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节日,一千种过法

2022-03-22 21:01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年货孩子

有的人追念往昔,有的人沉迷新潮;有的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有的人回头一望终是梦;有的人在异乡翘首以盼,有的人却对身边人视若无睹。一千个节日,有一千种过法,其中或许能找到你的影子。

陈晓霞 国企职工

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当然是寡淡的,可寡淡有寡淡的好处,底子干净,像一碗清水,任何一点色香味加进去,都是新鲜的刺激和惊喜。临近春节,如果再来一场漫天大雪,把草屋陋巷厚厚裹在一派素净里,那就更好了,这样,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世界立时就鲜亮了,喜庆了,神奇了,处处透着一股子欢欣,处处都那么喜气洋洋。小孩子们被突然漂亮起来的世界弄糊涂了,相互交换着兴奋的眼神,感觉喜事临近,却又不明所以,只好没头没脑地满巷子乱窜,好像只有尽情撒欢儿,才能让心里的高兴有个去处。

大人们当然是不屑于乱跑的,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比如男人们要备鞭炮,挂灯笼,去墓地为过世的亲人送年食。忽然多出来的事务让他们看上去煞有介事,但很快就会有人暴露出自己的鲁莽。因为送年食要放鞭炮,一些人的衣服上就会不出所料地多出几个狼狈的窟窿,被女人讥讽和取笑。

主妇们则忙着和面剁馅包饺子,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吃食做准备。家家户户的菜板被剁得震天响,每一面菜板后面几乎都站着一个辛劳的女人。十几天前,她们还在为春节的到来忙乱焦虑,此时却显然已经成竹在胸。新蒸的馒头已收入大缸,焦香的藕盒也进了茅囤,盆里有肉冻,罐里有鸡汤,门窗焕然一新,锅灶热气腾腾,一个祥和圆满的春节在她们的努力下已经呼之欲出。这个时候,无论刀刃从肉冻上划过,还是饺子在沸水里翻滚,她们听到的都是明朗的欢笑。也许有人还会忙里偷闲看一眼自己手剪的窗花,它们贴在每一面玻璃上,红艳艳、喜洋洋,像一个高度肯定的年终评语,叫人看着既舒心又踏实。

黑夜是春节最好的道具,所有岁月的暗示、隐秘的盼望,只有天色黑透才会到来。家里所有的灯都奢侈地亮起来,连门前的积雪也被灯笼映得通红,巷子里弥漫着新鲜纸墨的气息。这些灯光和气息,连同厨房里的腾腾热气混杂在一起,不断膨大、发酵,渐渐变成了一种盛大的情怀。它沁入肺腑,让人莫名地感激、感动、感怀,没来由地想到父母、天地、神祇和护佑。毫无疑问,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夜晚,风轻轻晃动着灯笼,门楣上的“过门钱”唰啦唰啦地翻卷着,树的影子在地上晃来晃去,一切都在暗夜里有了灵性。人们就在这万物灵动的时刻,摆上供桌,点燃香烛,举家礼拜,虔诚感谢天地的赐予,祈求来年物阜人安。

拜年当然也要趁着天黑,黑夜可以掩护一些灵魂悄然跟随。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被默许在黑暗里存在,这是他们与人间多年的默契。拜年通常先是自家出动,然后叔伯几家集合在一起,再后来整个家族的后生结成长长的拜年队伍。对小孩子来说,队伍集结的过程,也是他们对家族从头认识的过程。他们走在队伍尾巴上,一下就看清了父亲、祖父、太祖都在世上留下了什么,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拜年的时候,除了会收获花生糖块,他们的口袋里还会被塞进幾张压岁钱,五毛或着两块,是大家族中的爷爷、伯伯或其他长辈慈祥的赠予。钱不在多,是一种认定,说明小小孩童已在家族根脉上有了自己的位置,将来光大门楣的重任也有他们的一份。

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当然是寡淡的,可寡淡有寡淡的好处。三百六十多天的平淡铺垫,最终让春节这一天光彩夺目,不同凡响。那些灯、春联、鞭炮、欢叫、问候、感恩、叩头、礼拜,还有淡淡光晕下独自享受的片刻感动,都从此色彩鲜明地印在生命深处,任凭风吹浪打,终生不忘。不像现在,夜总是亮着,胃总是饱着,人们嚷着放松、休息,却再也不愿站在屋檐下,听一听岁月的吟唱,闻一闻大锅掀开时热气腾腾的年夜的味道。

