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沙场

2022-03-18 08:30孟振江
河北画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画报社冀东画报

1942 年,转战长城以外的冀东八路军在寒冬腊月围烤篝火。雷 烨///摄

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号编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编完这期画报,真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满怀着兴奋、愉快的跳动心情……这是我们战斗进程中的第一次冲锋!”

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画报社视敌情随时转移驻地,有时离敌据点仅有十几里。画报人通常要一面打游击,一面进行采访。出版《晋察冀画报》,需要临危不惧的战斗气势,需要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需要把自己奉献出去的慷慨牺牲。

1943 年4 月20 日,由冀东赶到画报社送稿的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遭敌奔袭牺牲。一本浸染着雷烨鲜血的相册,由画报社指导员赵烈保存。在相册的第一页,赵烈写下了一段话: “在这个册子上面,有你和暴敌遭遇决然自杀时所流下的血迹斑斑,当我每次翻开它,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和铁夹上为血作侵蚀而生成的铁锈的时候,你那年轻智慧的脸颜、沉毅而和蔼的神色、清晰而响亮的声音……都一 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抚摩着你那已经消失了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便记起你所留给我的深刻的印象。”

八个月后,画报社遭遇敌人合围,为救护战友,赵烈英勇献身。两位烈士的鲜血,叠印在了同 一个相册本上。

那次突围,创制轻便平版印刷机、深谙制版技术的何重生壮烈牺牲。这位最受尊敬、技术最好的技师,是放弃北平安稳的生活,昂扬着理想旗帜的燕大艺专图案美术讲师,37 岁的他无声地倒在了血泊里。

同是那次突围,被派去保护画报社的工兵班,誓死坚守自己的职责,一个班的9 名战士英勇阵亡。

还有跟随战士冲锋在战斗一线的摄影记者孟振江、宋谦,他们倒在胜利的曙光中,凝固成一尊尊永恒的雕像。

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他们的牺牲,让人们更加懂得了牺牲的含义,就是把自己的身躯,连同生命和灵魂一起供奉在祭坛上,为民族解放,为崇高理想,只知有国,不知有己。

画报人·烈士雷烨

1938 年底,雷烨(左一)带领记者团5 人抵达晋察冀根据地时聂荣臻司令员(右三)接见留影。

1932 年,雷烨(项俊文)与妹妹项秀华(前右),弟弟向秀文(前左)在家乡浙江金华

1942 年,摄影记者雷烨与抗敌剧社小演员田华。沙 飞///摄

1941 年,冀东,滦河晓渡。雷 烨///摄

1942 年5 月,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与平北x 团团长王亢、政委吴涛在长城白马关。雷 烨///摄

1941 年,“冀东子弟兵艰苦生活”组图一:读报学习。雷 烨///摄

1941 年,“冀东子弟兵艰苦生活”组图三:塞外山岗上的野炊。雷 烨///摄

1941 年,“冀东子弟兵艰苦生活”组图二:开会讨论。雷 烨///摄

1941 年,“冀东子弟兵艰苦生活”组图四:塞外山岗上的晚炊。雷 烨///摄

1941 年,日军在伪满边境强迫百姓拆掉房子,集中到指定地点,制造“人圈”。雷 烨///摄

1942 年7 月27 日,我军攻克卢龙县小王宫营镇敌据点。雷 烨///摄

画报人·烈士赵烈

这是在赵烈遗体上找到的一本被两个烈士鲜血浸染的相册。它曾是战友雷烨的遗物,其中夹着雷烨的摄影作品。雷烨是1943 年4 月20 日牺牲的,时年29 岁。赵烈在相册的扉页上写道:

“……雷华(烨)同志!我就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不可磨灭的永恒的记忆底纪念品吧。1943 年8 月”。

1943 年12 月9 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阜平柏崖村遭日本军队突袭,画报社指导员赵烈冲出日本军队的包围圈以后,又返身冲进包围圈,救护没能突围的战友,最后壮烈牺牲,时年23 岁。

1940 年12 月,我军攻克阜平城敌临时据点,这是敌人的铁丝网工事。

1940 年,八路军威武强大的炮兵。赵 烈///摄

1941 年元旦,我军攻克阜平城后,从破毁之敌防御工事中抬回战利品。赵 烈///摄

1940 年,“四·四”儿童节纪念大会,小主人讲话。赵 烈///摄

1940 年,“四·四”儿童节纪念大会,河北唐县稻园。赵 烈///摄

1940 年,儿童进行军事训练。赵 烈///摄

1941 年,八路军帮老乡浇水灌溉。赵 烈///摄

1940 年,阜平县易家庄一带,农林局种的试验田,脚踏水车。赵 烈///摄

1943 年,平山军民一同插稻秧。赵 烈///摄

画报人·烈士何重生

1943 年12 月9 日,晋察冀画报社一批骨干在河北阜平柏崖村遭到日本军队的偷袭,何重生等9 名精英成员在这次

1940 年5 月,何重生奔赴革命根据地之前在北平拍摄的最后一张全家福。何重生和他的母亲,他的妻子胡景英、大儿子何森、小儿子何震,以及没出现在照片中,但已在妈妈腹中的女儿何瑞。

