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启桁,谢柯祺,谢钰鑫*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部肿瘤科,四川 成都 621000;2.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 绵阳 610041)
放射治疗与手术、化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肿瘤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广泛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1]。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还未建立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教育期间也未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接触放射肿瘤学。因此,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短期内难以掌握,需要建立一套学以致用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达到培养理论扎实、业务熟稔的放射肿瘤学医师的效果[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住院医师培训以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低年资临床专科医师为目标。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始经过18年实践日臻完善,培训基地于2015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单位”。放射肿瘤学自2003年进行招生,截至2020年共接收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托培养的住院医师383名。但是,面临日益进步的放射肿瘤学技术及专业知识,既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出于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急需一种时间地点依赖性低、操作方便的新型培训模式。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尝试采用一套强化理论训练+临床应用为向导的综合培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2020年结业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计33名。人员组成:27名专科硕士,1名外院委培,3名本院职工,2名社会人规培。分组: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设3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置1名组长。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的放射肿瘤科培训细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2020版)放疗专业为引导,梳理重点病种如下,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胶质瘤、腮腺癌;腹部肿瘤: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胸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其他肿瘤:NK/T淋巴瘤。根据重点病种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从强化理论学习课程、基础技能培训课程以及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三方面进行。
1.2.1 理论学习课程 学习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睾丸癌、宫颈癌、喉癌、霍奇金淋巴瘤、胶质瘤、弥漫大B淋巴瘤、脑转移瘤、前列腺癌、乳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胃癌、小细胞肺癌、胸腺瘤、直肠癌、NK/T淋巴瘤、子宫内膜癌、鼻咽癌、扁桃体癌、下咽癌和横纹肌肉瘤,共计22个癌种。课程共22课时,每节课1.5小时。全部采取ZOOM客服端在线讲授,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临床病案、最新研究进展,集授课与互动提问为一体,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满意度调查问卷。
1.2.2 基础技能培训课程 根据考试大纲,训练心肺复苏、体格检查等。利用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行自助预约使用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错峰训练。具体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统一时间到达现场,3人为一小队,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相互交叉练习,组长最终统一考核,全员合格后离场。
1.2.3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 同样以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重点病种为线索,安排病种放射肿瘤学流程及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共计15课时,每次讲授1小时,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全部采用基于ZOOM的在线教育平台授课。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线下专门在放疗计划室设置实战电脑平台及指导教师,供学生在工作时间之外,随时随地强化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的学习。
1.3.1 考前理论强化:基于微信问卷星的考题模拟测试 为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强化规培学员记忆,结合考试大纲,肿瘤中心对22个重点病种做了理论强化试题。试题内容紧扣大纲,重点训练临床思维,结合诊疗重点、难点命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病例分析题。采取“闯关模式”,即前一个病种获得满分100分后,系统显示通关,发放下一站密码,才能开启下一病种的试题。采取“三部走”策略:第一步:全面复习相关病种知识;第二步:答题;第三步:纠错,查漏补缺,互相讨论。流程如下:(1)扫描二维码,输入初始密码即可进入答题界面。(2)准确填入基本信息,如组别、学号。(3)每道题选择答案后,点击下方确认,确认后不可修改该题答案,可显示正确答案,供大家学习。(4)若在答题中不小心退出答题界面,再次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就可进入刚才的答题界面,接着刚才的位置答题。(5)提交答题试卷,若为满分,则会出现下一关密码;若不是满分,则显示“谢谢参与”,请重新答卷,直至满分,总共3次机会。(6)如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收集,出题教师答疑。如此即可反复强化答题者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1.3.2 基础技能强化训练:基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实战 安排2~3位高年资住院医师为考官,分时段进行模拟考核,保证全员合格。考核指标:心肺复苏术(单人)分别按照评估(10分)、按压(20分)、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0分)、循环评估(20分)、操作后处理(10分)、操作效果(10分)、人文关怀(10分),共计100分。体格检查分别按照操作准备(10分)、视诊(20分)、触诊(20分)、操作后处理(20分)、操作效果(20分)、人文关怀(10分)评分,共计100分。90分以上为合格。
