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协同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2022-03-23 03:56聂志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协同智慧

聂志锋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外语学院,丽江 674199)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育人工作处于核心地位,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为在校学生学习与生活保驾护航。智慧协同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培育创新驱动,侧重对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如何构建出“互联网+”学生工作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展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共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为基点,循序渐进地探寻信息化教育治理的新路径。

1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概述

新时期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智慧协同理念应运而生,它不仅是现代化科技发展和教育变革的产物,也是致力于解决高校现有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智慧协同体系诞生以来,目前已经衍生出完整的流程、管理、决策支持体系。针对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依托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极大促进了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协同,能够为办公、管理、决策的一体化保驾护航。在团队效能协力促动下,管理质量和有效性同步提升。智慧流程的出现和应用,一是促进了执行层协作的进一步规范化程度,确保信息化共享数据间实现高度平衡;二是保证了智慧管理的高效化层次,实现生活动态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基于其自身自定义业务系统特性,依托图表分析等精准化工具,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和持续性的决策参考信息[1]。

近年来,面对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趋势,结合新时代学生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从以往陈旧的模式中摆脱,尤其是要强化工作管理的严谨度和实效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新时代学生工作的需求。但就过去学生工作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而言,纸质文件管理虽然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然而管理信息分开处理机制却呈现出新的弊端。如果延续此种工作模式和状态,则不利于学生工作管理质量的提升,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前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亦是大势所趋,而且学生工作管理范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学生基础信息、班级学情管理、饮食与宿舍管理、学业资助等内容,还包括思政教育、身心健康反馈、创新创业教育、求职就业统计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面对大量的学生信息数据存储与读取问题,构建系统化、智慧化的管理系统显得尤为必要。而上述问题在经过智慧协同理念的指导之后,将会迎刃而解[2]。

2 智慧协同理念下学生工作的特征

智慧协同理念为高校学生工作指明了出路,在构建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需要学校加强对智慧协同的重视,特别是要明晰掌握信息化管理布局的主要特征。首先,学生工作信息化要保持超高的互联性,继承智慧协同理念的精髓,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共享。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信息化管理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师生在享受移动互联数据的同时,能够提高响应时效性。其次,智慧协同理念下的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智能属性。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求高校能够提供必备的网络基础条件,例如无线网、移动宽带等,并达到信息的智能化支持。通过信息化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带来更为精准的定制化服务,由此提升校园管理平台的服务效能和影响力[3]。最后,智慧协同理念下的学生工作保持着开放性的特点,体现在打破过去固化的业务思维模式,更加专注于信息共享和开放。由于过去信息独立的方式得到扭转,管理工作框架更加健全,为此学生工作管理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的需求。此外,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生工作管理特征还表现在“以生为本”的功能细化。一方面,现如今学生工作的管理正面临着范围广、数据量大的考验,同时还处于源头多、影响深远的形势之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管理活动与教育教学相匹配,这就要求提高相应的时效性。信息化学生管理工作是系统的复杂工程,过去信息分散处理已经不合时宜,难以呈现精细化的管理。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协调高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依托数据的采集、归类、整合的辅助,呈现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资源,最终实现引导学生教育和发展新方向的目标。

3 智慧协同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策略

鉴于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新特征,结合智慧协同理念下学生工作的内涵,从智慧协同视角来看,要求学生工作管理应该持续深化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发挥协同效应。针对师生服务需求,要注重顶层设计,全面挖掘信息化研发功能,关注动态化数据的反馈,培养学生工作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数据成果,摒弃孤立的管理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通过理清各主体的权责,致力于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保障学生工作管理的顺利推进,以期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3.1 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实施与推进,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注重。只有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大投入,才会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高校应组建项目团队,在现有学生工作管理分工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组合与优势,侧重于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与互通。一方面,针对以往信息孤岛的情况,要集中学校的相关资源与各项数据,不遗余力地构建统一化的标准和统筹策应。另一方面,按照实际学情特征,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恪守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校园大数据池的优势功能,发挥信息的互联互通效应,力争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深度拓展和共享,实现基础信息的全面融合,保证信息化数据的专业性。其次,做好信息化系统调研和改革工作。每一学期要安排专项的调查活动,掌握全校师生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不同意见,为改进措施生成提供支撑。通过数据收集和反馈,进行多元化功能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参照动态化的数据分析结果,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完全匹配于师生的实际需求,让师生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强化参与感与获得感。最后,信息化管理进程还需要学校做好统筹规划,保障硬件设施的支持,由此提升管理效能。面对以往困扰学生工作的集中性问题,一定要解决数据孤立的现象,打破资源不能共享的困局,确保系统利用率持续攀升。要求高校能够引入云计算技术和模式,通过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突出技术的开放性、实用性的特点。云端服务器的存储,为信息化管理带来全新的动能,一来能够避免空间、时间因素的限制,二来助力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当然也需要组建专门、专业、专职的维护团队定期检修,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4]。

