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电站非天然河床流量下导流明渠截流关键技术研究

2022-03-21 03:57李瞬旭燕段会平李雷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3期

李瞬旭燕 段会平 李雷

摘要:金沙水电站三期截流戗堤位于导流明渠内,导流明渠过水面较窄、水流深、流速大,若上游水电站受电网调节,河床流量将远远大于正常径流的两倍以上,增加截流难度及风险,影响金沙水电站建设周期。因此,开展非天然河床流量下导流明渠截流关键技术研究十分有必要。通过建立截流模型试验获取水力学数据,优化截流方案,最终顺利实现了导流明渠截流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导流明渠; 截流模型试验; 非天然河床流量; 金沙水电站

中图法分类号:TV55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3.004

文章编号:1006 - 0081(2022)03 - 0014 - 05

0 引 言

金沙水电站三期截流时,截流仅能采用立堵、单向进占方式,截流设计标准为11月下旬重现期10 a的旬平均流量,Q=1 470 m3/s。明渠截流落差超过4 m,加之明渠岸坡陡峭、渠底平整光滑不利于抛投料的稳定堆积,同时截流流量受上游水电站调控,截流时流量变化大,截流难度较大[1]。为实现安全经济截流,有必要进行非天然河床流量下导流明渠截流关键技术研究[2]。开展了截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制定了安全经济的截流实施方案,为工程截流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保证截流一次性成功。

1 工程概论

金沙水电站左岸布置电站建筑物,右岸布置泄洪、导流设施。该工程采用明渠分期导流方式[3]。导流明渠布置于右岸,导流共分为3期:① 一期进行右岸导流明渠和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② 二期主河床截流,在二期土石围堰和混凝土纵向围堰保护下施工3孔河床溢流坝段、厂房坝段和左岸非溢流坝段,水流从导流明渠下泄;③ 三期进行导流明渠截流。泄流能力试验研究目的为测量戗堤闭气落差,初步判断截流难度以及复核戗堤顶高程合理性。

2 三期截流模型试验

2.1 模型设计及制作

模型为正态整体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与原型保持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模型比尺为1∶80(Lr=80)。模型长37.0 m,宽5.5 m,高1.5 m,模拟了坝轴线上游1 200 m至下游1 500 m范围内高程1 030 m以下的河道地形。

地形采用等高线法制作。地形、各期导流上下游土石围堰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纵向围堰、明渠与表孔溢流坝面采用水泥砂浆刮制,表孔闸墩、表孔缺口及排沙孔等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模型制作和安装精度均符合SL 155-2012《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和SL 163-20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规程》要求。

河道糙率是洪水演进模拟中的重要参数,根据三期围堰工程下泄流量与上下游水位对应关系,本次研究区域内糙率取值为0.040~0.066。

试验采用电磁流量计量测流量,采用水位测针量测水位,采用小旋桨流速仪量測流速。仪器设备均经过检验,并在有效期内,满足测试要求。

2.2 泄流能力试验

排沙孔+2个表孔+1个表孔缺口的泄流能力试验在明渠封堵条件下进行。试验流量区段为304~1 640 m3/s,试验流量级5级。试验成果如表1~2所示。

试验证明:戗堤顶高程合理,下游水位对分流建筑物顶托作用较大,对于明渠截流,由于底板光滑,Q=950~1 470 m3/s的戗堤闭气落差高于3.50 m,根据模型试验流失量判断,截流难度将会较大[4]。

2.3 截流水力特性研究

考虑到明渠截流难度大,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取可能降低截流难度的多种方案进行试验。

2.3.1 方案一

截流戗堤桩号0-89.9 m,即设计位置,由右向左采用单戗立堵方式进占。该方案下进行截流前需增设一条马道,以便抛投料的运输,马道高程为1 007.0 m,宽7 m,坡度1∶1.5接明渠底板。

