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2022-03-23 20:43佟秋月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老师

佟秋月

“工作对象千家万户,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工作状态千辛万苦,工作方式千变万化,工作特色千红万紫,工作效果千恩万谢。”有人用这“六千万”来形容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的确,辅导员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一群人,工作事无巨细而又责任重大。

在南华大学就有这样一位辅导员,她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被学生称为“管得宽”“马大姐”“军妈妈”“马正高”……她和她的学生们不仅仅是师生,也是朋友,还是亲人,她就是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高校辅导员”的马军老师。

不断成长的“马正高”

谁能想到?马军走上辅导员岗位其实是一次偶然。临床医学专业的她在临近毕业之际,被辅导员老师找去谈话,希望她留校当辅导员,马军当时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她想跟其他同学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辅导员老师笑着对她说:“你先试一下,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喜欢呢?”于是,马军就这样偶然地走上了辅导员这个岗位。“我觉得辅导员比专业老师更厉害,专业老师只管上课,辅导员却吃喝拉撒全都管,而且辅导员还要把不听话的学生变听话、把‘学渣’变‘学霸’。”这就是马军对辅导员这份职业最初的看法。

随着工作的深入,马军发现,学生的需求方方面面。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缺啥补啥。比如,在当时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为了能和学生更方便地联系交流,她就在办公室门口挂了一个信箱,后来慢慢发展成了“马大姐”读心信箱;1999年,国家实行高考扩招后,学生毕业时往往在就业双向选择中出现困惑和压力,她就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她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了引导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视,她就在校报创办了“心灵有约”专栏……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这是马军秉承的教育理念,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一直坚持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一定先做到;她要求学生们努力学习,不要浪费了大好时光,她自己也一直没有停止学习,先后出版专著两本,参编高校人文素质教材两本,主持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她逐步从一名“小白”辅导员成长为具有正高职称的辅导员。

守护学生的“军妈妈”

马军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度过的。她和学生们一起出早操、一起晚自习、一起买饭打菜、一起郊游野炊、一起熬夜备赛、一起加油助威、一起同台表演……成功了,一起欢呼雀跃;失败了,一起抱头痛哭、从头再来。

对学生们的情况,马军基本了如指掌。前些年,她班上有一名学生,从小家境贫困,外出打工的父亲因车祸离世,重病瘫痪的母亲绝望之下,一度想带着妹妹一起服毒自杀。“老师,我只想赶紧打工挣钱。我怕妈妈还会想不开。”望着学生充满泪水的双眼,马军也心疼得掉下眼泪。马军一面安慰他好好读书才有出路,一面想方设法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帮这名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为他介绍家教,还每月借给他500元生活费。这名学生渐渐地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用在了学业上,不仅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这一切都得感谢‘军妈妈’。”

正是源于“军妈妈”的信誉,马军成功地化解过多场危机。有一天,马军突然接到这样一条信息,“老师,我想不通,她为何不喜欢我?我不想活了。”马军心里咯噔一下,她感到这个学生可能要做傻事。“我当时心里很慌,又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干什么,直接问他很可能不告诉我。”随即她静下心来,认真地在微信上问那位学生“她是谁啊?”“你先告诉我,你们是怎么交往的?”“老师有办法,你来我办公室,我教你……”马军一边和学生聊,一边发动同学们到处寻找这位学生。一个多小时后,发信息的学生终于出现在她的办公室……“现在想起来依然后怕,好在他信任我。”在马军的开导下,这名学生渐渐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自身的学习进步上,重振信心,后来,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考上四川大学的研究生。

“防患重于抢险”,马军从2006年开始,一直坚持兼职为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学有所获,马军不断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互助体验教学模式”——在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同时,坚持以学生的需要、参与、体验、反馈为中心。她把课堂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互需体验,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具体期待;二是课中互动体验,采用问题情境设置、心理活动体验、心理品质激发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心理体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三是课后互助体验,鼓励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主动反馈评价,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也对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进行再反馈。马军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堂堂爆满,成为学校的优质课程。

课堂只能解决普遍性问题,为了更有针对性做好工作,马军创办了“马大姐”心灵有约工作室,其中有“同心圆梦”团体辅导室和“自我悦纳”个体咨询室。为什么把咨询室起名叫“自我悦纳”呢?马军笑着说:“现在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基本只有一个——就是没有目标没有自信的空心病。我起这个名字目的就是想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愉快中接纳自己,在自信中挖掘潜能,鼓励学生们树立小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言传身教的“马大姐”

“我们都是一家人”是马军经常对年轻辅导员们说的一句话。马军经常主动找年轻辅导员谈心谈话,指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她的眼里永远装着我们这群弟弟妹妹。”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辅导员周玲说。

作为湖南首个辅导员职业发展协会负责人,马军深知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烦琐、职业晋升通道狭窄……多重压力下,辅导员队伍流失很大。但她认为,辅导员是平安高校的基础,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稳定好、发展好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她汇集学校辅导员,开展了一系列辅导员职业发展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向心力”沙龙,每学期开展一次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创新论坛、一次学工系统迎新年联谊晚会,等等。每项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具体的工作实践需求,马军希望通過一系列学习、活动能够打造出一支爱学生、勤工作、善研究的学生工作团队,孵化出一批优秀团队成员,提升广大辅导员的育人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更多的辅导员会像马军一样,俯下身子倾听学生们的微言细语,怀抱爱心洞察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每天的点滴生活中付出自己的爱,在每天的平凡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真情。因为,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老师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