1.3.3 靶区强化培训:基于离线靶区勾画测评结合 选取鼻咽癌、喉癌、胶质瘤、乳腺癌、NK/T淋巴瘤、腮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为临床常见重点病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展靶区强化训练。每周复习3个病种,每个病种选取2~4个典型病例。具体流程如下:(1)每周五,教师发送下一周将要复习的3个病种患者CT图。(2)住院医师做靶区勾画。复习讲课PPT,仔细勾画。统一勾画颜色,GTV 为橙色,CTV、CTV1为浅紫色,CTV2、CTVnd为深紫色。(3)四位小组长收靶区图。周日、周二、周四,中午12:00点前交给肿瘤中心。靶区图命名:学生姓名—病种—病例。(4)肿瘤中心发放正确答案。住院医师先自行比较纠错,再强化学习讨论。小组长总结组内问题,周一、三、五上午交电子版给肿瘤中心。(5)教师批改打分,归纳问题。周一、三、五下午17:00—18:00,使用ZOOM平台,在线一一点评,答疑并总结。既保证集中学习与教授,又能实现一对一个体化纠错答疑。根据考试大纲,每个癌种设置6个考点,每个考点1分,满分6分。5分以上合格,若不合格,再次考核直至全员通过。
理论学习考核22个重点病种,初次考核均未达到全员通过,其中初次通过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42.42%),最高的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小细胞肺癌(96.97%),再次考核均为满分通过。普通技能考核心肺复苏和胸部查体两项,初测合格率分别为30.30%和15.10%,再测合格率均为100%。专业技能考核结果:初评成绩:11个癌种14次测试中,初次合格率仅为21.4%。其中初次合格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案例2(0.00%),其次为鼻咽癌(6.1%)。初次全员合格的癌种有肺癌、食道癌和喉癌。通过再次强化训练,初次不合格人员均达到100%合格率。最终结业考核结果:2020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3人,未结业1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0人,通过率96.97%。学员满意度反馈均为满分,见表1~2。
表1 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模拟考核通过率
表2 近3年规培结业考试通过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既往,此次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既往数据(2018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7人,未结业3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2人;2019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1人,未结业8人,其中理论未通过0人,技能未通过8人,总通过率由2018年的91.89%和2019年的74.19%提升至96.97%(2020年),见表2。
在理论学习中,2020年相较于2019年,理论考试通过率差异性不大。但是本次采用了线上教学/线下实战+闯关模拟测试+满意度调查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趣味性和学习积极性[4]。通过分析学员的反馈得知,一方面学员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不太熟悉的病种,可以做到自学自查,甚至发现题干中的错误。出题的教师均为基地高年资主治医师及教授,出题紧扣临床工作及临床前沿知识,除课本知识的考核之外,也是对学员平时工作学习成果的考核。
普通技能培训虽然全员通过,但是小组初测合格率仅为45.5%(15/33),这表明在日常临床训练中,部分学员还未全面正规掌握基础技能,如何学以致用,值得继续探索。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明显,相较于2018及2019年,分别由原来的94.6%(35/37)和74.2%(23/31)通过率提升至100%。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1)原来的单纯授课+课后自行训练未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针对自行训练的成果也未及时得到反馈及纠错,而引入新模式后,采用模拟勾画的方式,同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及评价。(2)并非单一类型及数量的培训,而是综合理论+训练+强化训练的模式,将抽象的知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让学员进行模拟训练。(3)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同时由于规培学员人员组成不同、轮转科室差异,既往难以共同学习,而新模式突破该限制,灵活安排时间,方便学员训练及反复强化。但整体培训的选题还是略显单一,未来还将探索更为丰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临床实践要求高、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新兴模式。在依托目前的信息化技术,采用多种媒体及智能化设备,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学习积极性的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涌现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提升[5]。此次探索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选用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下自主学习、应用,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进设备进行模拟教学,既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过程,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值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