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文
霍桑《红字》是一部人文价值较高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小说的核心价值在于女权的追求和倡导,引领了社会的思潮。本文结合书中的人物塑造对其中的女权主义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进一步对小说核心价值进行延伸,能够在当前社会对女性这一角色以及权利进一步进行审视。
霍桑《红字》与其之前的作品存在较大的差异,霍桑《红字》中对女性角色海斯特赋予了鲜明的性格,激发了人性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碰撞,从海斯特的性格以及思维转变中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社会时代对女性主义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认知,为当前社会认知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霍桑《红字》代表于1850年,西方国家在17、18世纪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自然神运动,因此19世纪美国整个社会陷入了宗教运动的狂潮。而19世纪工业革命初步完成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国的思想一直受到欧洲思潮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地区人们涌入美洲大陆,增加了美洲大陆文化的多元性,多种思潮在这里碰撞,对传统欧洲宗教引领下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获得与男性一样工作和生活的权利,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女权运动,这种女权运动思维也影响了与欧洲联系紧密的美洲大陆,寻求女性解放,赋予女性自由,尊重女性人格等理念在社会范围内迅速发酵,对传统的宗教神论产生了冲击。女性也开始突破以男权为中心的束缚,寻求女性解放,传统的对女性的教条约束受到人们的质疑。社会大背景下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这种思想导致其创作风格的变化,因此在《红字》中女主角对自我认知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
在19世界中期女性在社会中缺乏独立性,深受到社会神教思想的影响,不允许外出工作,大部分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在社会中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像《红字》中的女主角婚姻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她与齐灵渥斯本身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爱情,但是她依然遵从父母的心愿嫁给了奇灵渥斯,没有出现强烈的反抗没有人为认为这种爱情以及婚姻由,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这种女性选择是社会常态,因此没有人会认为这种爱情以及婚姻有什么不妥,她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周围的人们都是这种认识,没有人去真正关心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包括女主角海斯特也处于一种特别茫然的状态,甚至在她与牧师产生爱情被人们发现以后也会具有羞愧和负罪感,认为这些都是自身的错误。她的反思以及认错并没有获得丈夫的谅解,而是换来的丈夫的语言羞辱等。因此这个时代的女性既可怜又可悲,这个时代给予了女性套上了枷锁,在思想上给女性灌输顺从思维。因此女性在这个社会基本上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追求爱情以及自由的权利。
美洲深受欧洲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欧洲女性保守宗教制度束缚的同时,美洲的女性们也受到同样的待遇。宗教虽然诞生之日是为了让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救赎,但是慢慢与社会统治阶级思维联系到一起成为了统治人们思想的机器。不论是在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朝代统治者多以男性居多,女性相较于男性在数量上差距较多。长期的男女地位的不对等在宗教理念和文化上也得到反映。宗教为了继续加强社会统治,利用宗教神论来对女性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束缚,让女性每天待在家里面,让女性们遵守社会制定的各种教条约束,因此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变成木偶,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只能受人摆布。而霍桑红字中塑造的女性海斯特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敢于和世俗以及观念斗争的女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莫桑《红字》创作时正是女性意识觉醒时期,这一时期女性向往和男性一样出去参加工作,证明自身的价值。这无疑增加了对封建教条的挑战,对女性的现实进行了抨击,在文章中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了这一想法,将女性形象塑造得较强与勇敢,独自一人面对周围人群的唾骂与指指点点,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而作为孩子的父亲,海斯特的爱人,牧师的行为却胆懦弱,不敢承认自身的爱情,也不能摒弃世俗宗教的看法。而海斯灵的丈夫甚至在小说中变得有些猥琐,面对海斯灵的勇敢,他不敢承认,甚至还跑到牧师的身边来监督牧师,控诉海斯灵与牧师的行为,直到小说的最后几个篇章,牧师才认识到海斯灵的勇敢与伟大,才愿意站在人们面前来直面自身的行为。海斯灵的行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宗教制度的挑战,而作者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的思想以及心灵描述来表达对当时社会对女性束缚的不满,鼓励女性应该追求自身的感情和自由。因此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在19世纪中期大环境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就是男性的附属,特别是结婚的女性就应该对丈夫保持绝对的忠诚,没有考虑女性是否满意这段婚姻,也没有考虑女性的追求和想法。因此海斯灵结婚以后,对丈夫不熟悉,丈夫也没有对海斯灵进一步熟悉与了解,而是长期出差把海斯灵留在家里,纵观海斯灵婚前到婚后只是换了一座囚牢而已。只是囚牢的看守人发生了变化。在长期的一个人生活以后海斯特在遇到牧师以后,对爱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因此海斯灵作为年轻的女性,最终与牧师突破了当时社会伦理的约束,发生了关系,在之后甚至怀孕生下孩子。这种行为在当时肯定是认为廉耻甚至不道德的表现,因此社会对海斯灵发出了羞辱,甚至在其身上印上了红字,增加其羞辱感。作者采用了比较大的尺度来暗示人性。性欲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作者在《红字》中增加了这样的篇章描述一方面体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海斯灵追求自我的勇敢与决绝,用社会最忌讳的方式来打破人们对人性的认知,增加了人们情绪中的反骨。海斯灵的爱人不是别人,正是每天维护宗教礼制的牧师,这一方面也侧面完整了人类对本来欲望的追求,即使牧师每天都在接受宗教的感染和熏陶,但是依然没能控制住人类本来的欲望和情感,凸显了作者对当时压制人类人性的抨击[1]。
