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野下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2-03-23 03:56肖必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肖必华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下达文件,将部分高校600余个科研项目确定为国家新工科研究项目,这对我国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进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期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新工科人才培养也被纳入了国家发展日程上来。在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要求不断促进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改革,强化新型产业培育,从而为实现优秀工科人才培养、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而科研管理是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改革的重要前提,科研管理水平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培育效果,影响着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研析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1 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在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各高校均设置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来负责管理日常科研活动,下属学院一般只负责校级通知的传达、科研项目的组织以及科研成果的审核。在校一级的科研管理机构中,多数部门结构设置完善且相应职责明确,而下属学院科研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多数身兼数职,在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部分工作人员还负责学院的文秘类工作或者教学工作,无法做到专研科研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科研管理专业化不到位。

此外,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校科研成果转换的要求,自行设立了专门负责本高校科研成果转换的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更多的科研经费,促进了高校的科研发展,然而由于校一级的机构领导能力较弱,整体管理权责较为分散,给高校科研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新时期以来,高校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也为高校科研项目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高校科研项目增多,然而与此同时,高校落后的科研管理理念及其管理能力的不足,又影响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在现有的大环境下,高校应学会运用科学的科研管理手段不断提升高校科研工作效率。

2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新工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达到750万人,照目前情形发展,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目前各大高校都加大了新工科专业科研管理力度,旨在培育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了进一步把握高校科研管理情况,笔者针对安徽省18所高校展开调查,设置“成果奖励标准”“科研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线上发布问卷星获得数据,发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科研支撑力量欠缺,成果奖励标准不足

首先,我国高校大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部分专业教学任务,这给科研人员带来不少压力。并且在本科阶段,高校工科专业十分注重系统化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减少了其在科研工作中的投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工科的建设发展[2]。其次,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由科研工作者担任,这些科研人员尽管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是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因此在具体科研管理工作中无从下手。此外,还有部分科研管理人员虽然是管理学专业出身,但是由于高校对科研管理不重视,导致许多科研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管理培训,对于相关业务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高校科研管理效果。最后,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并未制定合理的科研成果奖励标准,这就让许多高校教师将科研工作当作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负担,缺乏对科研创新的热情,只是完成传统的教学工作[3]。结合调查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18所高校中,选择“有科学的成果奖励标准”的高校有11所,占比为61.11%,可见有接近40%的高校缺乏科研成果奖励标准;此外,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虽然有着科研热情,但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团队与平台,导致科研成果效率低下,这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科研的热情。新工科的建设离不开科研人员在工作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调动起他们的科研热情,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重视科研成果产出,忽视科研考核评价

就高校现有的工科专业考核标准来看,多数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仍集中于科研人员刊发论文的多少、申请专利的数量、获得科技奖励的频次等,导致许多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围绕着论文、专利、职称而进行。在这种认知理念下,许多科研人员为了能够取得阶段性科研考核成绩,就会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蹭热点”进行高水平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不考虑科研项目之间的接续性,研究的观点也比较僵化,难以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并且由于这种科研项目多数不以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展开研究,造成最终的研究结果与现实发展缺乏关联性,削弱了其整体的实用价值。在一些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中,其多数科研工作、科研项目应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的,应当结合现有工科专业研究现状展开相应研究,而不是脱离实际需求,仅根据个人兴趣或者研究潮流去研究没有学术意义以及科研价值的内容。

2.3 重视吸纳科研经费,实际管理效能低下

在高校科研项目建设过程中,科研经费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科研经费,各大高校才能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化科研人才进行科研工作,才能去建设科研项目所需的实验室,去购置专业项目发展所需的实验器材。可以说,科研经费的多少最终决定了高校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研成果。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已经实现多元化,主要包括国家计划的科研项目经费、政府制定的科研经费、部分校友捐赠、部分企业产教合作项目经费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科研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向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国家近些年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对于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与监督,然而不少高校依然过于重视经费吸纳,忽视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将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的前期经费申请中去,而忽视了后期的科研项目研究。特别是针对新工科专业而言,一方面由于新工科专业发展不够成熟,相关的科研经费标准体系不健全,从而导致经费配置存在空白,不利于最大化发挥科研经费对专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专业发展时间短,科研试错成本高,很多高校在进行科研配置的时候采取保守态度,管理效能较为低下。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制定了严格的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措施,这就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在经费报销上耗费精力过大,无法专心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难以在专业方面有创新性突破。

