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刊》2022年总目录

2022-03-23 10:01
民族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2021年第1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贡献

何雄浪 尹凤茗(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基于河池、百色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王晓惠(12)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本价值实现研究

刘晓红(20)

当代日本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归因论——兼议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可能

张颖(32)

乡村空间的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白杨 代显华(39)

SLA谋划:少数民族“脱贫摘帽”户脱贫成果巩固策略

罗婷婷 邹煜 邓雪梅(46)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

高永久 刘孝贤(58)

西藏生态宜居建筑环境营造与人居智慧

何永之(66)

清代西南边疆儒学教化思想形成与影响——兼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贡献

郎玉屏 刘毅(73)

刘定逌的理学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儒学

杨翰卿 叶堃(82)

外部势力干预下的阿富汗族群冲突特点及影响

李涛 袁晓姣(88)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阿富汗重建对新疆民族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吴明策 戴永红(101)

纳若敢啸:足球、族群性与丽江男性气质的建构

高诗怡(111)

亚健康人群的身体观和身体实践——基于四川南充市一家养生院的田野调查

李冬阳(122)

2021年第2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的边地逻辑——基于云南省富宁县边境地区汉彝同村共寨现象的考察

方天建(1)

论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以白族“礼俗互动”为视角

杨晓薇(11)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涉藏地区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城乡社区居民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分析

范召全 张华志 刘勇(19)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杨建春 朱桂芳(27)

数字技术对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第二期数据的跨族群比较分析

陆九天 肖韶峰 丘斌 陈灿平(35)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产业扶贫路径研究——以甘孜道孚为例

成燕 赵云(50)

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现状、困境及治理

颜军 周思宇 何莉琼(60)

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对《西藏图考》资料的重视与利用

赵心愚 徐晨(74)

民国初年康区交通建设研究——以尹昌衡康区交通思想为中心

王川(81)

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内容特色及历史地位

成飞(90)

姻亲氏族与匈奴政治体制的嬗变

刘俊(98)

儒学与彝族哲学文化关系的历史发展

段吉福 刘英(105)

从九隆神话看藏羌彝走廊龙崇拜的迁播与民族文化的交流

刘波(118)

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

王岚 唐菁(126)

2021年第3期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史实记叙及其意义

石硕 王挺(1)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法治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析

李良品 葛天博(5)

“三变”改革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秩序

周真刚 柏友恒(12)

乡村振兴视阈下土地流转对民族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吴笑语 蒋远胜(20)

西南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刘涛(29)

区域协同治理视域下吉隆口岸的发展模式

王晋川 戴永红(35)

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的背景环境与影响

刘海涛(45)

集体欢腾、绝地天通与礼物交换——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及其化解

李元元 张科(57)

凉山彝族婚嫁“高额彩礼”问题研究

蔡华 何长英(67)

软硬混治:凉山彝区高价彩礼的治理模式

何真(75)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化影像的伦理性

袁智忠 杨璟(84)

化育新生:1980年代的中国民族志电影

朱靖江(92)

“十七年”时期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共同意识叙事

赵菁 许媛萍(101)

历代边疆屯垦治策对边缘空间的突破与演进

董向芸 蒋晓涵 王秋俊(112)

国家构建视域下的边疆地区政治整合

刘昌威 杨翠柏(122)

北朝时期关中氐族的分布与融合

徐晨(130)

2021年第4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民性及其建设路径

黄金辉 陈崇仁 李晓峰(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野下妈祖信仰谱系的建构

游红霞(11)

西部民族地区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演变与发展——基于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

张玉荣 郑长德(19)

民族地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完善——基于民族八省区的实证分析

胡丹 田钊平(27)

新冠疫情影响下中缅边境地区缅籍跨境劳工问题研究——以云南省瑞丽市为例

张世均 秦琳(37)

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王志岚 张璐(45)

《尘埃落定》英译本对我国民族文化安全的危害

魏清光 李跃平(53)

易地扶贫搬迁者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化适应调查:贵州省兴义市麻山社区的案例

王远新(65)

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的分类与特征——兼及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系习得研究的启示

秦祖宣 唐林(76)

“优师计划”背景下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88)

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刘毅 陈伟伟(95)

新文科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基于中国政治制度史“学-研”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

李硕(103)

论侗族的腌鱼文化

刘少君(115)

“麻”味中的地方依恋——川渝饮食中的花椒与地方感建构

肖坤冰 李怡婷(125)

2021年第5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城市民族工作

张继焦 孙梦华(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的建构

于洋航 郗春嫒 李冬妍(8)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哀牢内属研究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刘阳(15)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何志敏 韩锐 姚楠(22)

“银龄行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及实证研究

陈娟 朱江 廖宇(30)

