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民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质量隐患会对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危害到建筑工程整体设施结构的安全性能。为了从根本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建筑单位应该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从源头对施工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简化施工内容,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主要借助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由此可见,优化现场管理对建筑工程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优化现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从源头确保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1]。井然有序的工程施工现场能够科学开展各项施工环节,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计的变更概率,节省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与此同时,对现场管理进行优化后可以合理应用诸多施工资源,如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施工成本有所减少,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建筑工程在优化现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既保证了施工的有序性,又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而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通过优化现场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化发挥管理优势,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竞争力有所提高,从而使建筑单位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力量是施工人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依照要求合理佩戴安全帽,甚至对于部分高空作业没有制定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中水井、楼梯口等预留洞口即便采取了安全措施,但却没有按照规定设警戒线。而且屋面、阳台、楼层等许多部位并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也未对其做出标记管理。又因为建筑的施工现场并没有设定各种安全警示牌(图1 为某建筑施工现场围蔽未设置安全警示牌),亦或是安全警告标牌的数量及其悬挂的部位和建筑管理规范不一致,将导致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并且在出现事件后无法及时对建筑管理机关的责任加以确定,大大提高了建筑管理的困难程度。此外,建筑施工现场还有相对明显的安全隐患,使得触电事故和漏电事故常有发生。
图1 现场围蔽未设置安全警示牌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而言,所涉及的施工范围相对较大。然而事实上,主要负责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通常在部门设置上发生重复的情况,造成工作分配缺少一定的平衡性。同时在现场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关注隐蔽工程的管理进度,多数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尚未融入到工作人员的心中。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团队中部分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施工水平相对较弱,同时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有待提升[2]。另外,建筑单位并没有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有关专业技能的知识培训,使得在施工现场中逐渐显露质量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特点,所使用的材料与结构较为丰富,然而各种材料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使得材料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3]。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通常使用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材料管理,当施工材料被运输到工程施工现场时,如果没有严格检测施工材料,则会导致在工程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不仅如此,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缺少一定的沟通,对于施工材料的要求并不准确,使得建筑工程在后续施工中发生施工材料供应不足的现象,进而延缓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首先,控制施工进度。建筑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应严格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工作,要确保所指定的进度规划具有预见性与前瞻性,同时还应该保证进度规划与工程具体的施工要求相符。工作人员在熟悉和掌握工程的施工图纸后,需要结合工程合同所提的要求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不仅如此,对施工进度规划进行编制时,应由工程施工人员与安装人员共同参与,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规划表对机械设备、工作人员以及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确保各项施工材料与工程施工人员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实际需求[4]。
其次,控制施工成本。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消耗的各项人力、物力等费用进行严密的监管、控制,将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成本都控制在计划之内,促进工程施工各项目标的完成。
最后,确定施工的品质管理。建筑工程由项目经理按照开发商所提出的工程质量目标,对验收质量标准进行完善,以保证工程各项标准均超过国家所规定的国家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所采用的施工建筑材料须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建筑规范,并对建筑材料提出科学的检验规范,以保证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建材[5]。
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一般包含经济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能够进一步保证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结合详细的施工图纸、施工规划与施工需求,对施工区域、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划分。同时依照工作性质、内容的区别制定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中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并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进行现场管理。
其次,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的管理检查机制,对施工现场展开详细检查,通常包括定期检查、日常检查以及上级检查等一系列内容,并在完成检查工作后及时对外公布检查结果。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该依照经济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对违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惩罚,如扣除奖金等,还应该对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最后,工程建设单位应始终坚持持证上岗制、专业管理制,针对不同的施工专业进行不同管理,特别是部分特殊岗位,施工人员在正式上岗前应检查其资质证书,作为建设单位既要负责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又要负责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6]。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意识考核机制,如果检测出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合格,则杜绝其上岗工作。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成立门岗监督机制,禁止尚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工作人员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警告处分,如果多次违反,那么可以采用现金惩罚的方式。不仅如此,建筑工程主要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充分解决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各项不稳定要素,如基坑周围是否设置围挡设备、升降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等[7]。安全教育制度如图2 所示。
图2 安全教育制度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应用诸多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为了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应该对施工现场中的各项材料设备予以认真审查。以材料管理为例,当材料正式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时,需要检查材料质量,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如果发现材料本身质量不合格,同一批施工材料就不能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当质量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重视施工材料的摆放与管理工作,如部分工程施工材料不能受挤压、受潮等,同时施工材料的堆放不能对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材料质量管理流程如下图3所示。
图3 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流程
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流程不仅如此,对于工程施工材料的使用应严格限制,防止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时,应检查设备性能,保证设备本身功能可以稳定有序开展。另外,建筑单位还需要定期维护与检修设备,正式使用机械设备时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保证机械设备可以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建筑单位还应该定期考核操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可以按照相关标准展开操作,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8]。
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现场管理小组对施工现场中的物流管理部门实施了严格巡查。首先,检查项目建筑质量。现场管理巡查小组将认真巡检每一个施工步骤,如果发现有施工方法不规范、施工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将在进行施工后与有关责任人共同做好检验工作,如图4 所示。其次,检查项目施工安全。将仔细排查在各项施工现场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如施工者是否按规定佩戴检测设备、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是否规范等,并检查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路线与围挡系统,仔细排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建筑工程安全责任示意如图5 所示。最后,检查施工材料浪费情况。作为巡检小组应督查施工现场中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浪费材料的现象,进而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对施工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详细分析超出标准情况的原因,将责任予以明确,制定科学的优化方案[9]。
图4 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流程
图5 建筑工程安全责任示意图
施工工效的管理在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其间有多种原因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设计变形、返料的状况,不仅无法确保项目最终的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建设项目施工成本,从而严重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定时检测施工现场的情况,确定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以此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同时,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对工程施工计划加以调整,从而合理地调节项目施工成本,确保工程可以按照预期的施工计划完成施工。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并使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推动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了可以真正做到对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予以优化,建筑单位还应构建施工控制机制,合理分配施工任务,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