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注式阅读中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以《慈母情深》教学为例

2022-03-22 19:09周雪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情深慈母缝纫机

文|周雪燕

批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所疑、所思、所感用特定的符号和文字标注记录下来。批注式阅读使阅读行为化被动为主动、化浮浅为深入、化随意为严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真正地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潜心会文。

一、在整体把握后规范批注

随着课改的深入,呼唤学生自主的阅读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学生在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中与文本对话,在批注中写下心灵的对白。然而,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批注常常呈现以下几种问题:内容杂糅混乱,没有条理;批注零散,没有联系;批注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文本;批注套用程式,没有个性表达。这样的批注式阅读只是穿着“批注式阅读”的新鞋,走的却仍是“灌输式教学”的老路。为避免批注式阅读杂乱无章,陷入形式化、程式化和碎片化的局面,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对文本整体把握之后整理并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叙述了20 世纪60 年代初,母亲在生活极其困苦的状况下,仍然省吃俭用供“我”买闲书的事情。文中通过众多场景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慈母的深情。阅读这样的文章,需要引导学生在疑难处质疑,在精辟处深思,在留白处联想,在重点处沉潜,在心动处抒发。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有所启发,教师先制作了一堂微课,对批注的作用、方法、符号给予了指点。如:在文章的疑难、疑问处用“?”标注,并用关键词语写下自己的疑问和猜想;在文章的精妙处、关键处用“______”标注,再写下自己的发现;若是某个语段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以往阅读过的某个篇章有联系,使自己产生了联想,可写下想法并标注到文章的相关位置;文中需要记忆积累的精彩语句,则可以用圈标注出来。

这样为学生创建统一的批注符号,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以避免批注的杂乱无章。同时,也为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指引了方向,使学生明白批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如何标记,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为学生潜心会文提供了思想的准备和方法的引领。

二、在有疑而问时尝试批注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是潜心会文的基础。在阅读中对文本材料的筛选、观点的表达、语言的风格、写法的运用产生质疑,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的提问中探究、生发、反思、碰撞,往往会帮助读者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文本。

着眼课题《慈母情深》可知,文章想要歌颂的是母爱,然而文中多处描写乍看却与主题背道而驰。当“我”在众多的缝纫机和工厂女工中间终于找到了母亲时,母亲流露的不是惊喜,而是“吃惊”。从“我”和母亲开口要钱的始末,母亲和“我”的对话始终都那么简单,仿佛多说一句都是累赘。母亲说话的语气也透着不耐烦,在“我”百般纠结要不要跟母亲开口要钱时,母亲催促:“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到了钱,母亲却视儿子为空气,立即转过身去投入工作。而当“我”终于摆脱书本的诱惑,用要来的一元五角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不但不感激,反而“数落”了“我”。这样的言行哪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章的题目是《慈母情深》,把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语句标注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样的母亲是慈爱的、深情的母亲吗?这样看似冷漠、无情的表现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实情’,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先写下自己的疑问,再结合上下文品一品,试着为你的疑问寻找答案。”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母亲当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在街道小厂上班,每月收入仅27 元,折算下来每天的开支最多九毛钱,足见母亲赚钱养家的不容易。所以母亲简短的对话,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为了抢出更多的时间做工赚钱。而母亲从并不宽裕的收入中掏出皱巴巴的毛票给“我”买闲书,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我”用这笔巨款给母亲买罐头,在母亲看来是巨大的浪费,在她心里给儿子买书花钱才是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所以母亲一系列看似违背常理的言行背后潜藏的却是深沉的、博大的、超出物质的、不平凡的母爱。

质疑式批注不是漫无目的、散乱无章的,质疑要有意义、有价值,阅读才有效。结合文章的主题,抓住文本中看似背道而驰的矛盾处质疑,可避免阅读方向的偏移,直达文本的中心。

三、在有感而发中自主批注

课文中的某些文字会让读者产生认同、欣赏或联想。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有感而发中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慈母情深》中有两处细节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以及“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里反复手法的运用,将短短几秒的画面慢镜头延长,含在文字里的有“我”的意外、吃惊、心疼、心酸、愧疚等诸多复杂的感受。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批注:“抬头、转身、望、坐下、曲背、开始忙碌,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起来只要几秒钟,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用了整整一百多个文字,把这些动作拉长,再拉长。简短的几个动作,‘我’仿佛用尽了全部的精力去感受。潜藏在文字中的是‘我’怎样的情感呢?请把你的理解用批注的形式写下来。”学生下笔千言,有的写道:“母亲疲惫的眼、弯曲的背告诉‘我’,为了承担家人的生活,27元的月收入已经压得母亲疲惫不堪,全家人连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我’竟然还要雪上加霜,增加母亲的负担,‘我’是多么愧疚啊!”有的写道:“‘我’只知道母亲在工厂上班,月收入27 元,却从不知道母亲工作的环境那么差,低矮拥挤的空间,微弱的灯光,憔悴的母亲,这样的画面将永远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有的写道:“作者的文字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给我们的爱,却从来没有细细想过他们的艰辛。在工厂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家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我们没有感激,还不断挑剔。可是父母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努力满足我们的要求。”

在文章的关键处、紧要处,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写下批注,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阅读体验才更加丰满,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更有价值。

四、在写法精妙处大胆批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之法。批注式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只关注潜文会意,不关注文字表达的做法,要把关注表达作为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慈母情深》第7 自然段和第9 自然段有对母亲工作场景的描写:逼仄的空间里,挤着七八十台破旧的缝纫机和七八十个年纪不轻的女人,在七八十盏灯泡的烘烤下,遭受七八十台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显然,这样的描写不是毫无目的的铺陈,而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批注:“文章要表现的是‘慈母情深’,此处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工作的场景?描写母亲工作的场景,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缝纫机、工作的女人、灯泡的热量、机器的轰鸣’来描写?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出现‘七八十’这样的词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难发现,工作场景的描写,缝纫机、工作的女人、灯泡等写作材料的选择,以及反复出现的“七八十”,暗示着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暗示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为下文体现“慈母情深”埋下了伏笔。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用写作的思路进行批注,由读到写,读写结合,让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以便迁移到写作实践中,在运用与创新中积累写作的经验,达到读写的互促双赢。

批注式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给学生阅读的主动权,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提供了支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和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情深慈母缝纫机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我的情深你若懂
猫须镇的缝纫机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重庆筹建缝纫机博物馆
峡谷情深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深一刻 恋恋一生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