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对大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意义与路径

乔谦(39)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为研究区域

何星 蔡新良 曹兴华(46)

作为边疆治理底色的人民治理:当代西藏治理的轨迹、经验与启示

杨明洪(56)

人类学田野作业与民族志的深度

夏循祥 杨丹禾(67)

全球化下的多样时间呈现与现代时间反思:凯文·伯斯的时间研究

木粲成(77)

从“中间性”到“世界主义”:一种超越民族研究的“中心-边缘”叙事的尝试

张帆(85)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具身化路径

张云齐 郭立亚(100)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民族精神培育与学校武术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刘涛 张艳(108)

东苗、鸭子苗与东家人:贵州畲族的历史演变

董建辉 何茂旭(114)

土广东、东山客族与四川客家——洛带闽粤赣移民后裔的身份变迁

李思睿(122)

2021年第6期

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丹珠昂奔(1)

民族旅游村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基于川西北上五村的田野调查

蒋彬 王胡林(15)

少数民族童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韩利 王一珊(24)

凉山彝区防止返贫的困境与对策

杨竟艺 杨永清(30)

乡村振兴视阈下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发展

郭景福 药劲松(37)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产业的培育路径——基于内蒙古地区网络文艺的实践研究

孙婧 孙恒存(46)

凉山彝族“斯色那”疾病的传统表达与当代解释

李小芳 罗木散(55)

史诗演述的仪式效力与知识共享:对彝族诺苏支系“勒俄”口头表演的民族志研究

刘嘉颖 摩瑟磁火(64)

从历史“方国”到神话“异国”的断裂与重构——基于《山海经·海外南经》“贯匈国”的考证

王淼(76)

少数民族网红短视频的审美特性

唐英 杨漾 董浩(88)

西北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的整合与共治——基于陕甘宁149县(区)融媒体中心的实证调查

张宏邦 撖亚璇 谢天(94)

近代媒介视野中的“珠穆朗玛”:作为边疆镜像的想象与竞争——基于藏文典籍、《泰晤士报》与我国近代报刊的对照审思

操慧 宋巧丽(106)

钢琴艺术指导在中国民族歌曲中的改编和应用

乔雪(117)

基于川剧灯调[胖筒筒]音乐形态研究的巴蜀民俗文化考释

范菁 彭潮溢 姜霞(124)

身为言意 舞乐合节——少数民族审美视域下舞与乐的三重性

熊娴 李延浩(133)

2021年第7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要素分析

郝亚明 秦玉莹(1)

中华民族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赵刚 于鹏飞(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传播机制

王芹 唐元松 钟耀广(16)

党史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金海英 金玲(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郑洲(33)

民俗活动中的仪式实践与神明形象建构——以大理鸡足山太子像的考察为中心

张应强 和丽妮(41)

空间流变与文化持守:一个移民羌村信仰习俗空间化表征的案例研究

赵晓宁(50)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机制

马雅琦 马素珍 彭谦(57)

国家治理视域下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五维考察与优化策略——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

谭林(68)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张叉(77)

听觉叙事与民族记忆——以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例

周亮亮 张小平(86)

当代文学中的藏地情结与现代性焦虑

彭超(94)

《跻春台》中的婚丧民俗礼仪述论

李若熙(101)

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多维探索

周俊利(109)

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溯源、基本状况与SWOT分析

李树峰 陈玲 许健琼 索朗欧珠(119)

《民族学刊》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多维特征计量分析

杨廷君 裴光兰 李跃平(129)

2021年第8期

一多辩证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赵旭东(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铸牢路径

杨鹍飞 余虹雨(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新时代英雄文化培育

庄勤早 李永政(24)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实践

杜黎明 刘芷晗(32)

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协调度:基于百色市的实证分析

王利君 刘金林 蒙思敏(40)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生成机理与实现向路——基于自我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逻辑分析

于红艳 唐晓勇(5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概况、热点及趋势——基于CSSCI的知识图谱分析

赵薇(61)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学研究的“大文学史观”

苏利海(72)

世界主义的文学与人类学——迈向整体人类学的跨学科新话语

王偞婷 蔡栋梁(80)

文本反思与表述建构: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演进脉络与文学实践研究之可能

陈海龙 王猛(88)

制度化表达与治理效能转化: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逻辑

刘棁 詹小美(100)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自信的三重来源

张福强 哈正利(108)

多维视角下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的表征、缘由及对策

周超 樊虎(117)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

智凌燕 刘兴全 崔晓(126)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谭志满 罗淋丹(136)

由脱贫到振兴:民族村的接续发展——以粤东梅州市丰顺县凤坪畲族村为例

吴育林 王伟(145)

2021年第9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的民族性意涵

张淑娟(1)

