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畅谈高州乡村振兴

2022-03-22 03:41小康张玉荣
小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州文化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全面吹响,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探索发展新路径,乡村振兴创样板。

高州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近年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广东省委、茂名市委要求,高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近日,多名专家学者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畅谈高州乡村振兴的特色和亮点,并贡献出他们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观点和建议。

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可圈可点,“五个结合”值得推广复制

乡村振兴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经阶段,甚至可说是必由之路。高州的乡村振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都非常重视。高州在乡村振兴上可圈可点,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可用“五个结合”来阐述。

第一,把村容村貌提升与产业提升相结合。改变村容村貌让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必须把村容村貌的提升和产业提升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环境优势,让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在振兴产业过程中,把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

高州传统的产业基础很好,我在高州当县长、县委书记时,高州是全国水果第一县,当地的种养业非常好。种植业主要是种水果,人均一亩水果,而且这些水果都是优质水果。高州靠什么让农民奔小康?当时我们就提出要“依靠科技,搞活流通,兴粮足食、兴果富民、兴工强县”的“三兴”工程。兴粮足食就是要重视粮食生产,但高州人多田少,不能把搞粮食生产作为商品经济来搞,种粮食只是为了满足群众口粮。但兴果可以富民,让农民走向小康。1989年时,我和上级领导到农民家做调查,种果收入好的果农,一户的收入都有3万-4万/年,最多一户年收入64万。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种香蕉、荔枝、龙眼等。农民种果收入多了,在农村开始建楼房,目前高州农民百分之九十五都住上了楼房。

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 张玉荣 刘豈蓉/摄

第三,把产业提升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共产党执政目标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乡村振兴也是为改善老百姓生活。

要做到这条,产业提升要跟老百姓生活的提升相结合,这个很重要,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让老百姓在振兴过程中受益,共建共享。比如在农民自家楼上搞光伏发电还能有收入。高州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主要还是要用现代信息手段去改造传统、提升传统。与此同时高州要大力推进数字农业。

第四,把产业提升与人才振兴相结合。产业振兴需要人才,产业振兴是人才振兴的一个载体。高州素有“广东四大文教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已成为当地群众公认的品牌之一。高州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振兴,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培养输送各类人才并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将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相结合,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第五,把乡村振兴跟农村城镇化相结合。高州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镇布局结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让农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洪盛:创新机制,扎实推动,务实、接地气

高州是广东的一个农业大市,是我国水果第一县(市),荔枝、龙眼、香蕉驰誉中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州市能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舍得投入,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扎实推动落地见效,呈现出不少亮点。至少有3个方面:

健美操普修课程作为健美操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着健美操整体课程的开展程度,是健美操课程体系是否需要优化改进的决定标准之一。河南省高校应提高对健美操普修课程的重视,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新型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河南省健美操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是建强产业。

高州是传统产业如龙眼、荔枝、香蕉等大市,也是粮食大县。近年来,高州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发展振兴,突出以农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冷链物流等为着力点,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补齐掣肘乡村振兴发展“短板”,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好路子。首先是强基础,为产业发展夯实基本条件。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田头小站、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强产业链,推动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强基、提质、长链、融合、富民;三是强业态,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注重挖掘产业文化如荔枝文化、举办荔枝文化节等,打造现代“三高”农业生态观光游、荔乡文化风味游等,赋予乡村产业更多新业态,焕发出产业融合新活力;四是强服务,如在全省第一个探索田头小站建设、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二是建美乡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洪盛

近几年来,高州在推进乡村建设方面,结合实际探索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群众满意。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实施整体推进,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每个村,能够按时完成省确定的基础整治任务,高州也被定为广东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另外,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高州市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着力推进连线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变“全景”,充分展现了乡村价值,带动了乡村发展。如高州利用荔枝、龙眼优势打造了39公里的风貌带、景观带、产业带,横跨根子镇、分界镇两个乡镇。

三是积极改革创新。

高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能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能围绕群众实际冲破僵化思想观念,展现了一种改革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调动了群众内生动力。如在产业方面,针对产业链条不完整问题,在全省第一个提出开展“田头小站建设”,非常务实、接地气。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提出开展“小三园”建设,印发了《高州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十二条”做法》,美化和改善了环境,实现了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在发挥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创新设立了“农房管控风貌贷”,得到省的肯定。此外,还有很多创新,如聚焦“三大主线”( 聚焦支部建设主线、“头雁”队伍主线、基础保障主线)、建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 “小手拉大手”(发动学生独立或借助家人力量至少建设1个“小三园”)“巾帼评家园”活动、组建“好心家庭”保洁队等。

下一步,除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外,建议高州高度关注六个方面并下功夫努力取得更大成效。一是要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对广东的嘱托,切实用于武装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二是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率先探索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和路子,并取得实效。三要高度重视初级农产品包括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发挥好高州产粮大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量40万吨)的作用,在解决“两个要害”即耕地保护、种子(有连片的野生稻,保护区面积共239亩,是全国普通野生稻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种性最原始的区域)方面多做工作、多作贡献,探索高州路子。四是要高度关注农民增收问题,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尤其积极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和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问题。五是要努力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带动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六是要切实解决乡村振兴成果巩固和长效管护机制建立问题,破解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

