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03-18 11:55徐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专业

徐鹏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00)

进入新世纪,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推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制约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多重维度的意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创新型经济建设。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本就重视培养既具有动手能力、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需要。”[2]对于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体上可以总结为本科院校高度重视、教学模式多样以及管理制度支持三个方面。

2.1 高度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到高度重视,各地方院校纷纷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也屡屡获得好成绩。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还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产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平台。

2.2 模式多样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开设专业课程。此类方式侧重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

二是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方式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思维的培养,但对于授课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此类方式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2.3 管理制度保障

为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制定了针对创新创业学生的管理制度。比如增设创新创业学分,为创新创业学生保留学籍并延长修业年限,实施弹性学分等在校生管理制度。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目标不清晰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一直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实情况是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还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层面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深入理解,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归结为培养实用型人才。

3.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受现实条件制约,通常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在这一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受资金制约,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无力聘请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一般由本校专职教师或辅导员等人员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仅仅局限在初步的理论知识与探索,并没有深入进去。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内涵丰富、涵盖范围极广的系统性育人工程,其育人功能不是单纯由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完成的,应该由一整套密切配合的课程体系组成。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得不够紧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教育,二者紧密联系,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又是专业教育成果的倍增器。直接在现有专业教育体系外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忽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无法真正领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

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体系建设。

3.3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

创新创业教育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育人工程,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协调性。

第一,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已经开始施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但在具体实行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

第二,教学资源没有互通共享。应用型院校具有很多专业教育性质的实践平台。如果将院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使用,在尽可能少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这些专业实践平台加以有效使用,可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求。

第三,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专业集群没有建立起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紧密,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专业教育成效的倍增器,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样离不开专业教育这个基础。“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业教育相脱离,割断了二者的联系。”[3]因此,需要建立跨二级学院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完整的专业群,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效应。“强化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将创业核心能力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为成为岗位创业者”[4]。

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解决路径探析

4.1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地方本科院校要从自身内涵型建设与转型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4.2 健全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及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创新创业课程,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专业教育发展规律,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逐渐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特点的差异化需求,建构专业赛道,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从创新创业课程认知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完善的课程体系。此外,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政育人的融合。

4.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聘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和水平,但缺点是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提升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由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员承担的。为提高创新创业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可以对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水平。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实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缺点是周期较长。

三是邀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可了解企业和行业的最新需求,但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是行业专家的短板。同时,聘请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需要一定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为这种方式的实现增加了一些限制。

综合考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条件,以提升高校现有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聘请少量理论经验丰富的校外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是较为可行的提升师资力量的方式。

4.4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其相对特殊性,实践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类平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

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现有实践教育平台的质量。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投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但受多种原因限制,往往在管理运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要盘活高校现有实践类资源。激活应用型院校现有的专业类实践资源,在不影响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加以适当改造,使专业类实践平台可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

三是有效衔接行业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在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同时,积极衔接行业和企业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切实让大学生接收最真实的社会创业实践经验。

4.5 健全高校、政府、社会、行业协同的保障体系

第一,高校应在教师职称评定上给予创新创业教师一定的制度支持,让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一步拓宽行业和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最后,高校应细化弹性学制及学分政策,真正让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政府及社会要切实发挥自身作用,畅通高校与社会、行业和市场交流沟通的渠道。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高的契合度,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社会层面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氛围条件。通过多种手段,扭转社会固有认知,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企业及行业要积极参与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充分结合校企双方的特点,在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4.6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持。一方面,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区域社会发展水平作为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客观条件,其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根据区域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4.7 建构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

在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良性机制。高校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行及监管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成员涵盖学生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以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全面管理、统筹使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同时,从完善制度着手,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管,为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根本上消除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规律的认知,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强化特色,有效推进,从观念、制度、质量、资源等维度逐步构建起富有活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