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视野中的文学阅读
——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数据分析

2022-03-19 02:13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萧红张爱玲

张 新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阜阳分校,安徽 阜阳 236000)

2020年8月教育部出台《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新的开放教育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线上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促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特色[1]。在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教育,不仅关涉受教育者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关系人文情怀的传递。其毕业论文写作,作为教学实践的必修环节,“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2]。本文从安徽开放大学(原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下同。)2017—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入手,考察开放教育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情况,目的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3],让文学之光照亮生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数据整理

弗兰科·莫雷蒂(Franco Moretti)于2000年提出数字人文“远读”概念,开启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新路径。借助计算机,使用定量和计算的方法对某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即为“远读”。弗兰科·莫雷蒂进一步把“远读”行为称为“计算批评”[4],把大数据分析引入人文研究之中。依据“远读”方法,笔者系统整理了安徽开放大学2017年春季至2019年秋季共计6个学期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4 068位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考察开放教育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方面的特点、规律及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开放教育学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

(一)2017—2019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开放大学学生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偏重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共计1 923篇,占全部论文选题的47.3%,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选题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表1 2017-2019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统计

表2 2017-2019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涉及作家统计

1 923篇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选题中,数量达到100人次以上的作家,有余华(154)、鲁迅(149)、路遥(149)和张爱玲(124),余华居鲁迅之前,路遥和鲁迅相同,张爱玲紧跟其后。100篇以下50篇以上的作家有陈忠实(96)、曹禺(87)、沈从文(86)、老舍(81)、钱钟书(80)、莫言(69)、巴金(63),从中可以看出文学史中的“鲁郭茅巴老曹”框架发生了变化,巴老曹地位还在,郭沫若(12)茅盾(11)被陈忠实、沈从文、钱钟书、莫言所取代。萧红(43)的地位显著上升,金庸(35)超过了朱自清(30)和张恨水(32)。由数据来看,开放教育学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具有多样性,每一位被开放教育学生选择的作家都有其被喜欢的原因。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在2017-2019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分布情况

表3选取三位现代作家,考察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占比情况。

表3 2017-2019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现代作家统计

先看鲁迅作品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情况。以鲁迅作品为选题的学员达到149人次,从研究问题的角度看,单篇作品的研究偏少,多篇作品的综合研究居多。单篇作品主要涉及《祝福》《阿Q正传》与《伤逝》,研究的问题涉及祭祀文化、悲剧命运、精神胜利法、爱情婚姻等。关于鲁迅作品的综合研究,一类是单本作品集研究,如:论《故事新编》的“庄严”与“荒诞”,《故事新编》中的社会批判性,论鲁迅《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民俗描写、文学价值、回忆色彩,论鲁迅《呐喊》中劳动人民的形象、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白描手法的运用。还有浅谈鲁迅《野草》中“我”的形象,试析鲁迅《野草》的反抗意识,等等。另一类是关于鲁迅的整体性研究,有15人次选择“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6人次选择“论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有5人次选择“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有4人次选择“谈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有3人次选择“浅述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有3人次选择“论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问题”,有5人次选择“论鲁迅小说中的‘回乡’模式”,有5人次选择“论鲁迅小说中的肖像描写”。总体来看,选题集中在鲁迅作品内涵的研究上,“文学教育是传承经典、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经典作家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其不可穷尽的精神蕴涵。”[5]

选题数量紧随鲁迅的是张爱玲,达到124人次。从研究角度看,单篇作品的研究大于多篇作品的综合研究。单篇作品集中在三部,选择《倾城之恋》为研究对象的有38人次,选择《金锁记》为研究对象的有31人次,《半生缘》的有16人次,其他著作偏少。三部作品讨论的问题集中在人物形象上,如:浅谈《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性格的复杂性、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意识、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的悲剧性、浅论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人性、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个性心理、试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惨命运,以及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的女性主体意识、顾曼桢的爱情观、顾曼璐的悲剧性等。综合研究方面,有8人次选择“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有2人次选择“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有人选择“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有2人次选择“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太阳意象”,有2人次选择“论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有4人次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也有人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母性批判意识。综合来看,学生在阅读张爱玲作品的时候,往往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吸引,产生了研究兴趣。

