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推动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

2022-03-23 23:29张玉荣龙步云
小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州联村农业

张玉荣 龙步云

2月20日至21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来到茂名市深入走访调研。在高州市,李希实地考察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等工作,强调要抓住有利时节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茂名市辖下县级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辖23个镇、5个街道,488个村居、5632条自然村,现有人口186.9万,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大市。该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重要抓手,将产业导入乡村振兴各领域各方面,农业产业规模、产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2021年全市農林牧渔业总产值约270亿元;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高州居粤西片区第一;广东省乡村振兴考核,高州获评优秀等次;2020年首届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高州参赛单位根子镇元坝村总分全省第一;2021年第二届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高州参赛单位分界镇总分全省第一;根子镇元坝村建设经验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村级典型范例,还获评2021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分界镇储良村获评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分界镇获评全国文明镇,石鼓镇合丫埒村、南塘镇彭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2021年12月29日,以“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隆重举行,论坛上,广东省高州市被授予“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奖。

近日,高州市副市长岑解明和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畅谈高州乡村振兴。近年来,高州市把握地区农业优势,带动乡村百业兴旺,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向前。与此同时,高州以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为契机,打造出富有高州发展经验的乡村振兴样板。

高州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本,积极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农业产业多元化“动力源”,推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

夯实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基石”。以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点,高州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以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特色水果为主导,畜禽、水产等为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其中,种植面积超20万亩的农产品有6种,年产量超20万吨的有6种,高州已经成为广东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荔枝产业基地、全国最大龙眼产业基地、广东最大北运菜生产基地、华南地区最大蛋鸡养殖基地,是广东产粮大县、南药生产大县、产猪大县。

高州市利用山区原始森林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深镇镇仙人洞旅游景区。

农业产业园挑起现代农业产业化“大梁”。高州以“强基、提质、长链、融合、富民”为目标,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激活市场资本、提升群众参与度三方面工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1+3+3+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即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田园综合体,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生猪一体化项目。得益于重大发展平台带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23个、家庭农场500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拥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9个。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农业现代化“主线”。高州融入广东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全省率先建设59个田头智慧小站,搭建田头智慧小站数据中心,组建采购商政务服务中心、高州新农人天团“2”支队伍,通过策划“邀请采购商走进产区、走到销区推介”“2”场活动,大力拓展省内省外“2”大市场,实现“1”揽子目标。携手平安集团首创推出荔枝溯源保险,创新融合“区块链+溯源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需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时,保险将为农户、企业、消费者提供保障。牵手浙江网商银行,探索荔枝金融保险服务,构建高州专属授信模型,满足荔枝经营主体融资需求。2020年、2021年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连续两年在高州召开,在“会展+产业园+品牌”加持下,荔枝生产销售克服疫情影响、逆势上扬,带动果农普遍增收达到20%-30%,高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率先破百亿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农业现代化“动力”。高州坚持集体组织引导与创新土地管理、壮大服务组织与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与创新服务模式“三个一起抓”,形成了“村集体托管、规模化经营、保姆式托管、菜单式作业”四种服务模式,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36个,涵括机耕机插机收、统防统治、加工、品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17个方面。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1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9.5万亩次。建成“三变”改革示范点40个,改革经验入选广东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

按照“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每年县级打造一个示范片、每个镇街打造一个示范行政村、每条行政村打造一个示范村小组)工作思路,高州加快打造东部农耕文化旅游带、南部特色农业观光带、北部生态旅游观光带、中部农业体验带,形成“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发展格局。

规划引领。把抓好规划编制作为前提工作,对村庄的定位、风格、功能、资源、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高标准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规划编制,把村民意愿作为重要参考,赋予镇、村根据群众意愿选定建设项目的权力,确保规划设计接地气、能落地、可操作、可推广。

基础补强。强化多元投入,高州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辅助、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19年来统筹各级涉农资金9.68亿元,带动社会资金5.3亿元,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巷道硬化、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厕污共治,实现资源化利用。

建管并重。2019年10月,分“建设、美化、管护、评比”四步走,高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小三园”建设活动,将闲置地、卫生死角打造成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10万多个。高州总结两年来的经验做法,印发《高州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十二条”做法》,分为宣传类:走出去学进来、乡贤干部回乡、板凳会;组织实施类:小手拉大手、集体清洁日、党员“三亮”、“五化”一线、垃圾治理“一组一策”;长效管理类:巾帼评家园、爱心家庭保洁、两评两树、乡村振兴擂台赛,全市推广,有效发挥群体主体作用,推动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2021年举办市乡村振兴大擂台赛,通过镇级“村一组”pk、市级“镇一村”pk,打造示范村超100条。

