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是能源权力转移的实验室

2022-03-23 22:30牛新春
世界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消费国产油国制裁

牛新春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能源权力的转移不可避免。但是能源转型是个长期、缓慢甚至反复的过程,难以确定一个清晰的起点和终点,与之相伴的权力转移亦是如此。实际上,石油权力的转移早就开始了,但是人们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时期。

1960年代,随着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开展,石油权力从西方大石油公司转移到产油国政府手中。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一些美欧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收到了政治、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既迫使美国做出政治让步,又让油价长期处于高位。这次石油危机产生了非常深遠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国际社会仍然普遍相信石油权力还掌握在产油国手中。

而事实上,随着石油消费峰值的来临,现实中的石油权力正从产油国转移到消费国,这是石油权力的范式转变。1973年以后的“石油制裁”大都是消费国对生产国的制裁,从未发生过生产国对消费国的制裁。特别是2017年以来,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三国实施了程度不同的石油制裁,而这三国的石油产量占到全球的六分之一。对比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的制裁,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能源安全是指消费国获取石油的可靠性;未来,能源安全可能指产油国获得市场的稳定性。然而,这些案例似乎并不足以改变国际社会的传统看法。原因是,这些案例的说服力不够,因为制裁者与被制裁者的地位不相称,不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旗鼓相当的较量。而这一次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权力博弈则完全不同。

俄罗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油气生产大国,2021年俄罗斯原油产量排名全球第三,天然气产量排名第二;俄罗斯也是油气出口大国,2021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全球第二(居沙特之后),天然气出口量全球第一。欧盟则是全球最大天然气消费区,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仅次于美国);欧盟也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中国)。更重要的是,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上高度相互依赖,欧盟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市场,俄罗斯是欧盟能源进口最主要的来源。2020年欧洲25%的进口石油来自俄罗斯,38%的进口天然气依赖俄罗斯。2019年欧盟市场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81%,2020年占48%,欧盟市场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约的50%。

显然,同美西方对苏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制裁不同,这是全球最大体量的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博弈,是验证能源权力转移难逢的自然案例。

迄今为止(3月2日),欧俄双方对动用能源制裁都非常谨慎,但种种迹象显示,如果从零和博弈角度看,欧洲处于优势地位,腾挪空间较大。俄罗斯官方只字未提能源制裁,相反普京一再强调,俄罗斯不会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事实上,尽管乌克兰战火纷飞,天然气费用支付困难重重,但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仍然正常供气。欧盟也明确把能源交易排除在金融制裁之外,以确保当前的供应不中断。但是,欧盟已经禁止投资俄罗斯能源产业,英国石油公司等美欧大公司宣布从俄罗斯撤资,德国宣布暂停北溪2号项目,未来将把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降低一半。美国则强调,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选项一直在桌子上。可以说,美欧已经动用除切断现货供应外的其他一切制裁措施。

俄欧之间不论谁制裁谁,经济上都是双输。短期内,俄罗斯找不到新买家,欧盟找不到新货源。正如国际能源战略专家陆如泉所言,跨境天然气交易是一种集“气源—渠道—消费市场”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构建,一旦建成则很难轻易放弃,因为替代成本较高。同1973年的情形不同,目前国际能源市场供应宽松,若假以时日,欧洲可以适应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状况。如果真有能源制裁发生,短期内双方都有困难,长期看俄罗斯困难更大。

202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其中50%来自中东。石油依赖到底是中国中东政策的资产还是负债,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中东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这次乌克兰危机可能会提供一些理解问题的新视角。

猜你喜欢
消费国产油国制裁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以美元连接的全球贸易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油气及相关能源政策分析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