毕业论文选题涉及萧红作品的学员达到43人次,与研究张爱玲情况相似,也是以单篇作品为主。选择《呼兰河传》为研究对象的有22人次,选择《生死场》为研究对象的有8人次,其他著作偏少。关于《呼兰河传》,有7人论《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3人论《呼兰河传》中民俗描写的文化意蕴,3人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2人浅析《呼兰河传》的创作动机,3人浅析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性,2人从《呼兰河传》的妇女形象看萧红的反封建思想,2人浅析萧红《呼兰河传》的诗画特征,2人浅谈萧红《呼兰河传》的乡土文化。关于《生死场》,5人论萧红小说《生死场》的女性悲剧,2人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女性文学特色,2人论萧红《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综合研究的,还涉及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萧红小说创作的童年情结、萧红散文中的绝望意识、萧红小说中的地方特色等。统计说明,萧红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意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表4选取五位当代作家,考察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占比情况。

表4 2017-2019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当代作家统计

先看余华。毕业论文选题涉及余华作品的学员达到154人次,高居中国现当代作家之首。选择《活着》为研究对象的有113人次,选择《许三观卖血记》的有9人次,其他著作偏少。有43人次选择“余华小说《活着》主题探析”,有32人次选择“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有13人次选择“论余华《活着》的苦难意识”,有6人次选择“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意识”,有3人次选择“从《活着》看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情结”。“论余华《活着》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论余华的死亡书写”“论余华小说《活着》的叙事策略”“试论余华《活着》的语言特征”“从《活着》看余华小说中的黑色幽默”等也被作为选题。

第二是路遥。毕业论文选题涉及路遥作品的学员达到149人次,与鲁迅数量相同。选择《平凡的世界》为研究对象有114人次,选择《人生》的有27人次,其他著作偏少。有37人次选择“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也有人分析孙少平的价值观、幸福观、爱情观、人格魅力、情感世界。有8人次选择“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有5人次选择“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形象”,也有人分析《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的性格特点、爱情观点、人生追求。有9人次选择“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有8人次选择“浅析《平凡的世界》的悲剧意识”,有6人次选择“论《平凡的世界》的爱情观”,有3人次选择“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浅谈《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论《平凡的世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自身创作的矛盾性”“从《平凡的世界》看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对路遥创作的影响”等也被作为选题。有10人次选择“论《人生》中城乡交叉地带的双重意义”,有8人次选择“浅谈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有5人次选择“论《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也有分析高加林的人生观,或从《人生》看权力与爱情的关系。还有论题涉及路遥小说的乡土情结、精神内涵、语言特色。

第三是陈忠实。毕业论文选题涉及陈忠实作品的学员达到96人次,都是涉及《白鹿原》。有26人次浅谈《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多样性,有29人次论《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悲剧命运,有6人次浅析陈忠实《白鹿原》黑娃的悲剧形象,有8人次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有4人次从女性悲剧看《白鹿原》中的文化冲突,有3人次浅谈《白鹿原》中白灵的反叛形象,有2人次论《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形象,有5人次论《白鹿原》中传统儒家文化的回归。也有对《白鹿原》男权主义的剖析,或浅谈《白鹿原》中家族斗争,还有人论《白鹿原》中的文化悲剧性、复杂人性。

第四是莫言。毕业论文选题涉及莫言作品的学员达到69人次。选择《红高粱》为研究对象的有35人次,选择《蛙》为研究对象的有8人次,《丰乳肥臀》5人次,《透明的胡萝卜》4人次,《酒国》4人次,其他著作偏少。有10人次论莫言小说《红高粱》中余占鳌的“硬汉”形象,有6人次试论莫言《红高粱》中戴凤莲形象的复杂性,有9人次试析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艺术特色,有的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群,有的浅析莫言《红高粱》的民族精神、生命意识、民俗意象等。有4人次浅谈莫言小说《娃》中“姑姑”的形象复杂性,有2人次从《蛙》看莫言对生命意识的解读,有的论莫言《蛙》中万心的忏悔意识,或者生育史视野下的人性反思。有4人次浅析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的悲剧命运,有4人次分别论莫言小说《酒国》中的黑暗世界、对酒文化的反思、幻觉现实主义。有3人次分别论《丰乳肥臀》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悲剧意味、人物象征意义,有2人次浅谈《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的母性光辉等。

