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教学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2-03-23 03:18周娜崔轶李玲马海鹰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施者官兵心理健康

周娜,崔轶,李玲,马海鹰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而发展出来的向受众传递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一种手段[1],也是健康教育(健康宣教)中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所处的不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在军队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日常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官兵尤其是基层管理者,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具有一定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是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开展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形式[2]。切实有效地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体健康、和谐军营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基层主官和管理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实施此项工作的人员,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是有效开展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某军医大学在任职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并在多期培训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官兵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常识[3],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初步识别并具有基本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这一目标牵引下,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激发官兵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领悟程度。同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这一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需要关注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对课程的兴趣和如何激发其学习动力。

1.1 在课程展示形式上追求实践性

在课程展示形式上始终贯穿实践环节。首先,有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处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有利于学员始终把学习目标作为当下的任务。学员在任职教育培训中,目的就是提升自身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不断用实践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才会持续保持学习动力[4]。最后,有利于学员及时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牵引并指导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目标达成,学习效率提升。

1.2 在课程时间设置上讲求科学性

考虑到学员对所学内容的不同领悟程度,可根据模块的教学实施进度逐级逐个进行设置,给学员留有充分的准备和消化时间。具体实施过程中,2 次课之间应间隔1 周,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应间隔3 周,便于教员和学员充分地进行实践内容的准备。如此,才能在总体的教学计划目标上,实现逐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1.3 在课程传授途径上追求多样性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任职教育培训,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5],积极探索有利于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总经经验,归纳方法,找到适合学员自身特点的符合军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在军队正常的训练和考核规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嵌入形式不能仅拘泥于专门的时间安排和途径上,应根据日常训练和生活规律特点,以见缝插针和潜移默化的形式,通过渗透途径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会使用5 分钟微体验、微讲座、微讨论、微个案、微演示的方式进行渗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力求使心理健康教育嵌入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训练、管理中。最终让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学原理方法,服务于政治思想工作,服务于安全管理工作,服务于训练指导工作。

从渗透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到专门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是课程设计者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逐步提升的反映,是学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有计划的体现。

2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1 学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体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学过程为驱动,通过讲授、亲身体验、角色扮演、自主探究、情景再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研讨式教学等方法,使学习者深入理解教学内容[6]。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实施者可能因为缺乏教学技能训练或教学经验不足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也可能因为实施效果不理想而影响自信心。学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可以亲身体验在实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可以体验在课堂或者讨论中出现情况时的处理过程。例如,没有教学经验的心理服务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可能会因为紧张或缺乏经验导致失误。而试图缓解因害怕失误而带来的紧张局面,除了充分的准备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系统脱敏[7],即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2.2 学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接受者的体验

根据教育理论观点,当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相结合,以及教育实施者和接受者同为主体时,教育的目标和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8-9]。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需要充分理解接受者的角色体验,了解其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体会。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功的重要环节[10]。学员作为健康教育接受者的体验可以帮助自身在作为实施者角色时,体验到接受者的反应和感受,以及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有的放矢地使用易于被人接受的表述方式,来表达心理学的晦涩理论和概念。

3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3.1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维度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官兵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常识[3],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初步识别并具有基本的自我调节能力。基于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1)评价角度。分为自评与他评。自评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接受者的自我评价,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哪些收获,或产生了哪些改变;他评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接受者以外的人对其进行评价。他评的范围越广泛,则评价的效果越客观。(2)评价内容。包括促进成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成长的能力是指青年官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自身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具有帮助解决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能力。(3)评价方式。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评价内容进行反馈。问卷法主要以自评为主,包括心理测试等;访谈法一方面从中了解受访者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从谈话中进行他评;观察法一般是他评的主要方式,包含情境测验等。(4)评价时效。分为短时效应和长时效应。短时效应主要指心理健康教育在短时期内产生的效果;长时效应主要指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团体产生的长远影响。

3.2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在帮助基层心理服务提供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大框架下,力求在课程体系中,首先提升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能力;在大课程小教学的理念下,为学员的实践能力评价制定一个评分标准,在可量化的基础上,提升评价系统的可操作性。鉴于此,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其主要包含组织规划能力、具体实践能力、总结分析能力3 个部分。见图1。

图1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3.2.1 前期组织规划能力评价 在组织规划能力上,着重对计划和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进行摸底和沟通,了解其需求和特点。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内容、方式、时间、

频率等进行设计规划。最后,沟通协调各项准备工作,包含场地、工具、道具、宣传等。

3.2.2 具体实践阶段能力评价 在具体实践能力评价中,以专业性、课件设计、是否贴近基层官兵以及是否体现海军特色为评价维度。重点评价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总结阶段3 个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可在不同的能力范畴和实践阶段,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所应具备的工作标准及达成的目标。具体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能力评价中,课件美观程度、主题鲜明与否、教案是否充分、对授课对象是否了解、能否体现专业性、多大程度上符合受众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准备的评价维度;而对具体实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过程评价,可使用以下目标检验:引入主题新颖、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台风良好、互动良好、逻辑性强、语言流畅、内容通俗易懂、有案例有故事、有演示有示范、给方法给指导、课程精炼、引发思考、时间分配合理、风格鲜明等。在具体条目的评价中,使用0~5 分制计分,在总体评价的基础上,量化评价结果。

3.2.3 后期反馈总结分析能力评价 在总结分析能力上,主要考量心理服务人员的工作连续性,在不断的实施-反馈-改进-实施中实现循环式提升。重点是建立多渠道的反馈机制,不仅需要听取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意见建议,还需要准确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者的反馈。通常,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方式。反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以了解对设定的问题和未设定的问题回答情况;反馈的范围可以为抽样调查,也可以为全员调查。

实际中,对心理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还需要结合其他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全面评价。而在短期的任职教育培训中,聚焦于帮助非教育专业的兼职心理服务人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能力,是当前院校心理专业任职教育的重点。

4 总结

新形势下,紧张的部队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考验。若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长期得不到减压调节,则引起的管理问题就会增多[11]。因此,加强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军队院校在职培训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提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改进后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心理健康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来逐步探索有效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在海军转型发展阶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开创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局面。

猜你喜欢
实施者官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