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位于崇左市龙州县城新街19号,这里原为90年前龙州乃至广西西南地区有名的“瑞丰祥钱庄”,由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和一幢中式传统建筑组成。1929年、1930年,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两次来到龙州,均在法式楼房居住、办公,并领导和发动龙州起义、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红八军成立后,瑞丰祥钱庄被设立为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用来指挥广西左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和军事行动,是龙州起义前后党的领导机关和红八军军部所在地。因此,瑞丰祥钱庄也被称为“红军楼”。
龙州起义
1929年10月,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和广西各部队编遣特派员李明瑞倒蒋斗争失败后,广西警备第5大队大队长、共产党员俞作豫率所部开始撤离南宁,开赴龙州,与当地工农运动结合,准备武装起义。李明瑞随第5大队抵达龙州后,在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拒绝蒋介石的拉拢,毅然决定参加革命队伍。
12月初,在筹备龙州起义和组建红八军的过程中,军队标识、军帽帽徽等工作被提上日程,经过讨论,帽徽的形状被定为椭圆形,寓意红太阳,也代表着中国,斧头代表着工人,镰刀代表农民,五角星代表着共产党,五角星位于斧头镰刀之上,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带领广大工农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
1930年2月1日,广西警备第5大队和龙州工人赤卫队、农民赤卫队共2000余人,在龙州举行武装起义。1万多名军民在龙州县城新填地广场集会,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同时还成立了中共左江特别委员会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接着分别在龙州、凭祥、养利、祟善等10余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起义大会上,数千名红八军将士高举革命的红旗,换上特制的帽徽,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会场。
龙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为我们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广西近代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桥阻击战
龙州起义后,左江地区的反革命武装和地主豪绅暗地勾结,趁红军部队集中在龙州时,实行武装叛乱,扰乱人心。红八军根据形势,分兵进行剿匪征战。
1930年3月中旬,国民党桂系当局得悉红八军主力已分赴各地去剿匪,派兵4000多人分两路对龙州进犯。3月20日,国民党桂系军队突袭龙州城,当时驻守龙州城内的仅有红八军3个主力营和左江工农赤卫大队共1000多人,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敌人突袭,红八军军长俞作豫指挥龙州军民英勇阻击,但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敌人形成了包围态势,龙州城东、城北、城西三面皆被国民党桂系军队所占。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为保存革命实力,俞作豫果断决定向南撤出龙州城。
一场鏖战在龙州铁桥展开。国民党桂系军队发现红八军南撤意图后,集中火力向铁桥进攻。为掩护军部和主力部队撤出龙州,左江地区第一路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严敏率部坚守桥头阵地,左江工农赤卫大队也参与这场保卫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其间国民党桂系军队一路继续正面攻击,一面派兵从下游偷渡过河,直奔铁桥南头,红八军腹背受敌。在掩护部队撤退过程中,守桥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员顽强阻击敌人,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与敌人肉搏,4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至此龙州失陷。
七千里远征
与此同时,正在百色靖西围攻敌军的红八军一纵队与龙州军部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判断龙州有变,而后,部队侦悉龙州失陷。为保存实力,一纵队决定绕道转移到右江与红七军会合。
寻找红七军的过程充满艰辛,一纵队转战中越、滇桂黔边境,边走边打听红七军消息。1930年4月29日,红八军一纵队在凌云县彩架村遭遇国民党包围袭击,红军将士在群山间展开一场激烈的突围战,战斗一直從早上打到下午,最后胜利突围。
1930年10月23日,红八军一纵队历时半年多、行程约7000里,一路艰苦征战,终于与红七军在凌云县讲肥村岗里屯(今乐业县上岗村)会师。红八军与红七军会师后,红八军一纵队到达广西河池,编入红七军序列,成为红七军的一支劲旅。1930年11月,部队跟随红七军主力又转战7000里,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汇入革命的大洪流,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革命结束后,红八军军部旧址内的物件和建筑都被保护完好,1988年,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和新建的展览陈列大楼构成,亦被称为红八军纪念馆。楼前两棵柏树是邓小平当年在工作之余亲自栽下,现仍葱郁遒劲,生机勃勃。
1988年1月13日,红八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11日,红八军军部旧址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红八军军部旧址被公布为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