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村医这一群体正在逐渐流失。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村医群体正以每年5万人左右的数量不断缩减。
老村医在流失, 新村医留不住
“近些年,村医流失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待遇不好。”河南省某乡村村医陈晖(化名)说。
“过去的村医大多是‘子承父业’,很多是祖祖辈辈都从事这份职业。”陈晖说,现在他认识的同行里,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年轻人都转行了。很多村子仅有1~2名村医,大都以四五十岁甚至更高龄的人群为主,二三十岁的村医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0年期间,乡村医生的数量持续下滑,这5年时间,从2016年的93.3万人下滑至2020年的74.7万人,减少18.6万人,其中2018年相较上一年大幅减少5.6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曾对村医人数锐减做过调研。他告诉记者,村医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了大多数,还有不少60岁以上的,每年都有村医因年龄原因退出工作;此外,由于待遇低、无编制、养老退休缺乏保障,使得一些年富力强的村医流失。
现在的村医大多以公卫服务为主,给村民看病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整理门诊病例和药品记录、健康宣教、各种慢性疾病管理、每个月对贫困户进行家访(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这些也都在村医的工作范圍之内。做了这么多年村医,陈晖基本上是24小时连轴转,无论多晚,只要有人来看病,都要及时接诊。
与此同时,村医工作强度大且考核要求高,基本没有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村医无前途,年轻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村卫生室工作。
据报道,2020年5月18日,甘肃省卫健委在官网公示了一份2015年至2019年期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违约名单。在这份名单中,5年间共有251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占总违约人数65%。
60%的村医达不到“有钱可赚”水平
在医改以前,药品差价获得收入是村医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推行后,村卫生室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村医因为在医疗体系中级别低,只能开少量的简单用药,无法再靠药品加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这直接影响的就是村医的“钱袋子”。
目前村医收入主要来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药品零差价销售后的基本药品补助、村卫生室建设补助等。数据显示,大部分村医的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还有部分村医月收入仅有400元,一年不到5000元。
陈晖每个月收到的补贴费用会根据治病的人数有所变化,并不固定。“因为这些补助费用不足以支撑家庭生活开支,很多村医都是‘半医半农’,家里种了几亩地,出不了门,也就一直做下去了。刚毕业的年轻人不一定能养活得了一家人,这就导致更多的年轻人踏出这个行业。”他说。
“以前大部分的村医是赚钱的,如今全国大约60%的村医都达不到‘有钱可赚,有饭可吃’的水平,形势非常严峻。”
“现在需要让大批的村医先活下去,但现状是在很多农村地区,连最基本的补贴工资都保证不了。”医药专家史立臣说。
“如果村医的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和解决,直接伤害的将是整个农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史立臣看来,中国基层医疗的“底盘”非常大,远超城市三甲医院的体量。从这个层面看,村医的存在对基层医疗的意义和价值很大。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牛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