李林 海外工作者

中国的春节期间,是赤道几内亚一年中最热的几天,我穿着短袖在宿舍贴着“福”字的大门前,留下了一张新年的照片。

这是我在非洲过的第六个春节。

从2011年至今,我一直在国内与非洲两头跑。我们单位在北京,经常承担的是海外的项目。由于妻子是四川人,在重庆工作,我又常年在海外工作,所以我们就索性把家安在了重庆。

我的老家在河北,今年过年,妻子和孩子在重庆过年,我的父母则跟着我姐姐在广东深圳过年,只有我留守在赤道几内亚,我们相当于分隔三地过年。

人越长大,就越明白节日的意义。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也就更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也割舍不下对孩子的思念,而这份思念到了春节总会更加强烈一些。

我们单位主要负责的是海外的项目,所以单位近八成员工都有过海外工作的经历。刚开始的几年我们是一年一休,之后基本是半年一休。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常态,为了减少疫情传播,许多员工响应“非必要不回国”,没有选择休假回国探亲,而是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

大家都是远离故土的人,所以我们单位也组织了一些活动,像看春晚、聚餐吃饺子、文艺表演之类,以缓解大家的思乡之情。大年夜,我和家人们进行了视频通话,给父母“云拜年”。尽管远隔万里,但这个本应阖家团聚的节日,还是将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我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全球疫情能够快些结束,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恢复正常。在特殊时期,“坚守”海外是我们对家人和祖国的一种奉献,需要我们默默坚持。

小孙 “95后”淘宝用户

今年,我选择就地过年,但没忘了给人在老家的妈妈从淘宝上买一份心意满满的年货。这是一份特别的年货假发!

在我看来,父母这一辈的人很少会主动告诉身边人或是小辈,自己的头发白了不好看、头发越来越少了。

妈妈在我心目中,无论是什么年纪,都是大美人,我很想让她永远美美的。妈妈喜欢跳广场舞,所以我特意给她挑了一顶动感时尚款的假发。一顶假发还不够,我还挑了不夸张的出门买菜款,以及“鸿运当头”的打麻将款。

看着妈妈发在好友圈的照片,我的心里暖暖的,几顶假发成了两代人最暖心的年货礼物,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的心意。

传递爱意,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送礼。如今想要守住“年味儿”,除了给家人打个视频电话,发个电子红包,网购一些符合家人心意、充满“年味儿”的年货礼品寄送回家,或许会让“淘宝式过年”的仪式感更为丰盈,也能让我们的爱意传达得更加真切。

有人选择送表兄弟酱油,寓意新的一年“不打酱油”;有人送外甥一盒用游戏机外盒包装好的辅导书,为的是大家都能拥有“同样的童年”。

虽然不打算返乡,但我早早就在淘宝打年货寄回家,给亲朋好友们送上“淘宝式拜年”,算是正儿八经的“过年氛围组”!

对于许多早已习惯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春节返乡不一定是关于交杯换盏的欢乐,更可能是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漫長“拷问”。于是,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发明新型过年方式,例如:春节不再回家,而是与自己的小家庭或者与自己的亲密朋友一起“旅行过年”;看春晚的时候,身边的家人也不是一直在嗑瓜子剥橘子了,而是在手机里面抢红包,与异地的亲友视频连线。

借助网络方式过年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一种常态。以前我们更多地把网络当做一种购物渠道,现在它将越来越具有社交功能。我们说的节日氛围,以前年货都要亲自提到对方家里去,而现在疫情没有彻底结束,人们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过年,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是线上的方式。

文月 退休公务员

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的第一年,少年的记忆里缺吃少穿,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包子、饺子,穿新衣服。一进腊月,我就跟在祖母屁股后面追着问:“奶奶,什么时候过年?”祖母总是笑着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

那时候的心情是急切的,对过年是期盼的,总觉着年来得慢却去得快,没几天的工夫就过完年了。新年仿佛是刻进人们DNA里的生物钟,一到年关就自动开启,全民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我成家之后,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虽然好点了,但还是不太宽裕。那时的我虽在城里上班,但年节还是遵从传统回老家过年。当家才知柴米贵,春节前要准备礼品拜访长辈,还要置办肉鱼年货,极其有限的节余资金,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老家过年兴“喝罗圈酒”,从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今天到我家,明天到你家,街坊邻居或同事朋友轮换请客,往往是上一顿“战场”还没有收拾好,下一场又开始了,丈夫累,妻子也累,甚至经常因照顾客人顾不上孩子,所谓“喝死男人,累死老婆,饿死孩子”。还好,那时候过年只放三天假,我们借口要回城里上班,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后来,春节法定假期延长到七天,我也人近中年,手头宽裕了,过节的劲头却提不起来了。过年对我来说,是没完没了的人情交际,迎来送往,是数着日子要完成的任务。有几年吃喝风浓厚,家里忙完了,我们还要到饭店应付同学、同事的吃请和请吃。为避开这繁重的应酬,我们也曾选择旅游过年,可旅游回来后,亲朋好友还是会以接风为由大开宴席。每年过年如过关,我时常感慨,同为国家法定假日,过年远不如“五一”“十一”轻松。

