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
——一位“正当打”的设计师的年度总结

2022-03-22 09:34宋晔皓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文 / 宋晔皓 编辑 / 张羽

河南长恒云寨村社区活动中心(建成项目)

编者按:宋老师说,不会盖房子的教授不是好建筑师。

于是这位教授在2021年一整年的时间里,参与着若干项目、竣工了若干项目,获得了一些奖项。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通过“教学相长”的理念,获得了一般又“不一般”的天伦之乐。在研究的道路上,他不仅有实践,还有之前未有过的评论,获得了不一样的 “快感”。这是一位 “正当打” 的设计师,对自己的年度总结也有一番不一样的态度。

鱼乐竹馆——扬州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馆(建成项目)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杂志在历年关注的设计师中都会从一些相对小众的角度探寻其想法和发展轨迹。这次宋老师本人总结中的内容,给编者的整个感受是“思考+落地”。在宋晔皓本人对可持续建筑设计“产学研”坚持的道路上,他的思考源于对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探索,落地的则是目前整个社会发展之下的要求。借由这篇文章,读者也许能够获得自己对于相关内容的思考。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SUP素朴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慕尼黑工大访问学者。兼任住建部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组组长等。系统地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近30 年,致力于可持续城市与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坚持通过依托自然和本土材料及建构研究的建筑设计,创造性的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的同步可持续。研究领域包括绿色建筑、建筑可持续性能表现及实证研究、近零能耗装配式建筑整合设计等。同时依托研究成果开展建筑实践,完成作品获得国内外多个通行绿色建筑评价的最高级别认证。

代表作品包括常熟图书馆、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尚村竹蓬乡堂、云在亭等,并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银奖、世界建筑节工程设计大奖、Architizer A+年度建筑奖、世界建筑新闻建筑奖金奖、UIA建筑教育创新奖、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WA 中国建筑奖优胜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奖项。

福建寿宁竹管垅茶青市场(建成项目)

2021 年转瞬即逝。盘点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我所在的素朴工作室正式加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意味着成立10年的工作室今后有了更聚焦建筑单体的实践平台。这一年我们的收获颇丰,建成了一些项目、新开了一些项目、获得了一些奖项,证明了工作室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正确性。

一、 “产”

2021 年是工作室丰收的一年,多年的积淀有了回报:建成及准建成项目有5 个,建设中的项目有3 个,进行中的项目有6个,正在参与的投标项目还有1 个。这对于一个只有14 人的工作室来说应该还是不错的。

建成及准建成项目

河南长垣云寨村社区活动中心

项目位于村口农田附近,2021 年正式竣工,是一个室外场地与建筑的整体设计,建成后成为一处全天开放的“立体游园”,既可以作为村民文化活动礼堂,也能为周边村里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日常休闲放松的场所。同时,活动中心还作为改造提升的乡村示范,提供游客服务接待、文化交流沙龙等对外服务功能。项目特点是结合当地手工艺以及良好的金属加工特点,利用红砖和钢结构营造层层递进的院落布局。

福建寿宁竹管垅茶青市场

已于2021 年2 月6 日建成。体现竹管垅当地特色,采用编木拱桥大跨竹结构,夯土墙体,并使用回收的木材和石材。项目场所主要用于茶青交易、茶叶节服务、婚庆喜事等公共集会场所。

武汉蒙牛水处理设施立面及景观改造

2021 年5 月已完工。食品工业污水处理,景观用水采用污水重复利用,为蒙牛园区提供标志性景观。

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

项目适应当地气候,塑造了层层错落的主体建筑空间,通过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嵌套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并打造为标志性的绿色示范建筑。借鉴海南梯田意象,结合覆土和屋顶绿化,设计为景观台地,向城市开放。项目即将竣工。

建设中的项目

中持水务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

厂区的污水处理部分已于2021 年10月投入运行,科管中心和污泥处理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2022 年春季建成。项目是中持集团将传统污水处理厂升级打造为资源循环工厂的重要实践项目,是将传统封闭的治污工厂变为环境友好、对公众开放、融入环境、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基础设施。