该方案在设计流量Q=1 470 m3/s时截流难度较大,其截流终落差为4.92 m,龙口围堰宽度B=29 m的龙口、堤头的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5.77,6.55 m/s,龙口下游的最大流速为8.13 m/s,该区段抛投料流失量较大。同时,截流戗堤轴线位于坝轴线上游89.9 m处,其右侧为陡峭山体,需在明渠内铺设道路,方便进料车的进出,道路施工困难,成本较大。

2.3.2 方案二

考虑截流进占交通问题,戗堤与围堰不结合,将戗堤轴线一端布置在纵向围堰头部,另一端与右岸道路相接,戗堤轴线位桩号0-279.95 m。

方案二截流难度较大,其截流终落差为5.00 m,截流困难段围堰宽度B=38~22 m区段堤头的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5.84 m/s,龙口中心线处垂线平均流速达8.73 m/s。该方案的截流戗堤轴线位于明渠进口处,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2.3.3 方案三

鉴于方案二进占前依然要沿高程1 007.0 m平台铺设近80 m长的马道,工程量较大,为达到安全经济截流目的,对方案二的截流戗堤轴线再次进行了优化,进占起点直接从高程1 007.0 m宽平台开始,另一端仍位于纵向围堰头部。

该方案在设计流量Q=1 470 m3/s时截流终落差为4.52 m,截流困难段B=33 m时,堤头的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5.46 m/s,龙中线垂线平均流速达9.31 m/s。该方案的截流戗堤轴线位于明渠进口处,无需铺设道路。3种方案水力参数对比见表3。

在方案三各级流量下,水流行进平稳,堰前水面平静,分流建筑物进流顺畅,消力池水体波动较小,与下游水面衔接平顺,排沙孔出流顺畅,水面波动不大;明渠进流顺畅,纵向围堰堤头未发现明显的绕流现象,适合截流施工。

综上,在设计流量Q=1 470 m3/s时,方案三的落差、流速等水力特性参数均小于方案一及方案二,虽方案一及方案二的总抛投量小,但不含预增马道的抛投量,从施工工期和安全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方案三。

3 截流方案设计及施工

3.1 截流水力学计算

根据DL/T 5741-2016《水电水利工程截流施工技术规范》附录A对该工程三期截流开展水力学计算,水力特性参数如表4所示。

水力学计算与模型试验成果总体偏差不大,水力学计算结果最大流速为6.586 m/s,模型试验成果最大流速为6.93 m/s,水力学计算结果偏小。因三期截流模型试验采用水工整体模型,完全模拟金沙水电站同种工况,为保证三期截流施工更为顺利、安全,龙口抛投料品种和数量计算时采用最大流速较大、成果更为真实可靠的截流模型试验成果[5]。

3.2 龙口施工区段划分及抛投料物

上游截流戗堤龙口从右岸向左岸单向立堵进占,为便于施工时控制抛投材料,根据合龙过程中不同龙口宽度的流速[v]、落差[z]等水力学指标,将龙口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不含预进占及结束段)。预进占:围堰宽度B=113~88 m(龙口宽度b=73~48 m)龙口平均流速5.42 m/s。第一区段:龙口围堰宽B=88~73 m(龙口宽度b=48~43 m),龙口平均流速6.11 m/s,落差3.3 m;第二区段:龙口宽围堰83~53 m(龙口宽度b=43~13 m),龙口平均流速5.76 m/s,落差3.9 m[6]。龙口抛投料物工程量见表5,龙口分区抛投料示意图见图1。

3.3 截流水情观测

3.3.1 水情预报

因导流明渠截流是在非天然河床流量下进行,若上游水电站受电网调节,河床流量最大可能达到3 225 m3/s,将远远大于正常径流的两倍以上,增加截流难度及风险,因此做好水情预报对明渠截流工程十分重要,影响和制约截流的成败。

3.3.2 水位观测

(1) 水尺布置。在截流河段内增设戗堤上、戗堤下、导流底孔上、导流底孔下、导流明渠中部、导流明渠出口共6个水位站。在戗堤上、戗堤下两侧边界以外适当位置,观测戗堤上、下水位落差;在导流底孔上口和导流底孔下口觀测水位,控制截流河段的总落差;在明渠中部及出口观测水位,水位监测站网布置如图2所示。