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亮点纷呈,勇于创新落地有效

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

高州以农业为载体发展新的特色产业。有了农业的载体,二三产结合科技,就有了农业科技。从农产品加工再到产品交易,高州正在建设广东高州RCEP荔枝(龙眼)国际采购交易中心。有了这个交易平台,它就能产生跟种植、加工完全不一样的价值,催生以农业为载体发展的新型产业。

人居环境方面,高州这些年也做得非常有特色。广东提出“四小园”,就是当年高州最开始提的“小三园”,即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这是乡村建设特别好的一种模式,既体现了乡村特点,又让村民能主动且便利参与进去,把宅前屋后的空地利用起来。从“小三园”到“四小园”,高州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成为优质生活的载体,是很重要的创举。这个创举体现了高州在乡村建设方面的创新性,不但创新还能落地。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州的精神文化也得到提升。比如广东举办乡村振兴大擂台,高州的镇村拿过两届冠军。为什么能得冠军?这跟当地的村民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采用了正确科学的方法发动激励村民有关系。

高州以现代农业为载体新型产业为主导,不同的镇、村,都有一些新型的产业和新型的主导产业。高州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做得很好,形成了文化创意为灵魂多产联动的良好局面。高州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村民积极参与,而且勇于创新,与专业团队形成非常好的互动共鸣。比如,茂名被确认为全国第一个碳中和新乡村的示范市,高州就完成了第一批农房光伏顶。

广东省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有潜力,建议做好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高州的早熟荔枝、大果龙眼、龙眼干,本地香蕉及北运蔬菜,还有生猪、蛋鸡养殖等,都比较出名。高州农业的整个基础优良很有潜力,每个乡镇都有它的特色。该市商品化起步早,农业产业化发展不错,近期相对有点慢还需加强。

建议高州做好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南菜北运的品种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加大农产品产后加工与商品化处理,同时适当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

比如提升农业品牌,建议高州把原来的亮点特色再宣传擦亮一下,将优势重新规划和发展。产业化方面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带动整体的产业发展。

广东省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

因为文化底蕴挺不错,高州还可以结合乡村的一些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比如可以结合荔枝节、龙眼节等一些农特产品发展特色旅游。一二三产业农旅这块也要发挥作用,增加整个第一产业的附加值。

高州通过大规模种植北运菜,现在已经发展为广东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成果显著。农业部相关文件也提到加强北运蔬菜基地建设和高海拔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蔬菜方面,广东省有广阔的市场。面对大湾区、珠三角,高州可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不局限于面向北方或是种四季豆、西葫芦。此外,高州养猪产业基础深厚,养殖量大。虽然近两年养猪效益稍微下降,但是肉猪毕竟是农业生产物资,政府、企业以及基地要布好局,同时要注意养猪整个投入产出和环境治理的问题。

清尚集团乡村规划师袁绍应:有内涵,“四字方针”讲好“乡愁故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增强全体国民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头活水。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优秀乡村文化人才的挖掘培养、乡村文化产业的孵化培育,以及乡愁故事的提炼活化。在高州市元坝村、杏花村的文化打造中,体现了“四字方针”:

一曰“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在杏花村巧借唐代杜牧笔下和山西汾酒“杏花村”,通过景墙、雕塑、3D彩绘、诗词歌赋及特色场景,赋予其时代内涵和本土意韵,让人恍若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浪漫酒乡,意韵隽永;元坝桥头村别出心裁地利用河边小山坡,打造独具文化意韵的潘茂名文化小游园。

二曰“聚”。聚焦村庄独有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IP。“英雄母村”储良龙眼、陈济棠之旧居、知青农场、南秀河是杏花村独有的文化要素,通过充分整合利用优势资源,打造集母德、爱国、知青、生态四位体一体的特色文化,提升了村庄文化品质和历史底蕴。通过对储良母树公园进行改造,通过“思源井”“感恩亭”“母德园”“龙眼廊”活化改造,将储良母树与岭南圣母冼夫人的精神进行人格化,统一到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和感恩文化中。

三曰“留”。充分保留村庄历史文化肌理,留住乡愁。在杏花村文化建设实践中,大量保留了村内现存古宅、残墙、老桥、古树、旧的生产生活场所,通过修缮活化及场景再造,点石成金,赋予其崭新生命力。通过将知青炮楼、老知青旧居、陈济堂先生旧居等旧式建筑进行微改造,赋予其新生命力,让人们在新的时代领域里能近距离触摸杏花村沧桑的历史根脉。

四曰“拓”。拓展延伸其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在村中设置有墙绘、石刻、农耕剪影墙、党建扎景、趣味雕塑造场景等,将中国传统文化、党建文化、乡愁文化等融为一体,渗透到村庄建设方方面面,为积淀村庄文化底蕴作出了有益尝试。(龙步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高州文化
文化与人
高州荔枝推出定制销售模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谁远谁近?
高州,我美丽的家园
高州步步高
高州民歌文化发展性保护的研究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