鱼乐竹馆——扬州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馆

已于2021 年4 月建成。以“金玉(鱼)同贺”为设计概念,采用传统原竹作为主体结构,抽象现代的鱼形造型,内部主要展示竹拱形成的特色韵律空间。

济南花园路汇中星空间

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准建成项目)

主体幕墙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景观和内装施工,预计2022 年完工。项目位于济南老城区,在狭长的三角地块内,以打造开放街区式的商业综合楼为宗旨。通过对步行广场与商业单元的立体高程处理,以及对立面单元的模块设计,借助色彩变化,实现街区的开放性和商业建筑的标识性。

大理洱海生态景观驿站

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形如叶子的屋面为游客及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整体采用清水木纹混凝土浇筑,技术上是对异形清水混凝土浇筑的尝试和挑战,同时拙朴的造型与清水质感呼应大理的生态与自然。

进行中的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会务中心,虽经历了原项目选址更换的意外,但在东台和黄海森林公园地方领导们全力支持及运营团队的精心策划下,工作室同事们和设计院兄弟单位奋力拼搏,仍然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阶段里完成了施工图设计,目前正全力配合地方的建设推进。

还有一个项目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中改扩建,能为本区的初等教育出一份力也是工作室莫大的荣光,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参与的投标项目

嘉兴高铁新城规划展示馆项目在深化进展中。

获奖

值得欣慰的是,福建寿宁竹管垅茶青市场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2021年度可持续建筑特别奖”“2021WAN 世界建筑新闻网建筑奖可持续利用和环保建材类别金奖”等多项大奖以及“A+Awards新材料类别”和“A+Awards 低造价类别”两个大奖,云寨村社区活动中心获得“第五届UIA 巴库建筑大奖赛”第二名,岳阳县第三中学风雨操场兼报告厅项目和龙湖被动建筑展示中心分别获得“中国Active House 主动房建筑大赛”年度总冠军和一等奖,等等。以上奖项基本都是围绕着可持续建筑设计这一研究领域。

二、 “学”

中持水务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建设中的项目)

济南花园路汇中星空间(建设中的项目)

江苏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会务中心(进行中的项目)

以上都是工作室“产”方面的成果。但作为学校老师,我的首要任务自然是教书,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自己的顺序:“学、研、产”。虽然顺序变了,三者综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宗旨没有变,可戏谑为“不学——无研——难产”。“产”虽然排在最后面,但倘使没有“产”这一环节的加持是很难想象如何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的。尤其对于今天面临诸多挑战的建筑学教育而言,如果没有“产”则面临“产无——研何——学啥”。

“学、研、产”的第一个环节是“学”。当然,这里的“学”,可以理解为学校,也可以理解为学校中最应该发生的一种行为——教书育人,还可以理解为学习,终身学习。在清华建筑学院的环境下,最难能可贵的是“学”,通过与或博古通今、或学富五车、或才高八斗的同事们交流切磋,一起教育勤奋努力、颖悟绝伦的清华建筑莘莘学子,其中的收获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如果说清华育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的一个试金石竟然是对锻炼的坚持。坚持锻炼,也是“五道口体校”的一个基本特点。2021 年女儿去国外读书,再也没有机会陪着她去冰场参加冰上训练,或者参加陆训,也没法边看她训练,边自己跳绳了,更没有机会辅导孩子进行体能和陆地训练了,有一段时间,仿佛一下子少了很多锻炼的陪伴,心里空落落的。突然发现,和学生们在一起跟与女儿在一起的心情真的很像:教完一门课程,尤其是设计课,会有一段时间,学生们继续他们其他的课程去了。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被单独列为一章,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1]。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甚至是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融合、创新阶段。所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表面上看学生们做设计辛苦有收获,女儿训练辛苦有收获,实际上真正收获最大的是教设计的老师和锻炼的老爸。与学生们在一起,跟女儿在一起都是一种天伦之乐。

我的教学工作涵盖了毕业设计之外的各个年级:一年级的设计课、一年级夏季建造小学期、二年级生态建筑学概论、三年级博物馆设计、四年级建筑细部设计和四年级建筑师业务实践。研究生阶段,除了自己团队带的博士生、研究生,还参加EPMA 的课程教学。这些都是我自己教学相长的平台。

