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探析①——以延边大学为例

2022-03-22 12:07金龙一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延边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付 玉 金龙一 冯 阳

地方高校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探析①——以延边大学为例

付玉金龙一冯阳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状况都将影响到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地方高校化学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同地方院校的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千差万别。本文针对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特点,以延边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的化学类全日制硕士教育发展模式。

地方高校;化学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渠道。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通过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可以发现,近些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有显著的提高。从2017年以来,专业硕士招生数量一直比学术学位硕士数量多,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专业硕士研究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专业硕士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得到提高。专硕扩招成为必然,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重重考验。有关调查显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数量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均衡、校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1],再加上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此,如何开展化学类全日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化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存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时以相互借鉴和参考学术型培养目标为主。比如延边大学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在走访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化学类研究生教育领先的化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上,根据延边大学化学类学科特色进行化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各高校往往在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可操作性判断不足和两种类型学位的差异性区分不明确,过度依赖导师培养,缺乏教学模式改进。导师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受到长期采用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全面培养。当前国家深入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求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目前培养目标定位仅仅强调了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具体定位。很多高校也没有对化学类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型论文的区别形成规范性的文件要求,因此学生从选题到实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专业型论文相比,云泥之别。

2.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和平台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专业学位培养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基地建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课程和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提高实践能力目标的基础和载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但就目前各高校化学类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而言,往往只是在选修课上与学术学位进行简单的区分,没有脱离学术型教育的框架,课程设置重心仍然是基础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实践性课程的更新和增加比重,未能建立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放式实践平台,从而导致专业学位教学一方面理论不如学术型深入,实践训练又没有落到实处。

3.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队伍建设滞后

在高校“唯论文”评审体制的长期影响下,化学类专业长期引进人才以基础研究人才为主,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激增,具有承担工程项目背景的应用型导师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很多学术型特别是青年教师也要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由于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主要指标也是高水平研究论文,导师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很容易偏离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培养目标。

4.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探索能力不强

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化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认识不清,将专业学位简单理解为应用型硕士,只需要跟着导师完成企业项目和教学实践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此在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要求在培养高层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根据行业发展方向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一般工程能力的培养,还要联系当前国家人才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培养解决新技术和新产业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在化学类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优势、经费投入、导师队伍、科研平台、研究生生源质量等方面与国内知名大学天壤之别,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方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日益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大。同时,地方高校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培养优势,可以从自身入手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二、延边大学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

延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极具地域特色。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始建于1949年,现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学科教学(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点。学科教学(化学)于2006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目前学科发展稳健,已形成了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相接轨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目标特征鲜明的培养机制。学科教学(化学)主要关注中学化学教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化学教育比较;朝鲜族化学基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学科教学(化学)现有校内指导教师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外聘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4名。目前在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20名。学科教学(化学)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在读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93名,校内指导教师25人,其中教授16人。

延边大学对研究生的管理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管理各个分院。研究生处负责制订全体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考核方式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各个学院负责资源配置和组织教学。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偏向于“教学式”,学院安排专业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并不区分专业型和学术性,课程培养之后延续之前的传统进行指导教师培养制。

三、地方高校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构建

国际上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中国采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属于教学式范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2]。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与毕业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满足企业对于研究生人才的需求,延边大学设计了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流程图(图1),形成以人才需求、个体发展相协调,能力要求与科研要求并进,并依据最终的反馈信息进行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的调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图1 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示意图

1.人才需求与个体发展相协调

面对化学类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培养资源短缺,不能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不能有效融合,单一学生个体需求多样化,不能保障等培养瓶颈问题,应该倡导通过国家、社会对人才需求、行业发展对能力要求、学校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以及学生学习方向定位相结合,共同决定培养目标,创建培养体系。例如,本校化学类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务吉林省经济建设为导向,以“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吉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A类”学科、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时间资源,创建模块化教学课程、科研平台、实践平台等三大模块来满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达到人才需求与个体发展相协调,将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我国“十三五”研究生教育规划提倡的“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理念。

2.能力要求与科研要求并进

学校要在已有课程思政的基础上,以及教学内容上开设学术课程(包含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延边区域发展相关学科特色校本课程)、职业课程(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应用基础课程(技术研发、研究成果应用与转化)、管理课程(行业及人力资源管理),使学生达到行业能力要求。在研究生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一些实例教学来传授思考问题的方式,强化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3],学会使用各种方法联系已有的知识相互配合去解决问题。校内,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注重学科前沿探索与应用研究并重,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等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综合、应用能力。校外,组织化学系师生进驻企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学-研-产”“产-学-研”“产-研-学”三种模式,实现学术和实践应用双能力显著提高。针对就业单位和升学培养单位对化学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反馈发现,化学类硕士研究生存在动手能力、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科研的创新能力、英文写作能力较差。因此,研究生需要培养查阅文献、书写论文、撰写会议报告、进行专题研讨等能力培养。教学评估要充分考虑能力要求和科研要求,达到考核和反馈齐头并举。对于研究生的考核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别针对各项需要考核的能力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4]。打造“校所企”协同培育平台,进行三方考核和反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促发展,创建兴趣引导化学类硕士研究生变成应用型人才。

以人才需求、个体发展相协调,能力要求与科研要求并进,并依据最终的反馈信息进行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调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化学类学科硕士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政策的引导下,高校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现在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定数量的高校偏重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教育,而忽视了专业型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因此,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动力机制研究,构建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体系和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模式[5]。本文通过探索研究生教育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地方高校化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带来新的思路。

[1]吴卓平,张巍,钱甜甜.辽宁省全日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初探[J].大学教育,2014(7):30-31.

[2]朱希西,赵良辉.基于OBE理念改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以五邑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28-330.

[3]蒲阳,赏刚,郑光辉,王艳君.地方高校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55-56.

[4]邓林,李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1):82-84.

[5]蒋才芳,王振颐.地方综合性高校学术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04-106.

①本文系延边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付玉(1983—),女,汉族,辽宁台安人,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化合物生物转化、植物保护。

G643.0

A

1673-4564(2022)06-0010-03

2022—09—10

猜你喜欢
延边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