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项琳斐,兀晨
伊朗裔英国建筑师、教育家法西德·穆萨维(Farshid Moussavi,图1)被授予2022年简·德鲁建筑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女性建筑师通过她们的工作和卓越的设计,提升女性在建筑界的形象。穆萨维是FOA 建筑事务所(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的联合创始人,以设计2002年开放的横滨国际渡轮码头而闻名,并于2011年创立了法西德·穆萨维建筑事务所(FMA)。该事务所的作品包括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位于蒙彼利埃的 Folie Divine 公寓大楼等。此外,穆萨维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教授,并曾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及维也纳艺术学院建筑系执教。基于她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和教学,穆萨维出版了《装饰的功能》 (Function of Ornament)、《形式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Form)和《风格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Style)。□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近日宣布将2021年度研究型主席奖章授予城市和社区类别的获奖者:来自香港大学的林君翰(John Lin) 和索尼·德瓦巴克图尼(Sony Devabhaktuni)。他们的项目As Found House (图2),提供了中国乡村偏远地区的自发建造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并对乡土房屋进行创新、高效、可持续改造的4个研究案例。其他两个优胜奖获奖者为历史与理论类的“古巴薄瓦拱顶兴衰研究”和2021年度主题教育类的“建筑环境研究实践道德指南”;佳作奖获奖者为设计和技术类别的“标准化住房中的存储空间研究”。RIBA研究类主席奖项设立于2006年,旨在表彰建筑和建成环境领域的研究,2021年的主题比往年更具有全球代表性,收到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哥斯达黎加的参赛作品。□
2月16日,2022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奖公布了7个最终入围项目,包括5个建筑项目和2个新锐建筑项目(图3)。最终获奖者名单将于2022 年 4 月公布,颁奖典礼将于同年5月举行。评审团对入围项目予以高度评价:因其激发并成为了当地城市政策的典范和参照,采用了基于社区和循环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些作品还关注了以教育方式发展的具有生产性和自给自足能力的城市,使我们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变得更有尊严。它们同时也是发达的建筑工艺以及材料和细节的谨慎使用所带来的结果:日常建筑的尊严化;纪念性、教育性与历史遗产彼此对话。□
国际建协2023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 2023 年 7月 2 – 6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主题为“可持续的未来——不让任何人掉队”(图4)。国际建协呼吁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规划师创作一份书面或视觉上的宣言,阐述建筑和城市化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作用和潜力。国际宣言接力是 2019 年哥本哈根建筑节宣言接力的延续和国际升级。它将侧重于建筑环境背景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将强调在需要全球行动和根植于当地变革实践的全球和人道主义危机时代,建筑领域的合作和跨国交流的重要性。入选的宣言将制成电子、实物出版物,就建筑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社会作用展开重要对话和反思。□
2022年3月1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 WMF)发布了最新的2022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World Monuments Watch),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25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遗产地列入其中。位于中国福建省永泰县的3处庄寨建筑——黄氏“父子三庄寨”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从全球225个提名遗产地中脱颖而出,成为2022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支持对象。永泰庄寨深藏于中国福建戴云山区,是一种基于山林经济的居防一体的乡土建筑(图5 )。永泰庄寨的提名和列入,将这一类少为人知的建筑形式和中国传统家族生存智慧彰显于国际视野,也为当代中国乡村基于遗产价值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2022年2月25日,由宁波万科主办、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的“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终评会在宁波举办。此次评审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居住研究教育专家逯薇,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青山周平,META工作室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导师王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院长助理张昕楠,雅诗阁中国区产品与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徐若兰,万科集团万晟产品能力中心总建筑师付志强,万科集团宁波万科设计总监杨耀阳担任评委。16组入围参赛建筑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青年建筑师对未来租赁住宅设计的学术思考。专家评委对每个方案进行了点评和提问,投票讨论出1组优胜奖,2组佳作奖,并为所有获奖作品颁奖(图6)。□
冬奥组委特聘无障碍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邵磊副教授于2022年3月2日担任冬残奥会火炬手,传递在天坛圜丘采集的火种(图7)。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无障碍专家组成员,邵磊参与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的制定以及多个相关场所的通用无障碍设计及改造工作,助力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邵磊认为,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必将成为我国无障碍环境理念和城市无障碍再上台阶的新里程碑,会为北京市留下珍贵的奥运遗产,无论是无障碍理念,还是统筹协调、公众参与、全过程督导等机制建设,以及空间环境、志愿服务、信息无障碍等方面,均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近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冬奥·2022·中国实践:规划与设计》(图8)发布,参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书是对北京2022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规划与设计进行的一次深入的、系统性的总结,通过大量照片、图纸和文本分析详尽呈现了冬奥会三大赛区20余个新建、改建场馆以及冬(残)奥村、新闻中心、运行区以及相关配套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过程和成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总结,提炼、归纳和升华其中对世界具有启发意义的规律与方法。□
2022年2月25日,筹备两年的“建筑光学实验室”正式举行揭幕仪式。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将展开一系列关注人与健康的实验,实验的核心围绕建成空间的光环境,终极目标是使之自然友好,对人身心有益。在设计改造阶段,实验室建筑对智能化监测和调节、光环境、热环境、自然通风、能耗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在建成后实现满足办公及实验功能的同时,带给使用者更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以及对环境更小的负担。实验室一经落成,便斩获2020主动式建筑奖(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卓越奖(图9)。□
近日,SOM建筑事务所正在翻新其于1950年代在纽约设计的利华大厦,以保护现代主义办公建筑 “非常重要的遗产”(图10)。这座22层高的建筑由SOM的娜塔莉·德布洛瓦(Natalie de Blois)和戈登·邦沙夫特(Gordon Bunshaft)设计,被认为是纽约最早的现代主义地标之一,推动了玻璃幕墙的普及并将国际风格引入美国,影响了世界各地城市塔楼的设计。然而,这座拥有70年历史的建筑原始构件和新增加的部分都已经老化,需要更新。SOM的合伙人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r)称,改造设计将与材料专家合作研究他们正在使用的材料以及如何提升一些现有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