历史是我兴趣浓厚的领域。虽然深知历史不过是书写记忆下来的东西,但是仍然感佩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言之有物、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2021 年教学特别值得回味的是“穿插”和“倒座”。

在教三年级博物馆设计的时候,有同学本来想做一个类似上个世纪20 ~60 年代苏联工业产品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当时我脑子灵光一闪,与其这样漫无边际,不如凝缩到一个我们还不是太熟悉但是了解之后就知其伟大的领域——呼捷玛斯设计博物馆。

对于向来尊重同学们自己的决定、而基本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同学思路的我来说,之所以会有这种“穿插”的冲动,也是平素喜爱历史使然:因为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博物馆,一个展示呼捷玛斯这个和包豪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而且更直接培养建筑师的俄罗斯国立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的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成果的博物馆,能让同组其他同学们更加了解这一段可能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历史。了解百年前现代设计的不同关注,了解现代设计的别一种启蒙,真正开拓设计的思路。

“倒座”则体现在前八周三年级博物馆教学完成之后的后八周一年级设计教学中。呼捷玛斯中的一个灵魂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列维奇。马列维奇对于后来设计的影响也毋庸赘述。于是我请同学们反复寻找、描摹马列维奇的作品,当然描摹的对象可以拓展到当时其他一些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并从大三学长那里借阅呼捷玛斯的资料,了解结构之于建筑的重要,了解今天的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百年前设计路径的相似,试着以这二者启发同学们理解抽象、理解所有构成的原则,以及思考怎样的创作作品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品。然后通过三维化马列维奇作品,试着让同学们理解立体构成的规则,以及理解突破规则存在的意义:毕竟规则不能必然保证杰作的产生,打破规则倒很有可能会创造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嘉兴高铁新城规划展示馆竞赛方案(建参与投标项目)

获奖(组图)

当然,这实际上夹带了我自己对于近期工作室实践带来的设计最新感悟的“私货”,以知命之年的认知,直接跟同学们交流,可能同学们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吃力,然而教与学不就是这样相长吗?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毕竟反复尝试、互相启发,对于艺术设计而言,仍然是达到一定高度的不二法门。

另外,非常荣幸地,疫情期间我带着博士生、研究生团队完成的基于整体可持续设计框架深化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课程,获得了2021 UIA 世界建筑师协会建筑教育创新奖。

与学生合影

三、“研”

“研”实际上是支撑研究型设计的关键,是努力寻找建筑科学问题的解答,也是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实践的桥梁。今年我的研究既有收官阶段,也有中盘阶段,还有一些新方向。

收官的是跟随中国建研院环能院院长徐伟完成的十三五项目课题。这让我跟更多的建环专业的老师们成为了并肩战斗的战友,其中关于近零能耗建筑数据建筑学分析的成果,发表在SCI 期刊《Energy and Building》。

中盘阶段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尝试展开办公环境主动健康的反馈机制,并在VELUX 大力支持下,初步形成了阶段成果。

新的方向有两个:BIPV 再发现与城市基础设计可持续设计研究。调查研究是这两个新方向的第一步,BIPV 建筑数据库和污水厂环境信息数据库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均已完成,BIPV 的研究还有更多,例如碧桂园国强研究院的装配式BIPV屋顶研发课题、清华和大金合作课题中的BIPV 建筑设备一体化研究,所有工作都是为BIPV 和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研究做积累,而且已有论文即将发表在另一个建筑领域的SCI 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与两个新方向密切呼应的实际项目是中持宜兴污水资源可持续概念厂,以及嘉兴高铁新城规划展示中心。前者聚焦基础设施,正在紧锣密鼓的收官阶段,后者聚焦BIPV,正在深化设计阶段。当然也跟以往一样,每个方向都有一系列的建筑处在不同设计阶段,例如房山零碳示范项目、蒙牛武汉工厂污水处理站、呼和浩特蒙牛总部污水处理站改扩建等,力争都能最终落地实现。

若果说上述这些研究是密切围绕可持续设计展开,有一项新的研究则完全是我个人对历史的痴迷所致,那就是应gmp吴蔚先生和《时代建筑》戴春老师之约完成的苏州博物馆西馆评论。

