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
印中两大文明古国,共同谱写了世界文明的辉煌篇章。印度和中国作为近邻,交往历史悠长,相互影响深远,两国先人来往,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延续不断。印度的佛学、天文学、医学、文学、音乐、舞蹈等进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刷品等也进入了印度。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印中人文交流得到了历史性的推动。
民间互动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中关系中可能比在大多数双边关系中更为重要。回望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民心相通在印中友好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两个伟大文明相互了解、相互借鉴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国在人文交流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这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佳话。中国的敦煌和印度的那烂陀,即是两国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即使在两国关系受挫期间,人文交流也没有中断。
进入21世纪后,印度和中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高层交往更加频繁,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稳步开展。印中两国妥善处理分歧、谋求共同发展,加强了友好交往。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期间,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启动了内容丰富的“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该计划涵盖旅游合作、青年互访、博物馆交流、语言教学、经典及当代作品互译、影视交流等领域。据统计,中印已建立14对友好省市,目前约有2万名印度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印“青年百人团”交流访问也进展顺利。一些中国演艺团体在印度成功举办商业演出,受到了印度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在中国,练习瑜伽和欣赏印度电影成为了年轻人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民众将对方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交流无疑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友谊和互信。
2018年和2019年莫迪总理与习近平主席两次非正式会晤后,印中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两国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为民心相通奠定了现实基础。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印中之间人文交流的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两国的经贸往来。
能够改变印中关系动态的关键人群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将塑造两国关系的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消除偏见、恐惧和仇恨,加强信任。年轻人应该成为促进印中两国民间人文交流的主力。越重视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互动,改变当今社会根深蒂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机会就越大。
地方层面的互动仍然是稳定印中双边关系的重要手段。人文交流项目应加强深度和广度,不应仅仅作为经贸合作的补充。在促进印中相互了解与合作上,地方层面的交流仍有很大空間可供发挥作用,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缓解印中紧张局势,还可以为双边关系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教授。本文摘编自作者在中印青年对话论坛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