3.2 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设施

随着高校在校师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工作管理难度逐渐加重。由于学生数据信息迅速增长,涉及的相关信息也品类繁杂,不仅有人事、财务、教学等信息要素,还要统计后勤、招生、就业等信息内容。为了实现数据的互通效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设施,将各类信息资源有机融合。通过对有效信息源的挖掘,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如何确保信息化管理设施处于高效运行的状态,以当前技术类型去审视,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关键技术的利用。一方面,以雪花模型、星型模型为例,应发挥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优势,依托该技术的核心价值,搜集内外部以及相关遗留数据。在数据模型的支持下,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组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的渗透,对学生工作数据实施实时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在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下,实现有效数据的互通、互联,极大解决了信息孤岛现象。常见的技术算法包括关联算法以及决策树等[5]。

3.3 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的信息化素养

在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推进完善的进程中,管理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管理人员是一线的实践者和操作者,他们最有发言权,在工作中要面对各种突发问题和现象。这就要求执行学生工作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保持超常的战斗力和超高的创新力,这样才能担负起自身的使命。首先,高校应加强管理队伍的团队建设,无论是组织规划,还是管理体制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统一执行,力争校内学生工作能够统一规划、统一思想,管理教师应强化个人的自我约束力。与此同时,管理体制的健全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完善,结合不同人员的需求特征,采取与之对应的操作策略。依托稳定的管理队伍保障,共筑统一管理的认知形态,而且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6]。为此管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拥有良好的实践管理能力和觉悟,熟悉各类软件技术,善于在信息化系统中创新和改进。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还应该自觉主动地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从先前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既要做到管理严明、认真负责,还要力求科学高效、分工细致,能够按照预期的管理目标开展工作。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高校可以采取群体辅导、讲座、辅导员沙龙等方式,定期举办专家讲座,聘请优秀的信息化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报告。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以及辅导员之间的经验分享,让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化素养的多元更新,提高应急应变处理的能力,从而打造特色化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3.4 健全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日常工作开展的“法则”,能够让职能部门明晰自身的责任,又为不同部门的合作协同划清了界限,起到了应有的指导性作用。依托分层次管理的理念,需要参与学生工作的人员详细划分设置所对应权限或应承担的功能,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读写更加层次分明。为保证学生工作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处于高标准的状态,为信息化工作革新做出应有的效能,一方面,要求学校构建出与之相关的制度,让信息化管理制度跃然纸上,帮助和引导教师对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产生明晰的认知,从而按照自身职责理清所属工作权限。另一方面,遵循分层管理原则,管理人员要做到不越权,保质保量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例如,领导具有查阅学生信息的权限,能够查阅整体学情的所有数据信息链条;部门领导具有查阅自身部门领域的权限,管理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数据信息;辅导员具有查阅所负责班级的权限,只需负责本班级的学生;任课教师则需要管理授课班级学生,信息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电话,同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情况;而学生在信息化管理程序当中,能够实时进行录入查询与修改,当然仅局限于个人的基础信息;此外系统要保持持续的开放性,探索家校企融合教育新模式。依托科学的用户权限设计和详实记录,既要为全校师生服务,还要保障家长能够实时登录个人成长电子档案系统,了解子女的动态,掌握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境况。在家校协同的管理策略下,不仅能够让信息系统更为理性和公开,同时可以实现家校合作的无缝衔接,便于家长与学校以及教师有效联系,防止学生出现真空管理而家长却毫不知情等情况出现[7]。

3.5 深度挖掘信息化数据研究成果

基于智慧协同理念,高校执行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驱使使然,亦是开展透明化和效率化学生工作的必然保障。要求高校坚持以智慧协同理念为指导思想,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彰显学校的人文关怀。首先,深度挖掘信息化数据研究成果,做好学生大学四年期间信息数据的全记录,从入学伊始,直至求职毕业离校,数据信息要确保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数据信息除了要包括学生请假情况、违纪情况、教务管理、读书情况、后勤管理等,还要做到数据保持顺畅的沟通性与共享性,防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现。其次,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提升数据分析的敏感度,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利用信息化数据成果进行综合研究,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为抓手,细化和管理学生各类信息,建立新型融洽的管理关系,打造一流的智慧校园。最后,以信息化数据研究成果为契机,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扶。从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出发,重视学生发展数据的价值,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基于学生校园一卡通,利用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资源,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依照层次化管理的标准,开展详细调查与研究,做到全面和详细,强化管理的自主能动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校园活动,实现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协调同步,摆脱以往管理业务分割以及信息孤立的不足,将各类工作协同、整合,以期更好地维护好高校的教育管理环境[8-9]。

总之,基于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高校学生工作应与时俱进、统筹分析和深度挖掘,做好管理信息化平台创建,将各类工作协同,由此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持,让管理者从以往繁杂的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进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高校育人工作中来。为此,要求全面遵循智慧协同理念,将其作为工作的有效指导。通过健全顶层设计,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科学化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通过打造良好的智慧校园,提升管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高校育人实效,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协同智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