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涛 张吉和 孙宪猛 董 勇 赵云海 王瑞文 祝剑锋
(1.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 武汉 430200;2.京山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荆门 431800;3.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5;4.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2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植物,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1-2]。在中国油茶栽培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产区在湘、赣和桂等省(区)[3]。茶油富含油酸、亚油酸,9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和减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4]。油茶具适应性强、应用领域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对缓解中国粮油危机有重要意义[5]。油茶造林的好坏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油茶造林多年调查研究,结合造林六大原则,总结归纳了油茶造林六大原则,以期为油茶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油茶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应在16 ℃以上;年降雨量在1 000~1 800 mm;林地应选择通气、排水性能良好,pH值为5~6.5的红壤、黄壤、黄红壤土壤;土层厚度>40 cm,海拔500 m以下,选择坡度为15°左右的南坡或东南坡,坡度不宜超过25°;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等生长良好的立地可栽植油茶。
湖北省主推的油茶品种有9个:长林40号、长林4号、长林53号、长林3号、湘林XLC15、湘林1、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鄂油465号。9个品种中湘林XLC15、湘林1适合在鄂东南、鄂西南种植,其余7个品种适合在全省油茶适生区种植。
选用2 a生Ⅱ级以上嫁接容器苗(地径>0.40 cm,苗高>25.00 cm)造林,嫁接苗相对于实生苗具有结实早、性状一致、丰产稳产等优点。起苗时,剔除由砧木萌发的实生苗和有病虫害的苗木。
根据不同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15°以下的低山、缓坡地需全垦;15~25°的林地使用带垦或穴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25°可穴状整地,以减少水土流失。一般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
根据“花期相一致、成熟期相近、亲和力高”等原则进行品种配置。湖北主栽品种和配置品种比例宜为3∶1~4∶1,主栽长林40号、长林4号、长林53号、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湘林XLC15等6个品种,配栽长林18号、长林3号、长林27号、鄂油81号、鄂油465号、湘林1、华硕等7个品种。
一般立地的栽植密度为2.0 m×3.0 m、2.5 m×3.0 m、3.0 m×3.0 m,即1 050~1 650株·hm-2。可以在挖穴前用石灰打点来控制株行距。
分品种行状或块状种植,品字形配置更能充分利用土地、光照等。
一般在次年12月~第三年3月,考虑到油茶种植后需1~2个月才能长出新根,尽量早栽种。栽植时间过晚,往往当年生长不良,缓苗期加长。
(1)深挖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挖出的表土与下层土分开堆放,表土较肥沃,回填时先填表土,回填至下层,有利于油茶根系生长。大穴土壤疏松,方便施入基肥,可保水抗旱,促进油茶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2)施足基肥:穴底施基肥,每穴施腐熟农家20 kg以上+0.5 kg复合肥,基肥应深施,和表土充分拌匀,距苗根底部30 cm以下为宜。
(3)回填心土:再将心土回穴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地面10 cm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
(4)放苗培土:将容器苗放置在植穴中央,苗木扶正、根系舒展、根土紧实;嫁接口超出地面1~2 cm。栽植过深,苗木嫁接口愈伤组织可能会受到土壤病菌感染,同时也不利于根系生长;栽植过浅,苗木容易失水导致死亡。
(5)浇定根水:浇足定根水。
(6)覆膜保湿:覆膜0.5 m见方即可,四周土壤压实密封。在干旱年份,覆膜可较大幅度提高成活率。如使用塑料薄膜,炎热夏季要注意掀开部分透气,否则容易灼伤油茶根系;最好使用透水透气的养护毯,不灼伤根系,还可以重复利用。
定杆高度以30~50 cm,摘心控形,幼林除修去陡长枝和病死枝外,一般不做修剪。
(1)自然开心形。幼树长到60 cm左右时,在距离嫁接口30~50 cm处定干,保留一定主干。第一年培养主枝,选择20~30 cm处的3~4个粗壮、方位合适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培养副主枝,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粗壮分枝作为副主枝培养;第3~4年培育侧枝群,将正副主枝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主枝、副枝、侧枝群比例要合理且分布均匀。
(2)自然圆头形。距地面40 cm高的主干上选择5~6个主枝,插空错开排列,各主枝上选择3~4个侧枝,侧枝上、下、左、右自然分布成均匀状,培养其长成树冠。剪除主干30 cm以下的干枯枝、病虫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衰老枝、下脚枝等,短截伸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将树冠修剪成自然圆头形。
前3~4年,树冠外可间种低矮作物。宜选择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适应性强、与油茶无共同病虫害的间作物。春季宜间种马铃薯;夏季宜间种花生、豆类等作物;冬季宜间作油菜、豌豆和蚕豆等。
栽植当年不要施肥,次年春采用沟施方法追肥,距离树干基部30 cm或在树冠投影线外沿,挖宽、深各20~30 cm的施肥沟,施入与土拌匀的肥料后覆土。
抚育主要以除草、松土、培蔸为主。造林第一年夏季不除草,9月以后除草松土1次。2~3年内,每年集中2次进行除草,分别在5~6月及8月下旬~9月进行除草,不建议使用除草剂。5~6月中耕除草铲下的草皮覆盖在树蔸周围,给树基培蔸,减轻夏季地表高温灼伤和干旱。一般松土深度为3~5cm,造林当年松土宜浅,以后逐年加深。
造林后的缺苗、死苗、断苗,要及时处理并补植。定植后下半年至第二年春季选用同龄容器苗进行补植。
栽植第一年及时灌溉对提高成活率尤为重要。干旱的年份,要在6~8月进行1~2次人工抗旱,在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排涝。
使用油茶嫁接苗,当年就能结实,为加快树冠成形,前3年内要疏除花蕾,即在开花季节疏花除蕾,次年6月底前摘除残存的果子。第4、第5年视树体生长情况,保留一定数量果子,影响树体生长的果子也应疏去。
幼年期油茶苗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金龟子、毒天蛾等。采取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采取诱杀、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近几年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都将其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来抓。但是不少地方因为造林技术没有严格把关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或者由于造林地和品种选择不当,成为油茶低产林。只要严格遵循以上油茶造林六大技术原则,油茶造林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油茶产业也就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