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乘风破浪驭“蛟龙”

2022-03-21 14:21
学苑创造·C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母船海深海试

叶聪(1979年11月— ),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

他既是一名潜航员,又是“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他曾多次在下潜试验中迅速反应、果断决策,他是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的3名中国潜航员之一,叶聪。

叶聪从小就对设计感兴趣。2001年大学毕业后,不少同学选择传统行业就业,喜欢尝鲜、喜欢设计的叶聪却对水下的新概念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他来到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幸运的是,一到七○二研究所,叶聪就接触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

一开始,叶聪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打杂之余,叶聪凭着自己的理解,坚持做设计图,一版不行,就再来一版,这给“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个很有想法,做事踏实、细心、执着的年轻人。”2003年,刚工作两年、年仅24岁的叶聪被任命为“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成为该项目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有一次,因发现设计稿存在问题,叶聪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凭着这份执着和努力,叶聪和队友硬是完成了“蛟龙号”的设计任務,为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顺利出炉,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2007年9月,“蛟龙号”从图纸变成现实。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海上试验来验证。

第一次进入神秘的海洋,由谁来驾驶“蛟龙号”?驾驶“蛟龙号”需要驾驶员业务熟练,心理素质过硬,勇于承担风险,大家都认为符合这些条件的非叶聪莫属。2009年8月,叶聪和另外两名试驾员驾驶内径仅为2.1米的“蛟龙号”,首次缓缓潜入海中。

从2009年至2012年的4年海试期间,“蛟龙号”共下潜51次,叶聪承担了其中38次下潜试验主驾驶任务。对潜航员而言,长时间的深潜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叶聪从不叫苦抱怨,圆满完成每一次下潜任务。海试期间,叶聪凭借沉着冷静,多次有效处理了潜水器的水下故障,保证了潜水器和潜航员的安全。

一次下潜通常需要八九个小时,在舱内狭小的空间里,3个人很难同时站起来。下水过程中潜水器舱内温度很高,就像进了桑拿房。随着下潜深度递增,舱内温度会越来越低,叶聪和同事要不断地增加衣服。当下潜到50米时,为了检验通信能力,首次将“蛟龙号”与母船连接的缆绳解开。不料,通信信号接收不稳,对讲机瞬间“失声”。失去与母船的联系,一贯沉着冷静的叶聪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他随即静下心,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检测项目,耐心等待母船的信息反馈。一个小时后通信恢复,“蛟龙号”顺利出海。

2009年到2012年间,“蛟龙号”每一次最新深度的下潜纪录,都是在叶聪的操作下不断刷新的。因为出色的成绩和突出贡献,2009年叶聪获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承担主驾任务的同时,叶聪还要为新一代潜航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从2007年开始,他和队友一起为新招募的潜航员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使他们顺利通过专家考评,成为合格的潜航员,为我国深海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技术支持。

角色不断跨越,担子越来越重,面对新的挑战,叶聪将所有压力化作前行的动力,“蛟龙号”经十几年锤炼而成的载人深潜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开展“蛟龙号”研制的同时,从2009年到2017年,历经8年持续艰苦攻关,他所在的载人深潜团队又完成了“深海勇士号”的研制。

2016年7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正式立项,37岁的叶聪成为总设计师,这意味着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正在向更深处拓展。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设计,转入全面建造阶段。未来,科学家将随着它深潜万米海底进行科考,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

2020年11月10日,由叶聪担任总设计师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这意味着,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有能力把人送入海洋最深处的国家,而“奋斗者号”是全世界唯一一台可同时搭载3人并拥有万米海底作业能力的载人潜水器。

猜你喜欢
母船海深海试
“深海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水下辐射噪声控制关键技术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全海深ARV水下LED调光驱动电路设计
基于STM32全海深ARV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北斗定位与通信的全海深ARV回收控制系统设计
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of Amur sturge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GH/IGF axis*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开工
首艘国产航母或近期海试
EMP可再生能源系统将装船海试
一种回收过程中UUV对运动母船的跟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