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究

2022-03-23 14:26陈书霞
山西农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

□陈书霞

(中共秦安县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600)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存在待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制订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保障。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在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上创造可观经济效益,为农村经济的稳步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1.2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应结合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管理农村地区经济活动。因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要对当地市场环境与经济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基于国家大政方针科学指导农业经济,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目标[1]。其中,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科学规划与调控是农业生产的重点。积极落实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推动物流、销售以及农业等多个资源领域实现跨行业合作,利于更好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加快农村发展速度,在经济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目标与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重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期性,包含党建工作、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等多项内容,各建设内容互相联系。新时期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与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时代特征显著,在确保农村地区稳定的同时亦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而管理科学化利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积极开展农村改革,对乡村民众生活环境进行改善,不断提高其经济收入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目标与任务。为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目标,需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重点。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农村经济化城市经济相对落后。要全面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农村发展问题予以解决,确保农村经济均衡性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村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强调建设农村法治体系,科学配置当地资源,以全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

其次,秉承绿色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群众富裕目标,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致力于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既有农业生产方式加以转变,尽可能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在农村经济发展各环节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再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创业复杂且具有长期性,需谨遵循序渐进基本原则。要对市场经济发展动态加以了解,并分析市场发展情况,将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与创新发展目标,保证新旧产业平稳过渡,充分彰显创新作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创建现代经济管理体系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有所改变,管理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使既有管理模式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特点发生变化,为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与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2 有利于提供科学化指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生产经营者以老年人为主。大部分农业从业者并未接受专业化培训与指导,理论知识匮乏,专业化技术人才缺失。加之市场调查工作开展深度不到位,致使农产品销售出现问题,对农业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为农民提供现代化农业技术指导与支持,相关部门亦可派遣专业生产技术工作者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技术宣传与针对性培训,使从业工作者掌握更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市场预测工作的落实,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科学合理地制订生产与销售计划,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3.3 有利于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在农业、农村与农民发展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且交通不便,对农产品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3]。

我国地域广阔,各农业生产地的气候、地形均存在较大差异,使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在统筹管理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能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资源利用率,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4 农业经济管理问题阐释

4.1 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在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农业管理机制有必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目前,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农业种植以小规模为主,一家一户种植模式难以与大规模现代化生产需求相适应。城镇化发展使更多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老人与儿童增多,在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有必要对既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以完善,突破管理局限。

4.2 管理思想亟待更新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国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即便有政策法规出台,但部分农村地区对于法规的认知并不全面,加之自身管理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效果。此外,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水平与能力不足,也会使管理效率下降。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4.3 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国内部分农村地区始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很难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不彻底,部分农民未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难以对市场情况形成全面了解。此外,农民对信息整合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很多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特别是缺少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对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应积极采购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5.1 加大管理团队建设力度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农村经济管理优化需在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即使现代科学技术方便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但管理人员始终发挥主导作用。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会对农村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影响,高素质水平管理团队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根据实践经验,建设管理团队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招聘方面,应适当调整招聘要求与录用标准,尽量聘用兼具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工作者,对管理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员可予以优待。此外,需重点考察应聘者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积极引进所需技术型人才[4]。

其次,岗位培训方面,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使基层管理工作者及时了解有关农村经济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确保其认知水平适应市场发展形势。

5.2 积极引进相关产业

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向邻近乡村转移,也有部分传统产业转移至乡村地区,其生产中垃圾污染严重,使乡村自然环境被破坏并引发一系列污染问题,背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农村管理者应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制订乡村发展规划,形成乡村生态文明风气,通过科学引入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目前,在民众物质生活富足的基础上,更强调精神与审美需求方面的满足,“反城市化”现象随之出现。纵观农家乐等产业发展状况,证实城市居民通过体验乡村生活,可更好地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应充分利用乡村民俗风情与自然环境创造可观经济效益。为此,乡村管理者可积极引入产业,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特色资源。与此同时,保留当地民俗文化并营造乡土环境氛围,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和食宿服务水平,强化乡村吸引力,使更多城市居民到乡村观光和消费,全面打造旅游、消费、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在实现乡村文化推广的基础上,输出特色农产品,增加乡村民众经济收入,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5.3 完善经济管理基础设施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全面发展,但尚未兼顾各区域乡村实际发展状况。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有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道路建设资金一般由国家补助,而其余部分则需当地政府部门筹措,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即便通村、通乡公路是四级和三级,仍很难满足建设标准,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乡村发展中,交通条件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所以需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予以高度重视。除了乡村道路建设,停车场与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均需当地政府予以关注,适当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为民众提供生活便利,为吸引游客提供必要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基础设施要综合考虑时代发展特点,例如应与电信部门沟通,建设农村网络基站,保证网络信号全覆盖,提高乡村信息化水平。

5.4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为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有必要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方法如下。

首先,优化生产管理。管理者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在合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系统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学习现代化操作方法,并根据乡村特点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在种养结合的循环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其次,优化加工管理。与农产品传统加工相比,管理者需对农产品进行开发,以实现产品深加工与精加工,在与社会企业构建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创建独具特色的品牌,促进当地就业发展。在开发实质性农产品之外,可将乡村民俗风情与生态环境作为开发产品,挖掘其价值,全面推进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5]。

再次,优化经营模式。管理者在注重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入市场化经营思想,在乡村内部构建产业链,塑造良好特色品牌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5.5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彰显现代化信息技术价值与优势,才能创建专业性更强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借助信息系统完成收集、分析、整合、处理信息的工作,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可参考直播带货,全面推进“互联网+”新型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农民及时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进一步增加经济收益。

同时,可创建数据库,搜集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资讯,并根据大数据和网络技术集中处理整合信息,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需求、市场经济状况进行了解,深入挖掘数据内涵,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通过数据库向农民实时分享农产品市场资讯,科学指导其创新创业。

此外,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调整生产方案,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要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不断探索与尝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开设部分试点,在信息化系统相对成熟后扩大推广范围。在建设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要保证基础设施完善,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组织农民开展信息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亦或组织知识讲座,演示先进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区域化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5.6 全面创新农业经济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创新在对世界发展格局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使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性发展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方面,同样可通过农户创新创业活动展现出来。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十分有必要,应加大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力度,特别是输变电系统与农机道路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全面创新经营模式。同时,鼓励农户创新创业,在深入调研市场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明确创业内容和运营方式。

6 结束语

为解决“三农”问题,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切实分析具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优化措施,不断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规范性与透明性,为农村地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指导,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经济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