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董道涛 编辑 | 王旭辉
我们从格尔木出发,穿过昆仑山,经过不冻泉后,就正式进入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没过多久,我们已经到达长江源之一楚玛尔河畔,此时窗外的小湖星罗棋布,这些小湖往往形态圆润,水质清冽,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草丛之间。走近小湖,俯身蹲下,发现远处的雪山映照在小湖中间,运气好的话,还会有几只奔跑的藏羚羊,它们组成了可可西里最迷人的一道风景。
翻过唐古拉山后,在扎加藏布河畔还会见到第二个小湖群,其中靠近青藏铁路的两个小湖(北纬32°44′32″,东经91°32′19″)最诱人,可能由于水藻和矿物质的原因,湖水呈现出别样的蓝色,从天上俯视,小湖犹如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藏区的天空。
如果我们的旅程发生在冬天,就有机会见到这些小湖的神秘一面。藏区海拔高,气温低,进入冬季后,湖泊大多都会结冰,特别的是,覆盖这些小湖的冰层中竟然富含气泡,气泡洁白剔透,一串串悬在光洁发蓝的冰层之中,远看则像一簇簇白色蘑菇,它们抬头望天,似乎在和霞光和雪山说着什么。这些湖泊也就被风光摄影师们称为“冰泡湖”。
古人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不无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扎加藏布河畔迷人双眼的照片,而对冰泡湖,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接着会想到新疆赛里木湖和黑龙江漠河莲花湖,而青藏线的冰泡湖景观,还处在“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冰泡湖,或称为热融湖,学术研究中叫热喀斯特湖(Thermokarst lake),一般位于冻土区,多集中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我国青藏高原的冰缘地带,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进而积水成湖的一类湖泊。铁路边的楚玛尔河畔地势低洼,水源相对充足,大片的冻土层一旦融化加速,就会形成星罗棋布的热融湖。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沿途主要热融湖区分布 制图/董道涛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退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正在升高。《第二次国家气候评估报告》指出,伴随升温,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日数不断减少,大量冰川正在急剧萎缩。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很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气温微弱的扰动就会引起冻土发生极大变化。伴随着冻土退化,热融湖的数量正不断增多,面积开始增大,部分草场甚至出现热融滑塌以及塌陷等现象。
2007 年对青藏公路沿线的调查发现,仅由热融滑塌对路基构成的威胁就有12 处,表现为路面下沉、路基翻浆、边坡失稳,以及由大量积水深入路基形成冻胀丘和泉冰锥等,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可见,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对工程建设,预测、控制和治理热融现象成为寒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挑战。
北半球冻土区存储的土壤有机碳库的容量是陆地植被碳库的3 倍。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中长期封冻的有机碳释放,一部分有机碳首先被微生物降解,进而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当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圈后,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换言之,冻土退化逐渐将“大气向多年冻土区土壤累积碳”转化为“多年冻土区土壤向大气排放碳”。到了极寒时节,这些由湖底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因过快的冰封速度,而被“封印”在冰层之中,聚集成一串串“冰泡”,在摄影家的镜头里便成了一道风景。
无论是扎加藏布的眼睛,还是楚玛尔河畔的冰泡,这些“奇伟瑰怪之观”,是大自然给人类发出的“迷人”的警示。
冬日赛里木湖冰泡奇观 摄影/刘宪忱一匹老马/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