绿色生态。高州选择本地四家企业作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项目实施主体,构建涵盖畜禽粪污基础设施建设、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全过程,年处理能力10万吨,基本满足高州主要处理干的粪污需要。目前,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55%;建设1万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粉碎还田项目、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日加工秸秆能力超100吨,全市农产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2%。

风貌塑形。高州创新推行加强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的“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住工匠、管好材料”六大工作举措,制定《高州市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引导农户统一农房层数和建筑面积,按岭南风格改造提升,按要求实行房屋外立面统一建设的农户。在全省创新推出的“风貌贷”信贷产品,定额贴息支持农户农房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同时,沿国道、省道将乡村风貌提升与乡村旅游线路示范带打造相结合、多规合一,在东部、南部、北部、中部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带。在荔枝主产区打造长39公里的风貌带、景观带、产业带,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长效管护。按照管护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标准,高州推动人居环境设施与运维管护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构筑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通过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垃圾收费制度自然村全覆盖,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5995名。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村集体清洁日、爱心家庭保洁、乡村振兴擂台赛等方式,推动全民参与。

目前,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硬化8884公里,完成率99.48%;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完成7248公里,完成率92.6%。

新建或改造农村公厕544座,农村336553户户厕完成改造。28个镇街均建成垃圾压缩转运,生活垃圾实行市场化运作,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配备村级垃圾转运车539辆、收集点12115个、保洁员5995名,满足全市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需要;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2021年转运生活垃圾共230584.87吨;有金坑垃圾填埋场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个,日处理能力1200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100%。完成污水收集户数20.25万户,建设雨污合流管网的自然村占81.26%;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30座,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21年,完成1670个未实现集中供水自然村的项目建设,受益人口35.83万人,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全市自然村100%达到干净整治村标准。

农业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多个镇村,高州创新实践乡村治理联动模式,推行镇村联动、村村联动,集中攻坚,加快了项目建设,实现区域化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成为示范带、示范区。

联村党建模式。镇党委从镇政府机关支部及核心村的党支部中挑选优秀党员,组建项目建设工程临时党总支,成立“区域化发展”联村党组织,党建引领、集中攻坚、抱团发展。镇江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涉及5条行政村、根子镇大唐荔乡核心区项目群涉及3条行政村,通过实施“联村党建”模式,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乡贤群众、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

联村治理模式。在涉及多村的重点项目中采取“联村治理”模式,成立项目联村调解工作组,由干部、施工方及相关村民组成,推动重点项目联村联建。南塘镇20公里鉴江堤岸綠道项目,途经五个村委会,该项目联村调解工作组积极回应村民利益诉求,对一些坚持过高要求的村民,邀请其亲友一起做好劝服工作,做到村中事村民一起议、商量着办,有矛盾集中调解,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

联村共建模式。按照地域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原则,采用联村联产联治的方式,打造共建共享共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如,将石鼓镇合丫埒村下辖的大王岭村、东岸山村作为一个区域来统筹建设,通过“连心桥”“连心路”联通,形成了区域利益共同体,采用组织联建、环境联治、产业联动、文明联创“四联”工作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农村环境提档、民生事业优化、治理水平提升。示范区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实现1600亩土地资源整区流转,建成绿野仙踪旅游景区、精品农业种植区、餐饮民宿区,多业态助农增收。村民年增收1000万元,大王岭村集体年收入由8.5万元增加至95万元。

镇村共建模式。分区域打造四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立足示范带上各镇各村的特色优势资源,突破镇域村域的局限,推动镇村产业区域协作,强化“镇村企”联动,打造生产专业村、农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加工贸易在镇、基地在村,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发展省级专业村58条、专业镇11个,打造了根子荔枝文化小镇、分界桂圆加工小镇、长坡冼夫人文化小镇、深镇乡村民宿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通过强化工作统筹、宣传引导、业务指导、责任落实、督查督导、设施建设、亮点打造,推动卫生镇创建与美丽圩镇建设相衔接,高州23个镇顺利通过“广东省卫生镇”创建,如期实现一次性全域创建省级卫生镇的目标,成为全省首个一次性全域通过省级卫生镇创建的城市。

编辑/麦婉华

猜你喜欢
高州联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高州,我美丽的家园
高州步步高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