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境式导读:让阅读走向“悦读”

2022-03-21 22:29陶晓慧
格言·校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悦读葵花青铜

陶晓慧

议境式导读,就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情境为载体,以议题为统整,以素养为目的,以活动为路径,是学习者深度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以“议境”为教学中轴,构建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有情境的主题,围绕有主题的活动,不断探索议境式导读的有效路径。《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全书所描绘的主题是苦难、美和爱。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小说的语言特色,感悟小说所展现的人性美,我创设了以下议境来导读。

一、审美式议境

审美是以体验为核心的个性化情感教育。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与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主动地以审美的态度感知与把握对象。审美式议境就是结合议题,创设审美情境,通过议题引领,感悟作品中的诸多审美的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曹文轩笔下,苦难被诗意化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把青铜与葵花的孤独写得形象直观,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创设走近葵花,走近青铜这样的议题情境,体会诗意的语言,触摸人物的內在孤独。

【议境片段】

师:在这美丽的大麦地里住着青铜和葵花,让我们走近葵花和青铜。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投影: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一只鸟的孤独。……

生:葵花很孤独,她就像一只孤独的鸟,没有人和她一起玩。

生:青铜也很孤独,他也没有朋友一起玩。

师:两个苦难的孩子都是那样的孤独。大家仔细观察,刚才的两段话变成了什么?

生:老师把两段话变成了一首诗。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能把语句转化成小诗的形式,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诗意的语言来描写。这体现了纯美小说的语言美。这是曹文轩笔下纯美系列小说的语言特色。

审美式议境能够启发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教师要把握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提出议论主题,获得审美体验与鉴赏能力。在导读《青铜葵花》的过程中,结合小说的语言特色,创设审美式议题:“感受到了什么?”“刚才的两段话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表现青铜和葵花孤独的语段可以变成小诗的形式来展现,从而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曹文轩笔下纯美系列小说的语言特色——诗意美。在这样的审美式议题引领下,学生能快速进入文本语言感悟,激发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鉴赏能力。

二、两难性议境

两难议境是指因不能同时兼顾两种不同的规范而造成难以抉择的问题。两难的两方面具有同等的合理性。理性地破解“两难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冲突做出合情合理、合规合法的取舍和选择,这是对未知的文本内容的预测与猜想。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融入到了文本中,融入到了作者对文本内容的构想中,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发挥出了“导”读的功能。

都说血浓于水,但比血更浓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那是从心底流露出的最真挚的感情,没有利益可图,只有单纯的爱。《青铜葵花》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纯净的人性美。在导读过程中,通过抓准故事切入点,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设计两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展开讨论。

【议境片段】

师:因为家里凑不齐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青铜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商量出了一个结果:今年只能供一个人去上学。如果是你,你会让谁先上学?

生:我觉得应该让青铜去上学。因为青铜已经十一岁了,而葵花只有七岁,年纪还小,晚一点去也没事。

生:我也觉得会让青铜去上学。因为青铜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他们一定会更疼爱一些的。

生:我觉得青铜是个哑巴,去上学也是有点浪费的,他们可能会让葵花去。

生:我觉得葵花是领养的,他们可能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先去上学。

生:可能会让葵花去,因为葵花是领养的,所以他们就会让自己的儿子谦让一下,让葵花去。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他们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今年先让葵花上学。从这个决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爸爸妈妈和奶奶非常爱葵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生:他们太伟大了,爱葵花胜过了爱自己的儿子。

师:是啊,这就是曹文轩笔下所表现出的人性美。

正像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两难”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因为两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让人进退两难。在导读《青铜葵花》中,设置“如果是你,你会让谁先上学?”这样的两难性议题,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角色,结合生活经验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现了不同的人之本性。两难性议境不仅激起学生内心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学会选择,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学生对人性感悟创造了体验情境。最后,当书中内容揭示——先让葵花上学,经过两难性议境的探讨,学生对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性之美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三、思辨性议境

思辨指的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即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及辨别分析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方面的能力。研究文本内容,找到可以“思辨”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辨性的议题情境,使枯燥的“导”读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让思维的火花四溅开来,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截取了《青铜葵花》书上的片段,制作成了一段小小广播剧。由几位同学扮演了青铜、葵花、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角色,用声音演绎了青铜和葵花通过抽签,决定选出谁去上学的场景。

【议境片段】

(生欣赏广播剧)

师:听到这,你知道青铜的秘密是什么吗?

生:我猜青铜的秘密是他在瓦罐里动了手脚。他可能在瓦罐里放了两颗红银杏,所以不管葵花怎么抽,抽到的一定是红银杏。

生:我觉得他的手里可能早已握住了一颗绿银杏,所以他抽到的就是绿银杏。

师:同学们的推理很精彩。青铜想尽了一切办法,就是要让葵花抽到红银杏,让葵花去上学。青铜真的不想上学吗?

生:青铜也是很想上学的。因为书上说“青铜早就渴望上学了”“上学是青铜的一个梦”。

师:既然青铜这么渴望上学,为什么还要故意让给妹妹去上学呢?

生:青铜很爱他的妹妹,也很善良,宁愿自己不去上学,也要让妹妹去。

生:其实他们都很谦让,都想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对方。

师:这就是小说中所体现的人性美。

广播剧中声情并茂的演绎把小听众们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们边看着书上的台词,边欣赏剧中的情节。当声音戛然而止时,学生们早已被带入了思考的情境中:青铜的秘密是什么呢?为什么还要故意让给妹妹去上学呢?通过设计思辨性议题,引导学生感悟发现青铜在抽签时做了手脚,就是为了让葵花抽到代表去上学的红银杏,从而体会到青铜的善良和对妹妹的爱,感悟到表现在小说人物身上的人性美。从思辨性议境入手,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参与思考,参与推理,从会思考逐步走向有思想,从会阅读逐步走向爱阅读。

四、生成性议境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活泼泼的生命,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课堂教学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导读的课堂上创设生成性议境,实施“空白”导读,让学生更好地去接触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

導读应是一种由点到面的引导,在教师的带领下感悟文中的苦难、美和爱的同时,可以创设生成性意境,运用上下文联结的方式,设计“联结品读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议境片段】

师:灿烂的葵花田、温暖的芦花鞋等等,每一个章节都在讲述着一个个苦难、美丽或充满爱的瞬间。接下来我们运用联结品读的方式,联系结合画面的前后内容,或者前后章节,来品读感悟画面中的苦难、美和爱。同学们根据自己拿到的联结品读单,对照相应的页码阅读,可以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出示品读单)

学生结合品读单,自主阅读,根据导读问题思考,书写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空白”意味着可能,“生成”创造着精彩。在《青铜葵花》导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合文本内容设计联结品读单,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灯”“这是一串什么项链”“从奶奶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等,为学生创设生成性议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感悟,“生成”精彩的阅读交流。在品读单的引领下,学生感悟到了在苦难面前,奶奶没有退缩,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体会到了奶奶面对苦难的风度,欣赏到了嘎鱼内心的善良等等。通过创设生成性议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了五彩思维火花迸溅的广阔空间。

导读课作为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之有效的“导”读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导读课采用议境式教学,有利于议题思辨化、情境生活化、目标素养化、活动探究化,能够充分架构起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桥梁,让学生真正由阅读走向“悦读”。

1086500520316

猜你喜欢
悦读葵花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葵花田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夜晚的葵花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