1941 年夏,何重生的岳母,妻子抱着他几个月大的女儿,及两个儿子一起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由王丙中转交到已在晋察冀根据地的何重生手中,让他在相片上见到了未曾谋面的女儿。

画报人·烈士孟振江

《摄影网通讯》第8 期,1947 年10 月18 日

1947 年10 月18 日智村战斗摄影检讨

孟振江

智村是定襄顽伪军据点,内有轻机枪四十余挺、重机枪一挺、迫击炮一门、小炮四十余个、步枪四五百支,火力很强,占了少半个村庄,周围挖有围沟,沟内有几尺深的水,有地堡,工事还有大堡垒。

我们第一天就占了智村,把敌人包围起来,部队最近距敌四五十米达,小炮、迫击炮离敌人的堡垒最近也不过一百五十米达,我们这样大的部队和炮火把敌人包围在一个围子里,像这样的情况,想拍什么都行,用的胶卷很多,结果没有很大成绩。检讨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战前没有了解整个战斗计划,在战场上碰到什么就拍什么,没抓住中心,以后每个摄影干部参加战斗前,必须要了解部署兵力使用、敌人情况,作出摄影计划来,这样到战场上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二、随着一定部队,不要一个人随便在战场上乱跑,这样拍不了好材料,对自己也有危险,像这次朱健同志战斗还未结束,自己到一个院里遇上敌人,和敌摔起跤来,后我搜索部队来到敌人才胆小交了枪,像这样放松摄影工作的冒险行动,值得今后警惕。

三、平常多接近和熟悉指战员,在战斗中采访会有许多方便。这次战斗我仓促赶到,对部队一点也不熟悉,当我随战士们冲上去,他们把我误认成敌人的当官的,幸有旅通讯员说我是自己人才放了我。要事先与部队指战员熟悉,即会免去误会且有帮助。

《摄影网通讯》第14 期,1947 年12 月15 日

1947 年12 月15 日

悼前线摄影记者孟振江、宋谦二同志

胜利中传来噩耗,孟、宋二同志光荣殉职了,闻者莫不痛惜。孟、宋二同志都是多年的摄影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与人民自卫战争中均有很大贡献,他俩具有相同的性格,工作中都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待人接物虚心、诚恳。他俩都只上过几年小学,但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文化提高了,技术的熟练以及老实的工作态度,实值得我们学习。

孟振江同志于四零年随营学校毕业后,参加摄影训练班二期学习,四一年去八分区开辟摄影工作,坚持了“五一”残酷环境,拍录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材料,并在边区进行了大小的展览工作,鼓舞了军民的斗争情绪。反攻时随军野战参加了绥东战役,四六年到山东去采访、展览,四七年调冀晋军区任摄影股长。孟同志一贯的深入下层,身临火线,为兵服务,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这次石门战役,我们优秀的摄影工作者孟振江同志,不幸死在蒋匪空袭之下。

宋谦同志是摄训班四期学员,学习尚未期满,即赶上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毕业后到七分区摄影组工作,“扫荡”后又到教导团、陆中学习,在军事上打下了正规的基础。陆中毕业后,到冀中六分区(现在的十一分区)工作,自卫战争中任九分区摄影组长。此次随冀中主力战斗在平津保三角地带,殉职于大清河北。

孟、宋二同志的牺牲,给了我们工作以莫大损失,但他们所留给我们的优良作风。以及老实的工作态度实值得我们每个同志学习。最后我们希望:

一、以更积极的工作,来分担死者的遗职;

二、要把孟、宋二同志的精神,当做镜子照照自己现有的缺点,勇敢的洗掉。

三、要踏着死者的血迹更勇猛的前进,深入下层,为兵服务,以更大的成绩来慰死者的英灵。

下辛庄林小队长归降后,帮助我军向右庄敌军堡垒进行喊话。孟振江///摄

1943 年,平毁封锁沟。孟振江///摄

1944 年5 月13 日,大沟战斗开始前,攻击部队部署战斗任务。孟振江///摄

1944 年9 月,我军第三次攻克肃宁,群众把日军抢走的东西搬回家去。孟振江 董 青///摄

1945 年3 月25 日,伪警察向攻克河间县城的八路军缴械。孟振江 梁明双///摄

火攻安新县城敌司令部。孟振江 袁克忠///摄

1943 年2 月25 日,日军突袭了晋察冀画报社驻地碾盘沟村。日本兵抓住了游击队员盖红红和盖二红兄弟,逼问画报社人员和器材的掩藏地。两兄弟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仍然一问三不知,最后被日本兵活活烧死。盖二红时年20 岁,盖红红时年22 岁。2018 年 史 明///摄

中国摄影学会理论部1964 年收集整理的《历次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摄影工作者调查表》初稿。

猜你喜欢
画报社冀东画报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融媒体环境下的纸媒升华——以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蒙地色彩”为例
我的祝福和期望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陕西画报航拍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云南画报社 第3届南博会“雨林口岸·山水磨憨”专题摄影展诠释磨憨口岸
云南画报社唱响南博旋律重彩展示云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