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海洋球池、魔幻乐园……两岁多的女儿玩得不亦乐乎,胡苗苗母女一度错过了午饭时间。小区附近的这家儿童游乐园,是她周末开展亲子活动、购物、就餐的主要去处之一。
胡苗苗家住河北三河市燕郊燕顺路的福涛园。该小区建成于2011年前后,随后业主陆续入住。公开资料显示,该小区56栋楼房,3082户业主。
8年前,胡苗苗和爱人来到这里,购买了一套二手房。
除了价格、区位、学校医院等配套外,让她决定在此置业的主要原因是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非常完善,已然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便民商圈。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不用走出小区均可搞定,生活消费十分便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胡苗苗说。
漫步小区,水果蔬菜店、餐馆、理发店、五金电器门店散布其中。不用走出小区,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都能得到满足。
“大鸭梨、太熟悉、紫光园、京客隆、好利来、肯德基、麦当劳、蜜雪冰城……”胡苗苗一口气向记者说出十几个常见的品牌。
扎根于社区消费者日常活动半径之内,社区便民商圈近年来成为市场主体关注的热点。
为了解社区商圈发展情况,3月12日,《民生周刊》记者来到福涛园实地探访。站在小区正门口,记者看到,100米之内有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河北银行。步行10分钟的距离内,分布有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步行10分钟,K歌、健身、商场购物等一应俱全。如果不忙,可以从早到晚玩一整天……”一位业主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小区建成于2011年前后。2012年左右,小区陆续有业主入住。作为第一批入住的业主,冯双成见证了小区商圈业态的发展历程。
据他回忆,当时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虽然小区规划有步行街、商贸城,但现在的很多商家当时还没有入住,甚至连就餐都不太方便,“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泡面”。
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福涛园除了3000多户常住家庭之外,流动人口规模也很庞大。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加,社区周围的医院、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大型超市也开始落户于此。
福涛园社区内的超市货品齐全,食品柜台琳琅满目。图/郑智维
“早晨如果不想做饭,下楼就能买到包子、油条,吃到品种丰富的早餐。步行100多米,就有接地气的农贸市场,不仅蔬菜新鲜,而且价格还不贵。”刚搬进小区不足两个月,租户崔佳对这个“新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15日,因为新一轮疫情来袭,社区群众不能随便走出小区。
在福涛园社区内部,规划有两片公共活动空间,除了安装有各种儿童娱乐设施外,还有成人健身器材。走下楼,群众就能在家附近开展健身活动。
假如没有疫情,凌帅会步行10分钟到社区附近的健身房。游泳、跑步、打乒乓球,运动健身已成为他每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关注健康话题,如果没有疫情,附近的几处健身房基本都是人满为患。”他说。
因为内部完善的商业生态,即便疫情期间,业主的日常消费也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接上级紧急通知,2022年3月13日零点开始封闭小区,明早开始全员核酸,所有人员只进不出,具体解封时间等公告下达后第一时间群里通知。”3月12日傍晚,胡苗苗看到社区群里发布了最新的疫情防控通知。
看到封控小区的消息,胡苗苗并没有任何恐慌,没有去抢购物资。
“不用担心物资,之前几次封控,小区内几家超市都正常营业,蔬菜、肉类、杂粮等物资充足,价格和平时也没有区别。”她告诉记者说。
疫情防控通知发布的当晚,记者在社区超市看到,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超市物资丰富,一切经营正常。“小区超市供应正常,价格也没有出现上涨。”
谈及社区商圈的物资供应能力,胡苗苗回忆起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2月。
“按照防疫规定,所有人员需要居家隔离。当时,社区商圈的服务人员都被动员起来,业主所需物品通过线上平台采购,商超的服务人员和物业人员共同组织线下配送。”
虽然刚搬来时间不久,崔佳已经加了好几个社区商家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预订商品,商品可直接送上门。
据了解,这种线上线下服务以及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已然成为社区商家经营的主流模式。
除了便捷性外,近距离也是社区商圈的优势所在。社区商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一般步行时间15分钟内可到达,服务半径在2公里以内。
在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特色商圈迎来转型升级。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开始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家打破传统的时间限制,挖掘夜间消费价值。据胡苗苗观察,过去的几年间,谊品生鲜、便利蜂等几家24小时营业的便民商业网点陆续落户社区。
两年前,24小时营业的谊品生鲜正式开业,为社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消费体验。店内日用百货、食品饮料、果蔬冰鲜等一应俱全。选取食品、付款、打包带走仅需一分钟就可完成。
“只要你想买东西,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买得到。有时候,因为加班回来晚,附近的餐馆都已经关门,全天候营业的门店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崔佳说。
因为人口数量庞大,社区居民中以中青年群体占多数。这个群体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巨大需求支撑着社区内部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
“所有商家都看到了社区的消费潜力,竞争也异常激烈。但凡能想到的常规业态,在这个小区中你都能找到,仅药店就有10余家。”杜尚卿说。
农贸市场仍是中老年人最热衷的地方。图/郑智维
2014年,杜尚卿来到燕郊。从摆地摊起步,后在社区经营一家五金电器销售门店。
“在电商的挤压下,实体门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将门店开在社区,最大的优势是距离消费者近,消费体验感强,受电商影响相对较小。”他解释说。
去年年底,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事实上,加快发展社区商圈,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我国商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杜尚卿坚信,社区商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一份资料中,他曾看到一份数据:在欧美国家,社区商业已占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以上。而我国,目前整体占比不足30%。
传统业态竞争激烈,供给出现饱和状态,而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业态仍有巨大潜力。
“购物类多,服务类少,商圈快速发展背后也有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胡苗苗说,从业主的实际需求来看,居家养老、嬰幼儿托管等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社区商业在这方面目前仍是短板,真正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