最后是金庸。毕业论文选题涉及金庸作品的学员达到34人次。选择《射雕英雄传》为研究对象的有6人次,选择《鹿鼎记》为研究对象的有6人次,《天龙八部》4人次,《神雕侠侣》4人次,《笑傲江湖》4人次,其他著作偏少。3人试析《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侠义形象,3人浅谈《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英雄形象,3人浅谈《神雕侠侣》中杨过形象的复杂性,2人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思想,2人浅析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还有选题涉及金庸武侠小说的民族意识、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魅力、金庸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综上所述,选取余华、路遥作品为论题的,侧重于阐发苦难生活中的人物命运;选取陈忠实、莫言作品为论题的,表现出对历史探究的兴趣;选取金庸作品为论题的,侧重于对侠、义、情的阐发。可见学生比较喜欢描写中国现当代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与毕业论文选题关系及其问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影响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学引导密切相关,学生通常会选择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为研究对象。在现代作家中,毕业论文选题涉及鲁迅作品的学员达到149人次,说明鲁迅是被开放教育学生喜欢的作家之一,多数学生愿意从思想深度上理解鲁迅。作为一个思想者和启蒙者,鲁迅的文学“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启蒙思想影响至深。鲁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关于鲁迅的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学生查阅。开放教育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都是成人身份,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增加,在鲁迅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就会有自己的体悟。

张爱玲和萧红是近些年学术界评价逐渐升高的作家,其文学史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出版市场也努力打造她们的民国才女形象,推出各种相关书籍,书店和书籍销售网站都有出售,进入大众的视野。两相作用之下,关注民国才女的选题自然增多了。张爱玲和萧红的文学创作都糅合了她们的女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探讨女性与男权社会的关系。张爱玲小说富有南国风味,萧红的则具有北国风光。张爱玲呈现了欲望扩张下人性的自私与变异,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从一个被压迫者转向了压迫者,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是一个心理扭曲、精神变态的人物形象。《倾城之恋》讲述两性之间的交往故事,写尽了感情背后利益准则的苍凉,很容易打动读者。萧红表现了女性的孤独和被伦理习俗钳制的悲哀,《呼兰河传》是萧红带着对故乡的怀念,以个人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反映呼兰小城的社会风貌、人物百态的一部小说。呼兰城的女性如小团圆媳妇一样过着悲哀的生活,重复着生与死的悲剧。小说揭露和鞭挞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和社会毒瘤所产生的瘟疫般的灾难。有不少学生从女性悲剧的角度去分析,感知萧红笔下女性命运的凄婉,解读女性悲凉命运的根源,倾听呼兰河这座小城那平凡而又沉重的呼吸。

当代文学已有70年的发展历程,作家层出不穷,作品汗牛充栋。路遥、陈忠实、莫言均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学生主要选择重要作家作为研究对象,但余华是特例。当代文学史上的余华是风格多变的作家,他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没有学生研究,转向之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受到大家的青睐。《活着》中富贵的人生历程,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悲哀,生活的艰难,生命的卑贱。不管生活如何,只要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超越一切,一切都为了活着。一个人总是渴望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就与读者产生了共鸣。

路遥的影响力主要在民间,21世纪以来学术界反思路遥的文学史位置,呼吁提升其文学史地位。《平凡的世界》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也刺激了作品的出版。从1986年6月《花城》发表第一版《平凡的世界》开始,三十多年来,众多出版社推出多种版本,究竟重印发行多少,至今难以统计,各类盗版书更是无计其数。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强大持久的影响力,实为罕见。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始终坚信现实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奉读者为上帝,为底层老百姓写作,用个人刻骨铭心的回忆,激起读者共鸣,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作品源自真实的人生体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最终升华为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

同为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其博大精深的意蕴获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白嘉轩是儒家思想的实践者,坚守“耕读传家”的古训,把“仁义礼智信”融合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是村民的楷模。他教育儿子走“耕读传家”之路,秉持自力更生的民族优良品质值得赞赏。白嘉轩是一个心胸宽广、严于律己、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自然受到学生的喜欢。而田小娥的命运则显示出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摧残,她渴望爱情却又耽于淫乐,受人凌侮却又被人利用去害人。田小娥悲剧命运的成因引发读者思考,封建宗法制度桎梏了她人性中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封建礼教把她从人变成了鬼,沦落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冲动。

