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刘娜
冬日的暖阳穿过玻璃窗,洒落在案几上。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手艺娴熟的古籍修复师们正在运用日积月累的精湛技艺和现代科技设备修复着珍贵的古籍。2月15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看着古籍在“时光旅人”的手上,经过轻按纸张、寻找破损碎片位置、字体拼对等程序,逐渐恢复往昔的模样。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而古籍的光芒能够闪耀至今,不论是发现或修复它的人,都是用生命去接续和守护这盏灯火的人。他们穿越于古今之中,历史在他们的指尖翻飞;他们沉浸在城市一角,将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向每一位中国人诉说;他们虽默默无闻,却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追随中国文化的光芒……
埋首故纸堆,展现匠情怀。山西省图书馆古籍藏书最大的特色是早期佛教经典文献,可惜的是,这些古籍由于年代久远,有的遭虫子蛀食,有的被老鼠啃啮,有的经翻阅磨碰造成页面破损,让人深为惋惜。给古籍当“大夫”,让历史记忆“复活”,就是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们的主要工作。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对古籍修复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古籍修复技术设备也逐渐得到应用和完善。例如纸浆补书机、高清修复台、高清扫描仪、除尘台、纸张纤维检测仪、纸张酸碱度检测仪、纸张抗张强度检测仪、纸张耐折度检测等仪器根据需求应用到了古籍修复实践中,使修复工作逐渐科学化、规范化。
2016年,山西省图书馆启动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聘请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资深修复专家胡玉清为传习中心的导师。看到唐、宋、元时期的珍贵版本因破损、絮化、残缺等病害严重时,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常常因对于技法的严谨态度纠结得昼夜难眠,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
修书更修心,留艺不留名。“修复古籍,修复的其实也是浮躁的心情。”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邢雅梅对记者说。古籍修复这一行就如同修行,这个工作极为考验修复师的能力、体力和耐性,每位古籍修复师需要怀着耐心、细心和敬畏之心,通过对修复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修复方案与修复技法的斟酌,不断总结完善自己。此外,他们还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集古籍版本知识、古籍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等于一身,将自己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融入其中,让大脑可以心无杂念地去感受寂寞中的快乐与幸福。
2018年,山西地方特色文献刘大鹏所著《退想斋日记》的修复工作启动。由于这套书数量多、记载形式特殊,古籍病害情况十分严峻。为了能够达到“整旧如旧”的修复效果,最大限度地还原文本本身,尽可能地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每一道流程、每一个步骤大家都“如履薄冰”。可以说,古籍修复的几十道工序,都在考验着修复师的能力、定力、体力和耐力,也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工匠精神”。
邢雅梅向记者讲述,“我们多方查证资料,认真分析藏品的现有信息状态,最终确立修复方案。”古籍修复工序复杂而精细,有多达几十道流程。每拿到一本需要修复的古籍,都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制定不同的修补方案。她说,“无论是调好浆糊备用,给古籍拆线建档案,还是选择和原书协调的配纸,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破损的古籍在修复师的手下能“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他们的悉心修复使历史记忆“复活”,让千年文脉传承、延续。
修复古籍不仅要工具箱里的排刷、毛笔、剪刀、镊钳等这些修复中常见的工具,必要时还会借助科技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手艺也在不断地与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创新融合。
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辅助古籍修复,比如多功能纤维测量仪、PH值测试仪、高倍显微镜、纸浆补书机、高清扫描修复台,以及数字化保存等。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刘亚男说,“这些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古籍提供完善的技术数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定位修复材料的精准度。在現代科技的帮助下,古籍修复正在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手工修复的许多细节和做法仍是无法被取代的。只有精准的机器和修复师的手工艺相结合,才为古籍保存、复原提供良好的基石。”
“上元节,自十四至十六日各悬灯于门,结灯山,兼爆纸炮、放花火。”这是出自清顺治版的《乡宁县志》。
在阅览山西省图书馆的古籍展品时,刘亚男对记者说:“古籍里的文字大多晦涩。而随着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解读这些古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就显得越发重要。”
当记者浏览到展馆之宝《佛说北斗七星经》时,一方面感慨古人的印刷技艺墨如点漆,另一方面对文中的字句所明示的思想感到赞叹。“出入平安善乐大吉”,便是出自此文中的语句。
刘亚男向记者介绍,该经卷1962年发现于山西曲沃县东凝村广福院。当地农民为了使用寺庙的木料和砖瓦,在拆除时砸坏了正殿内一座7米多高的佛像,从佛像腹内发现了十几部佛经和铜镜等物品,其中就包括这件《佛说北斗七星经》。1979年,山西省图书馆将其自民间征集回来。
《佛说北斗七星经》的全本只有一卷,篇幅不算大,但文字内容系统而完备。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这件不仅雕印时间久远,文字与流传的《大正藏》本也有不少差异,对佛教典籍的演变和佛教史的发展研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为了满足读者对古籍的热爱,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于2021年11月19日上线,全文上传发布了22部286册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的数字书影。读者可免费进入古籍数字资源库,阅读访问。
古籍修复虽然是一个小众、冷门的行业,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古籍修复就是为了将古籍更好地保存下来,使文明得以延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破损的古籍尘封了漫漫岁月,是一位又一位古籍修复师前赴后继,将其修缮完备,让历史重现于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