“民族互嵌”的理论依据与行动准则——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整合视角

裴元圆 罗中枢(13)

以祖国观教育强化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方略

刘海军 曹洪滔(23)

《维西见闻纪》呈现的滇西北多民族交融与发展

韩彦(33)

跨媒介叙事中故事世界的述真与通达:中国当代民族动画电影的共同体认同凝聚

彭佳 何超彦(44)

西部民族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国家认同感的积极影响——基于宁夏三县(区)民族村的调查

任天浩 朱晓曦(5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旅游文化的动漫化传承发展研究

眭海霞(65)

环境社会学微观视角下青藏高原垃圾治理路径探析——以三江源区“捡垃圾”行动为例

徐君 陈蕴(72)

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对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赋能与完善

刘辞涛 向运华(83)

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形成的鲜活见证:20世纪以来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流变研究

吴济池 刘兴全(90)

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共有的“乌力斯哈拉”看民族交融——以历史人物博穆博果尔、卜奎为中心

吴刚(100)

从脱贫到振兴:民族地区人口内生动力的理论缺口与研究

傅安国 岳童 侯光辉(108)

共同富裕目标下四川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差异与持续增收

龚勤林 贺培科 曹邦英(119)

民族志、地方史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建构——以达真的《康巴》为考察对象

吴雪丽(130)

《蘑菇圈》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特色

彭秀坤(137)

从地方人文到国家情怀的审美创造——论吕翼小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阿苦有色 罗庆春(144)

2021年第10期

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陈春艳(1)

公共文化服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烨鑫(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土司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张凯 成臻铭(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符号建构

贾海霞 毕青青(24)

试论藏文文献中的中国国家认同的主体性、系统性与历史性

陈沛杉(31)

民族高校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及实践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例

李春华 陈蜀西(38)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研究的演进——基于1981-2022年CNKI期刊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戴季容 黄毅 吴磊(44)

生态共同体视阈下“天人合一”再解读——兼论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生态文明建设

甘娜 张倩 段琳(53)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菊(60)

从混沌到清晰:彝族创世史诗《天地祖先歌》中的共通体思想

莫色木加(65)

从神解到药解:彝文医药经籍《此木都其》的文本历史与凉山彝族医疗思想的变革

摩瑟磁火(73)

一世班禅克主杰的治学实践与理念

夏吾李加 俄智多杰(82)

美国藏学家金·史密斯收集藏文文献的“西去东归”

王珏 张世均(92)

论佛教实现藏族本土化的十大例证——《答关于前弘期密乘的争论》考释

益卓(99)

经世致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70年建设发展启示——访著名学者西南民族大学万果教授

杨超超 贺健(105)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羌族研究综述——以西南民族大学学人的著述为中心

王田(1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民族学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研究——基于西南民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王美英(121)

2021年第11期

以共同历史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李建军 李宗赫(1)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的“五位一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成明 崔莉(9)

比较、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论析——兼论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启示

王淑兰(18)

逻辑、价值与实践:民族高校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

杜娟 蒋明(28)

党史学习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蕴

赵春辉 费艳颖(35)

河西走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榫接中的逻辑演判

王寅 冯旭 银兴(4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张云霏(49)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特色村寨的价值分析与建设路径——基于鄂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察

郑磊 杨春娥 王平(57)

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相对剥夺感的生成与应对——以西江苗寨为例

杨振之 潘金玉(69)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安置社区“身心同安”整体性治理创新路径

叶家璨 王晓刚(79)

欧洲国家少数群体集体族群身份认定问题探析

杨友孙(89)

多元文化背景下唐代九隆传说探析

熊燕(102)

晚清西南民族地方司法案卷材料“合理性”的构建及其启示

牟奕霖(108)

藏彝走廊多民族音乐交流交融下的文化共享与认同——以藏族扎木聂与彝族月琴为例

王昆普 叶子(118)

回到声音:凉山彝族传统民歌文本类型研究

叶江玲(126)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绘本翻译和对外传播

刘文婷(134)

2021年第12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

赵心愚 康坤全(1)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个维度

陈井安 李东海(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虎有泽 张博文 李辉(23)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成与实践指向

李坤 蒋婷婷(32)

中华文明赋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

凌海青(41)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保虎(49)

东南亚回归移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特质与实践路径

宋婧 罗刚(59)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杨敏 陈雪龄(70)

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琳(7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境下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马瑞祾 邱富元(8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民歌价值彰显

许锋华 袁薇 闫领楠(98)

文化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统民间舞蹈发展的动力探析

袁同凯 赵经纬(107)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的交往、发展及其文化生态壁龛——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

陈丁漫(118)

元明清时期中国多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及其作用

杜莉 王胜鹏(127)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吕灿 李敬(134)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