《红字》中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男性可以出去工作,可以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或者从事一些其他喜欢自身的事情,而女性却要每天被束缚在家里,从事一些自身不喜欢的工作,女性在社会中不被重视。女性没有追求从事自身习喜欢的事情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女性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在社会中被践踏着,因此作者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描写来展现了女性坚强、勇敢以及乐观的一面。小说中的海斯特在面对爱情时敢于面对自身真实的感受,没有碍于宗教的束缚而放弃爱情。在自身怀孕被社会践踏的同时,她没有选择悲观甚至自我轻视,即使身上被刺红字,她依然选择遵从自身的内心需求去生活,勇敢生下女儿,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和女儿,而反观牧师在面对这段感情时既懦弱,也害怕,害怕受到世人的抨击,害怕自身的形象受到损害,不能抛下世俗来勇敢追求自身所想,因此这一切都是海斯特在承担,即使海斯特遭受到了许多来自社会的恶意,但是仍然没有将牧师交代出来,而是选择保护牧师,尊重牧师的选择,在这一方面展示了海斯特作为一个女性温情的一面。
我国作品中为也有较多描述女性形象的作品,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真正凸显女性价值的作品主要是在建国之后,我国处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封建王朝注重男权社会,因此不管是从建筑以及社会政治或者文化角度等都体现了这些,封建王朝常用的龙凤图案都是龙在上,凤在下,体现了男女地位的不对等[2]。
1840年霍桑在红字创作时期我国正处于清朝末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宣传平等、民主以及自由等思想。因此在清朝晚期,人们的思想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社会现实也影响了女性的地位以及认知,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对当时的封建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例如很多女士开始穿洋装,不再遵循原来的清朝传统服饰。虽然社会大环境仍然对女性存在一定偏见,但是女性开始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女性的思维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权利的追求,特别是后来清朝灭亡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参与到寻求救国道路当中[3]。
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女性得到进一步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倡导男女平等,因此很多女性在这一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优秀的革命战士。在解放区域,开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解除女性头上的压迫,鼓励女性学习、读书以及参与到国家大事的谈论当中。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时期树立了女性形象的典范例如刘胡兰等,为了国家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既树立了女性崇高形象,也改变了传统女性在人们心中柔弱的形象,因此刘胡兰成为女性效仿的对象。女性英勇、果敢的一面在社会中被充分塑造起来,越来越多的刘胡兰在这时期涌现出来,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倡导男女平等,人民当家做主,并且对选举制度中的女性人数进行了规定。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女性不论是地位以及社会活动或者权利等方面都与男性平等,女性有各种权利,恋爱自由、结婚自由、工作自由,没有任何人由任何权利强迫女性干一些违背意愿的事情,社会也通过大陆来保障女性权利。当前社会大环境对女性更加宽容,女性在职场上可以与男性公平竞争,在生活中与男性共同承担养家的重任,在社会上可以参与到多种活动当中。社会对女性消除了性别上的歧视,给予女性展示自身的机会,因此相较于古代女性当前女性幸福指数提升。《红字》中倡导的女性权利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现,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女性数量在我国社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社会范围中也有重要的影响[4]。女性地位的提升不仅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红字》是一部人文价值较高的一部作品。
霍桑《红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及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女权的发展和维护。霍桑的《红字》与社会现实结合到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于争取自身幸福权利的坚强女性。霍桑红字对推动我国女性思想解放自己行为解放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应该结合历史社会变化来审视《红字》的理念和价值,推动其先进理念的弘扬。■
引用
[1] 刘妍.从霍桑《红字》看海斯特女性主义意识[J].群文天地,2011(24):152-153.
[2] 李洋.解读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北方文学,2020(29):132-133.
[3] 曹林娟.对霍桑《红字》中女性主义的阐释探讨[J].北方文学,2020(8):72-73.
[4] 薛伟.霍桑《红字》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2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