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21 03:57孙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连续性互联网+文本

孙虹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了“图片+文字”的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分析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07

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素质与教学要求重新规划教学活动。教学中,笔者利用“互联网+”导入资源与方法,让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考查特点形成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实现流畅读题、顺利解题的学习目标。

一、“互联网+”导入资源,了解非连续性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文本素材大多为连续性文本,其表达十分连贯、流畅,即使出现插图,插图素材与文字材料之间的联系性也并不密切。在对非连续性文本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当学生初次接触到非连续性文本时,很难掌握有关文本素材的解读技巧。在认知上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严重不足,在后续的教学中,也无法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任务。在“互联网+”理念下,可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在对有关文本素材进行讲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尝试利用“互联网+”将其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对故事的重新叙述,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素材。教师给出如下文本结构:青蛙想要卖泥塘——老牛说( )——鸭子说( )——小鸟说( )……青蛙决定不卖泥塘了。在给出课文的基本结构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不同小动物的对白填入括号中,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当学生了解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间断性”特点之后,教师便可导入新的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下发起教学,如下所示:

借助“互联网+”将原本的教学素材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消除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陌生感,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基。

二、“互联网+”开展教学,分析非连续性文本

就整体的教学要求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首先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围绕非连续性文本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有关文本素材的教学特点。在“互联网+”技术下,可尝试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规划教学工作,在对文本进行展示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信息加工能力,首先解决“非连续性文本说了什么”的客观问题,才能使后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教学中所涉及的非连续性文本,可尝试借助“互联网+”导入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整理语文知识。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鲸》的教学为例,作为科普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在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可将有关学习方法应用起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确定解题思路,以下列非连续性文本为例:

优锥龙是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大型食肉恐龙,其最大体重达到8吨,奔跑速度可达40km/h,优锥龙体长超过7m,是一等一的猎食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文本,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除了优锥龙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恐龙,简单介绍一下。

非连续性文本考验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在《鲸》的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应用起来,依靠已经完成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有关问题:在学习《鲸》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得知关于鲸的信息的?结合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思路重新归纳,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小学生是善忘的,对于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未必能够记得清楚。教师结合“互联网+”给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先搜集文本中的数字信息,随后归纳信息,最后解答问题。课堂上的教学经验能够成为学生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宝贵经验,教师要善加利用,完成教学任务。

三、“互联网+”拓展范围,创建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不能完全依靠既有的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中包含着数据资源、文字资源、图片资源,是对学生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多元性、多样化特点,结合非连续性文本的功能重新完成教学,借此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范围,将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带入课堂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例:

请根据上面的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表格得知,行人闯红灯的主要原因是 ,次要原因是 。

2.有人认为,只要达到一定的人数就可以闯红灯,红绿灯没有用,对于这种思想,你要说 。

3.交警处罚一位闯红灯的大妈,大妈掏出20元钱说:“不用找了,下次我还闯红灯。”请你对大妈进行规劝 。

在给出新的问题之后,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开始结合数据分析、文字分析等活动落实教学工作,进而重新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方法。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给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思路:你在非连续性文本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有关信息,你能够设计怎样的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提出问题,随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系统、专业的归纳,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出题特点与测试特点,积累阅读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多以信息搜集题的形式出现,教师要在“互联网+”中获取经验,尽早落实教学,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四、“互联网+”教授技能,破解非连续性文本

从非連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来看,虽然题目的难度存在差别,但其都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整体上来看,具备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特点。教师可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传输解题技能,在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归纳的同时,重视解题技能的传输,帮助学生破解非连续性文本,进而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

以下列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为例:

如图所示,小明看见某个图书馆正在举行活动,当小明想要购买书籍时,要如何说服自己的妈妈?请将你的回答填写在横线上。

对于该类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答,可遵循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问题、得出答案的基本思路来进行答题。搜集信息时,能够看见图片上的“5折”“打折时间”“折扣书目”等关键信息,此时,可以在价格上、价值上打动家长:这些书正在打折,对于我的成长、学习很有好处;价格会打折,但知识永远不会。在归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设想如果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进行解决。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类型,教师可对其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分类规划并落实教学工作,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五、“互联网+”阅读资源,丰富非连续性文本

语文教材中包含的连续性以及非连续性阅读内容往往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包含新《课标》要求的阅读知识。从教材内容出发,可以帮助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必要的阅读知识的基础之上,将阅读知识整合。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包含的阅读知识,丰富非连续性阅读材料,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在结合互联网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避免非连续性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教材、学情脱节。在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经验时,教师可以以生活性、趣味性为原则选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材料,特别是与教材内容相关、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效果会很好。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将自己日常困惑的问题写下来。例如:

1.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夏天为什么会热?冬天为什么会冷?

3.中国人问什么用筷子吃饭,在用筷子之前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吃饭。

教师可以将这些经典或者有趣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探索小组,依托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相关问题的检索。学生在搜集整理互联网信息时,就进行了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小组需要探讨整理,从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在保证文本正确性的前提下,丰富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整理非连续性文本的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同样是这篇科普文章,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科普小短文,作为课后阅读内容或者课上阅读内容,如《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张辰亮创作的面向小读者的科普读物。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如《小亮老师的博物课》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该书内容有6个分册——《不可思议的花草树木》《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大开眼界的陆地动物》《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篇幅较短,行文逻辑和文风都很适合5至12岁的小读者,非常适合教师用来做非连续性阅读训练。

六、“互联网+”学习方式,升华非连续性文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互联网线上教学也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教学平台和教学功能。比如微信教学类公众号、微课、教学类微信群、教育类微博账号、公益类教学网站,等等。其中微课简短、逻辑鲜明的特点,受到了许多教师的欢迎。部分教师会使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非连续性阅读的特点非常适合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同样,教师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教学网站等方式,开展学生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丰富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学习方式。

小学阶段的许多文章都节选自经典名著,如《景阳冈》《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鲁滨逊漂流记》《我的叔叔于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例如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师在讲解该篇文章之后,可以从《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中,继续节选部分内容,上传到微课课堂,供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知识,增加对《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的了解,还可以利用其内容的趣味性,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甚至在课后继续进行阅读。微课的具体内容可以选取鲁滨逊刚到荒岛时,搭建房屋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1.对该片段内容所涉及的物品进行罗列,2.简述鲁滨逊搭建房子需要满足的要求,3.简化并介绍鲁滨逊搭房子的过程。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毀灭》一课,教师可以提前检索互联网中关于英法联军入侵的路线图、圆明园摧毁过程的演示、模拟复原圆明园,以及圆明园各处遗址的现状,并将相关视频资源上传微课。结合文本介绍和视频演示,帮助学生在非连续性阅读中了解圆明园曾经举世惊叹的美景。深入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至今日,大英博物馆依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设置相关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诸如微课形式的互联网教学方式,既可以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人文知识。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材料,在围绕非连续性文本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互动性、逻辑性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导入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帮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教学特点形成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继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潘淑珠《探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天津教育》2021年第22期。

[2] 杨丹《融入“跨界学习”,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育界》2021年第7期。

3045500589247

猜你喜欢
连续性互联网+文本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