再后来,我退休了,再也没有假期的束缚,无需只在国家规定的日子里返乡过节,回老家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我越来越怀念老房子、老街道,想念儿时的伙伴、老师,总想回家住上几天。尤其到了过年,回老家过年的心情更是迫切,哪怕老家只有两间老房子,回去后,我们也要精心收拾,装点一番。即使老家的生活条件比城里差很多,我们也更爱老家,我们会乐此不疲地出入大街小巷、大集小店,和同族的亲人们一起上坟祭祖,一起热热闹闹地挨家拜年,还与长年不见的儿时伙伴一起喝酒。

少年时盼过年,青年时怕过年,中年时烦过年,老年才真正体会到过年的好。假期在变,我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会回来。

张丹 白领

第一次参与“双十一”是大一,那时我刚到北京读书,宿舍其他三个人都是本地女孩,大城市出生的她们非常热衷于谈论网购。在她们的熏陶下,我第一次参与了“双十一”大狂欢。

当时我第一次知道“双十一”购物还要抢,11月10日晚上我还在挑要买的东西,跟室友一起守着零点付款。其实后来发现,我加在购物车里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需要抢,第二天库存还非常足。但是我们宿舍另一个女生加在购物车里的好多东西几秒就被人抢光了。

我买了羽绒服、围巾、暖宝宝,还有一些化妆品。那是我的第一件羽绒服,因为我老家在云南,比较暖和,我以前冬天穿个毛衣、外面套件校服就能过冬。来北京之后,我发现北方的冬天真的好冷,11月的北京温度已经降至个位数了,而供暖要到11月下旬才开始,所以必须要囤点过冬的衣服了,我这才咬咬牙购置了过冬“装备”。

那一天,我花了1000多元,而当时我的生活费每月只有800元。过了两个月拮据的生活后,我鼓起勇气向父母申请涨到1200元。

那时候,“双十一”打折力度很大,很多都是五折。不过,我后来听说有些商品是先提价再打折的。我记得,那一年“双十一”,学校东门外面停满了快递车,一个个包裹整整齐齐铺在地上,跟摆摊似的。而从“双十一”第二天开始,我几乎每天都要去那里拿一次快递。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主要是在那个氛围里,才会买那么多东西,后来差不多一半的东西都退了。今年,我研究生毕业,入职了云南当地的一家国企。月薪7000元的我已经没了大学时的拮据,11月1日是打折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就为购物车里一半的商品付了尾款。

但是今年“双十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提前20天就可以给喜欢的东西付定金了,然后还有各种复杂的跨店满减活动。本来一开始我只想买一件大衣,但后来又买了鞋子、卫衣搭配,为了凑满减,又买了保温杯、防晒霜。如果加上还没付尾款的,应该有近3000元的东西吧。

我还是感谢“双十一”,这个日子总能让我想起令人怀念的大学时光。

韬韬 幼儿教师

几年前,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口发生了“一件小事”:一群儿童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用鹅卵石打水漂玩闹,儿童的家长非但没有制止,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谈笑,因此引发众怒。

要知道,館内铺设的30万鹅卵石子代表的是30万遇难者的累累白骨,代表着遇难同胞的遗骸。很多网友都谴责站在一旁的家长没有劝阻和告诫自己的孩子。也有个别网友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要小题大做。

孩子确实还小,不适合直接接触那段历史中的血腥与残酷,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

国家公祭日这天,我总是会给孩子们讲一个特别的故事。许多年前,一群坏人来到了我们的祖国。那是12月13日,在祖国的东边,有一座叫南京的美丽城市被坏人占领了,30万中国人被坏人残忍地杀害。那时候的中国人靠自己的努力,赶走了坏人,但死去的人们,却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为了纪念这些死去的人,在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全国上下都会对他们表示哀悼。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公祭日,我们都要用默哀、点蜡烛等形式对死去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思念与敬意。

我们的孩子们出生在和平年代,他们没有经历战争的苦痛,所以他们更需要、也有责任去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用教育让孩子明白现在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用鲜血和奋斗换来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必须努力提升自己,成为让中国不断变强的星星之火。

当孩子们问为什么要了解这段历史时,请告诉他们: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我们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祖国。

请告诉孩子们,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哀伤藏于心,实干强我邦!

2741500511292

猜你喜欢
年货孩子
年底来点硬年货
电脑报自营店年货节
备年货 迎新春
年货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