莫言创造的“高密东北乡”世界,给他带来极大声誉,《红高粱》是学生的常选研究对象。余占鳌具有独特个性和民族气节,性格粗野、狂暴、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集善恶美丑于一身。从余占鳌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长期被压抑的生命活力,体现了桀骜不驯的独立人格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深受开放教育学生喜爱。戴凤莲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奇女子。有花一样的美貌,有火一样的性格。在女权被压抑的时代,戴凤莲确实不一般。莫言乡土小说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以现实生活和历史背景为写作基础,同时结合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苦难叙事中完成了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文明、不和谐的文化批判。可以说莫言的乡土小说呈现出中国历史化进程中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状态,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自己,直面现实,大大提升了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软实力。

对金庸的关注越来越多,说明金庸小说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阅读金庸满足了人们的消遣娱乐,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这是读者喜欢金庸小说的主要原因。小说中侠客的快意恩仇,武功的神秘莫测,满足了读者的心中幻想。金庸作品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赢得了读者的共鸣。金庸的武侠经典地位屹立不倒,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得到了大众社会的认同,“重信然诺、宁折不弯、为国为民、追求自由、选择宽恕”成为其侠义观的基本内涵,从而使得其武侠小说充满了现代意义与人文关怀。而金庸侠义观中“伸张正义、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蔑视丑恶”的精神无一不契合了民众内心对美好社会的构想,这些都是人们希望看到和希望拥有的。金庸的侠义观,契合了普通大众“尚侠”的社会心态,激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自觉认同和共鸣体验,这种认同和共鸣也是学生探讨金庸作品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并不是不需要文学,而是需要怎样的文学,金庸小说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和适应不同读者需求的探索值得人们思考。

(二)开放教育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策略反思

从毕业论文选题分析可知,开放教育学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具有阅读面较窄、思考问题同质化的情况。对于成人学生来说,由于家庭和事业占据了大多的生活内容,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的时间较少,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对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观念引导

课堂教学是开放教育学生接受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渠道,能够促成开放的文学史观念,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比如,选择鲁迅作品的论文选题,很多人选择《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故乡》《祝福》《伤逝》,而《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离婚》等无人问津。开放教育学生对于鲁迅的认识、评价,基本上认同中学语文教学的标准答案,导致课堂教学之外的文学阅读基本上中断,很多开放教育学生不再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鲁迅更多的文学作品不为他们所知。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拓宽知识面,还原出丰富的鲁迅世界。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应该向学生挖掘和展示“文学中固有的智慧、感性、经验、个性、想象力、道德感、原创力、审美意识、生命理想、生存世界。”[6]

2.媒介使用

影视文学对成人学生影响很大,影视反哺阅读现象明显。要大胆利用影视文化,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影视作品能够唤起学生阅读原著的热情。很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有影视资源,比如《祝福》《边城》《围城》等,鼓励学生观看影片,获得感性认识,再布置相关作业,促使他们自觉阅读作品,以达到思考的多元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文本阅读”状态,应该在当下多媒体盛行时代,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已有的视听资源,借助“视听欣赏”来强化文学阅读,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的影视、朗诵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多元媒介中感受文学;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学文本和影视改编的差异,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3.生活实践

学生论文选题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平凡的世界》《人生》《笑傲江湖》等对学生选题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内心情感和审美趣味来选择阅读对象。比如,路遥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大都性格坚韧、勤劳朴实,不乏对人生的追求和奋进,他们看似平凡却坚忍不拔。《平凡的世界》的孙少安表现出的朴实勤奋,坚忍顽强,不因环境的恶劣和命运的多变而失去人生的动力和希望。孙少平的奋斗历程也体现出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坦然面对人生,认为自己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路遥的小说塑造出了一批勤劳朴实、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的青年主人公,他们有着像山丹丹花一样平凡却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像信天游一样质朴却荡气回肠的人生历程,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巨大。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大量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涉猎相关作品,把文学阅读融入生活中去,让生活变得绚烂多姿。

三、结语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文学教育。总览2017—2019年安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可以看出“经典文学”教育依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主流,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反映新时代生活的文学创作开始形成有力量的潮流,应在教学中受到重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将文化的传播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意义层面。对于开放大学学生这一特殊的文学教育群体,如何通过文学阅读让其在艺术享受、心灵净化的同时,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把文学教育转化为进步力量,依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萧红张爱玲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九月雨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萧红亮 作品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