(2) 水位观测。采用激光全站仪观测水位。预进占及截流期间分别派专人观测水位,预进占每2 h观测一次;龙口合龙期间至少每1 h观测一次。

(3) 流速监测。导流明渠底板光滑、明渠流量大,断面狭窄,采用电波流速仪非接触式测速。监测位置设在左岸顺堤堤头上游接近龙口处。观测频次:非龙口段每2 h观测一次,龙口段每1 h观测一次,连续监测龙口口门区流速变化,并用浮标法进行流速验证。根据实测的流速,由技术人员分析截流抛投材料粒径,确定截流实施方案,并将分析得到的结果汇报到截流指挥中心,指导截流的实施。

(4) 龙口宽测量。为掌握截流工程施工进度,有效地服务截流工程施工预报、水文及水力学计算。采用激光全站仪无人立尺进行龙口水面宽(截流戗堤轴线两水边点间距)测量。观测频次:非龙口段每2 h观测一次,龙口段每1 h观测一次。

3.4 截流施工

导流明渠截流时,现场配备自卸汽车20台(25 t),挖机(PC400 1.8 m3)1台,挖机(CAT330 1.6 m3)1台,挖机(PC4002 m3)5台,推土机(TY320)1台,装载机(ZL50C 3.0 m3)1台。2019年11月25日00:00导流明渠截流正式进入最困难段。龙口宽度43.8 m,河床流量1 235 m3/s,导流明渠分流量673 m3/s,分流比54%,堤头流速6.5 m/s,落差2.97 m。

导流明渠分流较设计高,导流效果较设计差,导致龙口流速在河床没达到设计流量时,已接近设计计算值,此阶段进占十分困难。为减少冲刷流失过大,现场立即加大资源投入,采用凸出上挑角(约30°)施工,用特大块石(粒径与流速匹配)和混凝土预制块串从戗堤轴线上游侧利用汽车直接抛投进占,再将石渣集中倾倒在戗堤轴线中下游侧,受场地限制,截流仅能利用1台推土机、1台挖机同时向前推进,保证抛投足够的块石,各工序衔接流畅,戗堤进占稳步向前。

明渠截流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达98 h,龙口抛投量为13 526 m3,最大抛投强度为524 m3/h,龙口最大流速达8.4 m/s,远远大于设计流速,中间约12 h戗堤未有丝毫进占,现场立即采取备用措施,将大预制块作为固定点,将所有四面体预制块全部串联至大预制块上,保证预制块全部抛投至龙口处,同时不被高速水流冲走,最终顺利实现导流明渠截流。

4 结 语

截流设计流量为5 a一遇平均流量Q=1 470 m3/s,实际截流时,受上游水电站电网调节影响,河流最大流量为1 680 m3/s,龙口流速、落差均超设计计算值,截流难度大大增加。通过前期方案优化和截流准备,建立截流模型,收集相关截流参数,确定金沙水电站最经济、可靠的方案,降低截流风险。在截流实施过程中,实时进行水情监测,面对流失量大的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最终顺利实现导流明渠截流,对其他明渠截流施工起到指导性作用。

在经济效益方面,若采用原设计进行截流则需备料及抛投截流料物等共计10万m3。推荐最适宜的截流戗堤位置及截流方案,建立水情预报及监测系统,实时计算出抛投强度、抛投粒径等数据,直接指导现场施工,实际备料及抛投截流料物共计9万m3,投资节省100余万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昌海,胡志根,周宜红,等. 立堵截流方案风险度分析[J]. 中国工程科学,2002(4):58-63,68.

[2] 胡志根,刘全,贺昌海,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初期导流标准多目标风险决策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01(8):58-63.

[3] 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工程编委会. 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工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4] 肖桃李,李新平,魏文俊. 水电站截流三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11):88-92.

[5] 肖焕雄. 施工水力学[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6] 张智涌,双学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编辑:李 晗)

3888501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