感与意境,提升审美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古诗词,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教材主编温如敏强调:对待诗词理解,需要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古诗词、品鉴格律之韵,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开展诗词接龙游戏,以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例如教师提出接龙以“春天”为主题的诗,学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诗句,成功接龙的学生可累计加一分。比赛结束后,教师以分数评定冠军、亚军和季军,奖励表现优异的同学。经常开展此类诗词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学习热情,为单一的诗词学习带来乐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在编排上有着选文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助读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教师就应做到字斟句酌,重视朗读,适当拓展,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歌赋的韵味,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编号:JCJYB200201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教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教材精读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