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作业设计实施能力与实现雨花好作业的愿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以为教师在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各个环节提供引导性支架、实践性支架、示范性支架、提示性支架、观察性支架、复盘性支架,通过可视化技术路径的引导,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关键词】好作业;操作支架;可视化路径
【作者简介】梁俊,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2)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
雨花好作业要关注作业结构的合理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作业实践的科学性。但当前教师作业设计实施能力与实现雨花好作业的愿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学科教研员的视角,为教师在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各个环节提供不同类型的操作支架,通过可视化技术路径的引导,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一、引导性支架:导向作业设计的逻辑起点
作业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应该与课程和教学形成合力,相互一致而又互相补充,共同达成培养目标。因此,课程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中达成目标的情况如何,是帮助我们确定作业起点和目标的重要依据。
我们为教师设计了引导性支架,通过一步步程序的引导,指导教师一步步确定作业目标,找准作业设计的逻辑起点。
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对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要求及实施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确定作业目标的重要依据。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目标确定的引导性支架引导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先依据课程标准、语文要素、文本特点和预设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基于一致性的原则,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暂时性作业目标,最后基于真实学情对暂时性作业目标进行调整、完善,最终确定作业目标,充分发挥作业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相互促进而又互为补充的关系。
二、实践性支架:整体规划单元作业的结构
雨花好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需关注作业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思考作业内容的目标指向、功能、能力水平、难易程度以及在不同课时的题量分布,力争做到既有保底的基础性作业,又有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既有对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巩固,又有高层次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发展。
我们为教师设计了规划作业结构的实践性支架——規划表,引导教师通过考虑图表中不同维度以及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相互联系,整体规划单元作业结构。
例如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结构的整体规划:
三、示范性支架:直观展示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路
作业分层的背后指向的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关注,但分层不是简单的难易程度划分,而是对同一目标相同功能的作业进行层次化、梯度化的设计。在引导全体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也让知识和能力在不同层级的复现和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们为教师设计了作业梯度化设计的范例支架,用直观的案例打开教师的思路,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作业的分层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例如:初中物理学科的作业分层设计
此支架采用了变式训练设计模式。针对同一功能的作业用不同的任务难度和情境呈现,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相关问题的辨识,巩固,最终起到对知识精细化建构的目的。
四、提示性支架:明确作业分层实施的方法
教师在以往的作业实施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认为作业的实施就是布置作业,就是在课后把要做的作业告诉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不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我们为教师设计了作业分层实施的提示性支架,引导教师具有分层实施的意识,掌握分层实施的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学科给教师提供的作业分层实施的建议:
五、观察性支架:提供指向精准作业指导的观察视角
作业实现育人功能,既需要教师高质量地设计,也需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教师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有效、精准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作业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的作业指导。如何让指导聚焦精准呢?需要教师在作业实施的过程中观察、捕捉学生的迷茫处,分析困难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问题的解决策略;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创意表达,独特的理解,倒推其思维过程,分析其新的增长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更大挑战的作业。
我们为教师设计了观察性支架,引导教师关注作业实施过程中的可为与必为。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学生答题后,基于后台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与分析结果,精准分析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干预与指导。
六、复盘性支架:提供作业复盘的程序性知识
作业设计并不是固化的,静态的,在实践操作中,还需要让教师树立作业“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思想。
我们为教师设计了复盘性支架,为教师提供作业复盘的程序性知识:
作业评价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部分。量化评价注重将学生的作业过程和结果转化成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知识、理解方面的达成情况,通过统计学生作业活动过程中参与讨论的次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取帮助的能力。这是教师从直观方面了解学情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教师改善教学的重要依据。质性评价注重通过观察、搜集学生的作业反思和访谈等手段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然后通过了解作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知晓学生在作业活动中元认知、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进程的认识与调节情况,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价。教师通过作业的复盘,诊断与完善作业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当然,为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搭建思维支架,并不是让教师永远都要依靠“拐杖”的支撑来走路。其目的是引导教师最终摆脱对“支架”的依赖,自觉地,科学地,创造性的设计与实施“好作业”。
337650190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