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钟鑫
2022年1月19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整合的6个主要国际数据集,尽管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021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7个年份之一。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非洲北部、亚洲南部以及南美洲南部均突破当地地面最高温度。北极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快3倍,加速了海平面上升,并导致永冻层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而加剧了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热量,逾90%被海洋吸收,而海水增暖会改变海流并影响大气环流系统。
中國气象局最新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较常年偏高1摄氏度,刷新1951年以来最高纪录。图为1951—2021年平均气温监测表(供图/周兵)
假设将极端天气事件比作掷骰子,有的极端天气事件主要是由大气内部活动造成,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比如尺度非常小的龙卷风。但另一部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则与气候系统的年际变化和气候的长期变化(如全球变暖)存在一定关联。全球变暖趋势使得各个季节的气温逐年升高,热浪、暴雨、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受大气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如出现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系统本身是个复杂、高度非线性、开放的巨型系统,无论是极端天气事件还是极端气候事件,都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痕迹,特别是未来北极地区有可能出现更多极端事件。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事件将趋于常态化
人类社会必须直面更热、更干、更湿的未来,高度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综合影响,科学评估并加强致灾机理研究,不断提升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当我们意识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可能成为新常态,就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安全。
目前,全球有多个气象中心建立了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气象预报、灾害预警职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健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报服务综合业务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人类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
由于全球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海温等下垫面(大气与其下界的固态地面或液态水面的分界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汽源)异常、大气环流演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气候预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气象早期预警系统能够监测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及时报告有关监测预测信息,服务气象决策。
北极变暖拉响了全球变暖的警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以及寒流暴风雪等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此起彼伏,如何正确面对这些剧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并付诸行动。
气候监测对灾害预警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一般定义为某种天气或气候变量的值超过阈值而发生的现象。阈值常取该变量高端(或低端)附近的某一值,一般出现概率低于10%。某些气候极值或事件可以是多次天气或气候事件积累的结果,而每一次事件本身可能并不是极端的,即:个别过程不是极端的,而其累积结果是极端的,并且是持续的。累积效应是灾害放大的重要因素。
18045011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