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坤,王守全,陈明卓,王雪,胡俊卿,王进,陈若莹
( 1.中国石油规划总院;2.中国石油集团发展计划部;3.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有油气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有油气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难以使用单一指标进行衡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衡量企业各领域、各环节高质量发展水平,支撑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引领企业分步骤、分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被评价对象特点,探索建立了若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李金昌等构建了包含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部分共27项指标的全社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张涛构建了包含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的宏观微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其中企业层面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高效、风险6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2]。张文会等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速度效益、要素效率、品质品牌、融合发展、绿色制造7个维度构建了涵盖27项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杨波从效益效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风险管控、节能环保、特色创新7个方面构建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罗佐县等从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立及企业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重点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5]。
本文在研究和构建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借鉴了上述研究在构建原则、指标类型、指标选取等方面的成果,从国有油气企业的特殊性出发,进一步拓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方向。上述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社会、制造业或油气行业,为保证体系的通用性,在指标设置上相对宽泛,针对油气企业发展独特性的评价指标较为缺乏;定性、复合性指标较多,体现高质量发展特征的单位、比率、指数类指标相对较少;在指标维度设置上,高质量发展特征的体现不够显著,较少结合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五大发展理念”设计指标维度划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国有油气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建立。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考核是国有油气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为引导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资委于2019年开始实行第四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6]。新版办法突出了5方面要求:一是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二是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年度与任期考核;三是突出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四是突出世界一流对标考核;五是突出正向激励考核,鼓励探索创新。在具体指标方面,2020年初,国资委明确了“两利三率”的主体考核指标框架,即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率,突出了对投资回报和创新力的要求;2021年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形成“两利四率”的主体考核指标框架[7],进一步突出以提升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国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要降低13.5%和18%。2021年以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多份重要文件,不断完善“1+N”政策体系。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8],文件作为“1+N”政策体系中的“1”,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9],深入明确了中国落实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正式启动,预计石化行业在2023年被纳入其中。在“双碳”目标政策和措施加速落地的形势下,国有油气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多种能源资源的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地热、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业务,推进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10]。
首先,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国有油气企业肩负的重要使命,实现高质量的油气供给仍是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11],企业须聚焦油气生产主业。第二,在油气行业炼油产能过剩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的形势下,传统国有油气企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亟待调整和升级[12]。第三,国有油气企业近年来投资回报总体呈现下滑趋势,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国有油气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履行企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在人均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成本等反映企业效率的指标方面,国有油气企业也必须迎头赶上。第四,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打造油气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油气企业的创新仍以应用层面的跟随性创新为主[12],今后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是必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要充分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要求相一致,反映油气企业新时期质量效益导向与之前规模速度导向的显著差异。这样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及时发现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高质量发展效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
二是必须区分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1]。评价指标体系只需包括反映高质量发展状况结果的指标,不必囊括反映高质量发展过程或手段的指标。例如,高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高产出,把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混合评价企业发展程度,很可能导致高投入掩盖低产出的情况,甚至得出高投入低产出优于低投入高产出的评价结论。
三是必须保证体系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前瞻性,应当满足国有油气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选取最能反映企业未来发展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油气企业的长期性任务,评价指标体系应能长时间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还应有助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
四是必须处理好与现有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国资委考核指标以及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的关系[13]。既要考虑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因素,也要充分承继现有评价考核体系中的合理指标,做好与国家能源革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油气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要求的衔接,形成一套既能保障实现国有油气企业战略发展和生产经营目标,又能充分考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指标体系要简明易用,尽量做到“少而精”[1]。部分指标相关性较高,要抓住真正核心指标,关注指标权重确定等问题,避免核心指标的重要性被稀释。指标过多也会增加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使用者理解和把握指标的难度,最终导致决策困难或失准。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可行性。必须结合国有油气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注重与油气行业具体发展阶段相适应,不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所有指标都应当有数据获取来源,尽量避免使用替代数据或推算数据。