3 新工科视野下高校科研管理优化对策

3.1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新工科建设作为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对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推进优秀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意义。新工科建设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保证各类工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培养大批高精尖创新性人才,从而突破科研项目技术难题。为此,高校科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互补的科研团队。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要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作用,构建科学化的组织引导机制,在不同学院科研人员的交流中发挥好协调和调度作用,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科研队伍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以取得更大的突破性成果。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中,高校科研管理机构也要适当重视项目的过程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部分检查、抽查以及审计评估活动等,比如自主探索的周期在三年以下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自行负责,不再开展过程管理活动。这种过程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检查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忽略了科研过程管理,对一些科研项目进展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项目进展缓慢,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作为科研项目承担方的高校,其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以及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交流会,将必要的科研管理过程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这不仅可以督促科研人员及时梳理科研项目的进展,还能够帮助部分科研工作者及时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2 激发科研人员热情,保证成果持续输出

首先,对原有以论文刊发数量以及发明专利数量为考核标准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科学系统的改革方案,杜绝科研完全以论文、专利数量进行评价,对各专业科研人员的日常科研活动给予肯定,尤其是工科专业科研人员在国家所支持的项目建设中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要给予科研人员相应的奖励,并将其成果纳入阶段性的考核之中。只有加大具体科研成果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持续性的科研项目建设上来,不断促使其在专业领域实现理论创新,进一步推动新工科的建设。其次,要注重保障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只有个人利益得到保障,才能够保障他们有充沛的热情投身于科研项目中。要进一步调动工科专业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各高校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要尊重科研人员的基本诉求,例如实验器材的供应、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并维护科研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使之在实现自我肯定的同时得到其他师生的尊重,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4]。最后,高校在推动科研成果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公平化的科研管理平台,确保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能得到平等地对待,保障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为高校教师开展专业的科研活动提供具体的实质性保障。在工科专业领域,要促进交叉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增加科研项目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在校科研人员联合申报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3.3 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从我国高校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来看,整体科研管理行政化趋势过强,科研经费预算刚性较强,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科研项目发展需求。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高校应建立起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自主权[5]。特别是在一些探索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中,在给予科研人员技术、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允许科研人员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进行“路线”调换,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工作的肯定,也尊重了科研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发展。其次,在当前高校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多数仍是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进行科研文件数据的传输,然而由于科研数据庞大,科研项目中各个学科交叉点较多,各类检查、评估也需要提交大量的数据,如果缺乏必要的工作信息交流与数据存储系统,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科研管理活动[6]。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但其仍处于初步的建设阶段,功能性还不够成熟。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效率的提升,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工作者共同参与其中,对已有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推动高校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将项目过程数据与最终的项目成果都纳入管理系统中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最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注重学术资源整合及汇总,为科研工作者信息获取创造条件。比如可以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Library Genesis、PMC、Book系列、OA图书馆、DOAJ、Socolar、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HighWire Press数据库、Nature等学术网站链接,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讨论及信息获取的平台。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善于运用多方渠道进行国内外学术资源获取,对自身科研项目实施的正确性、全面性进行验证,以提升自身科研项目研究效率。

4 结 语

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产业和新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了提升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育质量,必须要以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升作为必要前提。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科研支撑力量欠缺、忽视科研考核评价、实际管理效能低下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本文主要立足现有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科研管理的优化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从而助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使之在新工科领域取得丰富的成果并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