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晓风
金庸曾在武侠小说的后记里讲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道理。他认为,虽然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人的精神领域变化并不明显,比如官场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商业活动中的一些尔虞我诈,从古至今,均不同程度存在。当然,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方面的优秀文化也一直活跃在人们心灵活动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精神领域方面,我们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甚至,我们仍需要不断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古人的心理乃至心灵史就显得很有意义。当然,这种“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术研究、发表论文,也可以是讲故事、用文字重现历史的场景。对于后者,刘小川的《品中国先贤》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书中选取了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先贤”,时间跨度大,远至春秋时期的孔子,近到毛泽东、鲁迅。从这些先贤的身上,我们不仅受到灵魂的洗礼,也读懂中国先贤们对人、对物的“心灵活动”。刘小川用生花妙笔重现古代先贤们的“生存细节”,带出先贤们的整体形象与风范,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刘小川甚至认为,有些先贤的生存细节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影响了民族的兴衰。
这本书对先贤们的修身功夫倍加推崇。当然这种修身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呈现的,无论是主动地求索,如孔子、王安石、辛弃疾,还是受动荡时局发展而激发的坚韧和顽强,都体现一种高洁的风范。如李清照,出身名门,丈夫赵明诚是宰相之子,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生活幸福,婚后养尊处优,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这是她的前半生;后半生則因战乱而在流离漂泊中度过,她和丈夫收集的文物也全部丢失。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清照在漂泊大海时,还是写出了《渔家傲》这样的千古名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清代学者黄了翁点评该词:“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高格。”经历这种前后巨大落差人生的还有司马迁、曹雪芹,也有身在安史之乱时代的杜甫,都是在大起大落中完成了人性的修炼,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养分。
书中还提到文化精品的问题。刘小川认为,优秀的文学艺术应该是非功利性的,是生命冲动谋求着自由的表达。古人凡事较真,源自深度之生存,一如树的年轮,缓慢生长坚硬如钢。而速成的文学艺术作品,基于浅表性生存。所谓“浅表性生存”,就是把一切高度削平,把人的喜怒哀乐处理成过眼云烟。与此相对应的,是古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古时的大画家、大书法家虽然成名日久,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们从不卖字画,苏轼就是这样的人物。这种“不”的故事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黄庭坚、唐伯虎后期为何会如此贫困潦倒的原因。古代先贤们坚信慢工出细活,甚至是用生命在创作,才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珍品,也留下了一段段可以永久流传的佳话。
正如刘小川所说,对于创造性的历史人物,唯有创造性的思维方能与之对接。阅读之中,回望千姿百态的华夏先贤,或许能找到不断强化文化自信之路径。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品中国先贤》
作者:刘小川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354350058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