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敏 ,赵拥军 ,丛建妮,刘晓菡
(1.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感染疾病,这就要求中老年人具有定时服药和定时体检等较高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1-2],而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有利于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3-4]。为了解禹城市中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慢性病健康素养现状,研究影响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对禹城市中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健康素养调查。
在2021年1月到3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禹城市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设计电子问卷并通过微信群发布与回收,共收集111份有效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孙浩林等[5]编制的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该量表共有4个维度,24个条目,属于李克特量表,一个条目为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分别赋值1~5分,其中非常不符合为1分,非常符合为5分,总分共120分。该量表4个维度分别为:信息获取能力(9个条目)、交流互动能力(9个条目)、改善健康意愿(4个条目)、经济支持意愿(2个条目)。当某人在某维度的得分超过其总分的80%时,则表明该人具备该维度健康素养。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W检验)分析慢性病健康素养及其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以偏回归系数β作为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估计值,对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以男性居多,占56.76%;48人居住在农村,占43.24%;62人只有一个子女,占55.86%;61人与配偶和子女同住,占54.95%;48人家庭平均月收入为3 000~4 999元,占43.24%;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39.64%。调查对象中,有26人患1种慢性病,占23.42%;有28人患2种慢性病,占25.23%;有19人同时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占17.12%,见表1。
表1 不同基本特征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得分
调查结果显示,禹城市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107.00±17.12)分,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人数比例为72.07%,其中经济支持意愿的具备比例最低,为69.37%;改善健康意愿的具备比例最高,为83.78%;信息获取能力具备比例为79.28%;交流互动能力具备比例为80.18%,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情况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在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响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见表3。
表3 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11名中老年人中,有73人患慢性病,占65.77%,比例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日常生活习惯、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在生活中,饮食问题、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都会提高慢性病患病率。
健康素养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据本调查结果显示,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72.07%,高于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高于孙浩林等[5]的研究结果,因此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高于孙浩林等[5]的研究结果,可能与调查地区不同、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同、抽样居民的教育背景不同和文化差异等有关,因为采用的是网上调查的方式且运用的是滚雪球抽样法,所以调查的人群基本上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或者调查对象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亲属或朋友,因此大多数被调查者具备对健康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且因为调查区域并不繁华,物价较低,最重要的是调查对象是中老年人,大多还在工作,所以被调查者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重视自身健康。
4个维度当中,改善健康意愿的具备人数最多(83.78%),与袁婷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经济支持意愿具备人数最少(69.37%),与孙艳等[7]的研究结果相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地区差异、政策影响和样本教育背景有关。调查对象平均月收入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并不大,所以会更加注重自身健康问题,愿意在自身健康方面花费一定精力,所以改善健康意愿较高。而且调查人群大多为小于60岁的中老年人,身体大多较硬朗,自身也都还在工作,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实行、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所处山东这一人口大省的地理位置,往往会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抚育子女的压力较大,往往不愿意花费大部分金钱在维持自身健康方面,因此经济支持意愿较低。在4个维度中,信息获取能力具备人数(79.28%)略高于经济支持意愿,可能的原因是,调查人群大都还在工作,比较繁忙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单一。政府平时应当注重增加对中老年人健康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增加中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储备,从而能够有效预防慢性病的产生和加重,提高其生活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禹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与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有关。与文化水平低的中老年人相比,文化水平高的中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高(P<0.05)。这与孙浩林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中老年人了解、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强,可以获取更多的慢性病健康知识,能够寻求各种途径来获取健康资源和卫生服务,这部分人往往更加注重自身健康,有能力去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也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善自身健康,改善健康的意愿和经济支持意愿较强,因此健康素养水平较高。
中老年人年龄与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成反比,这与孟凯[8]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中老年人年龄增大,身体机能日益老化,认知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下降且活动范围缩小,慢性病相关信息获取能力缺乏。
家庭平均月收入高的人群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这与袁婷等[6-9]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大多较高,更加注重自身健康,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互动,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而家庭月收入低的人群,往往会因为收入或其他原因而忽略自身健康问题,与他人讨论健康知识的次数较少,交流互动能力较差。
与居住地在农村的中老年人相比,居住在城镇或城市的中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较高(P<0.05),这与袁婷等[6,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居住在农村的居民要承担繁重的劳务,空闲时间较少,对健康方面的知识关注不多,缺乏管理自身健康的意识,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实行,大部分农村家庭会选择再生育一个孩子,家庭支出增加,给其带来较重负担。而城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重视度较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健康信息,而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再加上农村的医疗、教育等条件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随着中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活动范围也随之缩小,一般在所居住的社区、乡村和工作地点等范围内流动,认识的人少,社交范围也相应缩小,和其他人讨论交流健康知识的机会减少,再加上中老年人思想相对固化,认知能力下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减弱,大多数中老年人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或仅使用电子产品来娱乐,运用网络途径高效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较为困难,习惯通过纸质媒介获取相关信息。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减少了利用纸质媒介来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大胆采取新兴的传播方式,比如利用电脑、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途径来对中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并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用图像、故事和视频等普及健康知识。
生活在农村的人因为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家庭平均月收入较低,经济支持意愿较低,因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及时动态监测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状况,快速掌握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信息,并联合乡镇卫生院,大力普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