三是强调指标可分解落实、可衡量、可考核。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始终坚持“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的理念。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量化指标,并尽可能与企业现行考核和评估体系保持统一协调,以便企业进行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分解落实、跟踪监测与评价考核。
四是评价指标体系要做到多种类型指标相结合。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作出客观评价不可能仅依赖某一类指标。因此,必须根据高质量发展具体需要来确定评价指标,做到总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正向指标、逆向指标与适度指标相结合。
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前提是,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维度,在设置指标维度的基础上,再确定具体指标。维度设置一方面要延续高质量发展的通用指标维度,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油气行业和企业特点,研究构建个性化指标维度,适应国有能源企业的责任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要考虑发展规模适度增长,以保证高效稳定的能源供给、业务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同时要体现高质量发展“三大变革”要求。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才能形成竞争力、影响力乃至控制力[14],国有油气企业承担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责任使命,需要以适度稳定的规模增长实现能源的高效供给。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响应国家大力提升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的要求,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是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谋求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有油气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以及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国有企业需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政府需要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销售结构等多个方面引导企业的转型发展。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高效供给、结构调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共5大维度20项一级指标的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该体系指标维度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一级指标覆盖国有油气企业发展的20个领域。同时,进一步细化构建了包含108个备选指标的二级指标库,便于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指标。
表1 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2.1 高效供给维度
高效供给指标主要立足国有油气企业的特点,重点考虑提供高质量的能源产品供给,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目标,做好海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保持市场占有率的稳定和主营业务收入合理增长。因此,高效供给类指标包含油气储量、国内油气资源、海外油气资源、油气储备能力、终端产品销售5类体现油气企业规模实力的指标。
4.2.2 结构调整维度
结构调整指标主要针对国有油气企业普遍存在的炼油与化工业务结构不合理、国内与海外业务发展不均衡、传统业务与新能源新业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引导企业发展由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实现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维度指标包含传统业务结构、新业务结构、跨国水平、产品结构、销售结构5类,重点选取比率指标,突出横向对标要求的同时,强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反映当期的改善提高。
4.2.3 质量变革维度
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之首,是推动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质量变革指标主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破解企业质量效益差的难题,提升资本创效能力,提高风险防控和安全环保水平,同时强调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因此,质量变革指标维度重点突出了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核导向,包括盈利质量、风险控制质量、绿色发展质量、安全环保质量4类指标。
4.2.4 效率变革维度
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标。效率变革指标主要针对国有油气企业运营效率不高、主要成本指标居高不下等问题,通过设置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净利润等高质量发展核心效率指标引导人力资源效率的提升,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降控核心成本指标,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效率。因此,效率变革维度的指标设置主要考虑人力资源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企业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效率4个方面。
4.2.5 动力变革维度
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动力变革维度指标主要针对国有油气企业过分依赖要素驱动的现状,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因此,动力变革维度指标包含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两方面,且二级指标设置既突出创新投入,又强调对创新产出的评价。
本研究构建的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呈现5方面特点:一是油气企业自身发展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相结合,突出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二是突出巩固国有油气企业主业发展,同时精准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效益导向,大量选用比率、单位、人均、指数类指标,淡化绝对规模指标;四是定量评价为主,指标数据易获得,降低主观影响;五是考虑各类国有油气企业差异化的规模体量、业务结构、发展阶段、管控模式等实际情况,系统构建了二级指标库,便于企业自主构建,提高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开展国有油气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不仅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评价工作中还要制定科学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结合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特点,可采用专家意见法,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各层级指标权重设置。在单个指标评价方面,可采用功效系数法、目标值法、等级法等的互相结合测算底层指标得分。在综合评价方面,可采用指数加权法对各维度及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指标权重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权重设置对最终评价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权重设置上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议:一是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加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类指标权重;二是做好对国资委最新年度、任期考核导向的跟踪,突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发展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三是强调补短板、强弱项以及企业的转型发展,对相关指标提高权重比例。
国资委考核分配局每年6月份制定发布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标准值充分结合了全国国有企业有关财务情况、上一年度行业运行情况,是对各家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为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区间的设置提供了有效参考。高质量发展目标区间的设置不能采用单一方法,不能单纯采用现有趋势外推法,更不能片面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而忽略企业发展实际,要在满足国家要求基础上,将行业标杆水平和企业发展实际进行有机结合。
本文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达到较高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根据油气企业实际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取舍或调整。在企业发展的某些细分领域,还可进行指标的分解细化。对国有油气企业而言,落实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覆盖面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监测和评价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