从我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来说,从事建筑评论这一工作的可能性,离我是要多远就有多远——闭门教学研究、闷着头盖房子、工地现场配合、学术论坛交流,甚至从事健身教练或者体能训练师,都比建筑评论家要更合我心意。一方面“行胜于言”的校训深入骨髓,另一方面舌灿莲花、字字珠玑实非我所长,虽心向往之,然才疏学浅,达不到这种高度和境界。虽然《建筑技艺》“品鉴”栏目使我有机会在2021年跟着中国院李兴钢大师高密度地欣赏了很多极高品质的建筑,例如崔愷院士完成的荣成青少年宫、南京园博会主题馆等系列作品,刘家琨老师完成的二郎镇郎酒中心,祝晓峰老师完成的嘉善美术馆等,研读了建筑精品,学习了诸多大家对于这些建筑的解析和评论,然而毕竟术业有专攻,真正如庖丁解牛般全面解析一个建筑,还是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的挑战。

但是自己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的经历,以及那段经历对于自己坚持可持续设计实践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关注完成度、关注材料和工法,最重要的是西馆中蕴含着的精确和精致似乎唤起了一段难以言表的感受,又使得这个题目对我充满了诱惑。果不其然,信马由缰,马儿跑得很快乐,但是单就评论西馆而言有些跑题了,急得戴老师不得了,但是我真的是沉浸在里面,为此熬了几个通宵,通过找寻gmp 设计之道,把德国北部地区设计发展历史的珠翠用自己臆想的gmp 设计原则之绳穿了一遍。多亏戴老师当头棒喝,及时悬崖勒马。

潍坊市中央商务区生态廊道综合服务中心——望月台

好在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同样适用于建筑,适用于gmp 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案例,苏州博物馆西馆是一个具体案例,熬夜发掘的是gmp 设计原则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逻辑。这个逻辑来自吴蔚先生专程从上海寄来的《Meinhard von Gerkan:Vielfalt in der Einheit》描写冯格康先生和gmp 事务所的著作,翻开这本书,寻找苏博西馆背后设计逻辑的引路光束渐渐被放大,一串串的名字和名词如一个个光筒渐次出现:Karl Friedrich Schinkel、Bauakademie、Julius Raschdorff、Heinrich Tessenow、Fritz Schumacher、Theodor Fischer、Hans Scharoun、Hugo Haering、Hans Poelzig、Fritz Hoeger 、Backsteinexpressionismus、Ernst May、Der Ring、Bernard H e r m k e s、P a u l B o n a t z、P a u l Schimitthenner、Stuttgarter Schule、Der Block、Heimatschutz、Heimatstil、Willy Kreuer、Friedrich Wilhelm Kraemer、Dieter Oesterlen、Walter Henn、Braunschweiger Schule 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这些光筒可以依照不同的坐标系——一般来说是建筑学内容或者学派,或者建筑设计的关注点,或者是gmp 创始人就读学校的特点,组成不同的打开方式,如一张光的网络照亮了这一条从始于求学、终于设计原则形成的逻辑路径。

四、其他

除了日常的产学研工作,我还受邀担任2021 Passive House Award、2021 WAN Award、2021 国际Active House 大奖评委、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等国内外竞赛、奖项的评委,并参与了Daylight 日光论坛主旨报告、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等讲演及学术交流等,并作为《建筑技艺》杂志改版后的遴选小组专家成员,跟随李兴钢大师参加了多个高品质项目的品鉴活动。我们的海南智慧生态新城数字市政厅项目也受邀参加“第17 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工作室也参加了“乡村介入之迹象唤醒展览”和“第27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巴合作论坛暨中国建筑展”。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也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

五、结语

回首过去的2021 年,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作为一个身兼大学老师和工作室主持人双重身份的我,能在“产、学、研”中还算切换自如,全靠工作室精英同事们和博士后、博士生、研究生团队作为坚强后盾。为了理想,大家可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也仰赖天道酬勤,始得收获;感恩厚德载物,方能笃定前行。

展望虎年,惟求击溃疫情送瘟神,愿追随诸位建筑前辈,以“至勤不怠、至诚不伪、至拙不巧、恒志求识、合志同方”之心,携手同仁戮力求索中国建筑之路。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