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题材电影的教育意义
——以《自闭历程》为例

2022-03-18 09:37:55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教育

李 凡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的上映,自闭症群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自闭症群体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影片大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其中由米克·杰克逊执导的《自闭历程》于2010年2月6日在美国上映。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9的电影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吸引了大量观众,通过传递坦普·葛兰汀的身上迸发的巨大能量激励了无数人。

主人公葛兰汀直到四岁还不会讲话,拒绝与人产生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母亲带她来看医生,医生告诉葛兰汀的母亲她的女儿是自闭症儿童,并认为这样的葛兰汀恐怕没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不愿意放弃葛兰汀,尝试了多种方法让她开口说话。为了能让葛兰汀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妈妈忍痛送她去一所寄宿学校念书。在寄宿学校里,虽然一开始葛兰汀被别人视为怪胎,经历了很多嘲笑。但是后来她的恩师卡洛克博士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她与旁人与众不同的天赋,认为葛兰汀是个视觉图像思维的天才,并且对她因材施教,使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独立并且完美地完成每一次作业[1]。这也开启了她走向科学的大门。考入大学的那个暑假,葛兰汀来到了姨妈家的农场,与无私提供援助、能够真正感受她内心世界的姨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这里,葛兰汀对牧畜特别的感兴趣,并且她发现自己能在固定牲畜用的“挤压机”里安静下来。暑假过后,葛兰汀来到了大学。大学生活令她十分不适应,她依旧不愿意与人接触,容易激动和急躁,遭遇了许多误解和非难。直到她的新舍友——一个有视觉障碍女孩的出现,接受并理解了她制造挤压装置给自己拥抱的行为,令葛兰汀慢慢地不再惧怕与别人接触。大学毕业后,葛兰汀开始了自己研究生学习的生涯。她选择的专业是畜牧业,并且撰写出很出色的畜牧学论文,设计出令人叫绝的浸淹地,发明了能提高屠宰场运营效率的曲线坡式赶牛系统。这个患有自闭症的主人公在家人、老师和朋友的关爱下,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自闭症患者需要多方教育和支持

1943年,医学杂志出现了由美国凯纳医生所报道的世界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的案例,自闭症医学研究由此开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自闭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闭症是一种从出生起就具有的发展障碍,但它并不像其他先天疾病那样从婴儿出生时就被发现,这类孩子一般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开始较为明显地表现出自闭症症状。此外,自闭症属于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需要采取以心理教育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这意味着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不仅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电影《自闭历程》主人公葛兰汀所取得的成功便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家长的参与。家庭是自闭症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参与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相当重要,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与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氛围和心理状态直接相关[2]。因此在自闭症儿童治疗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影片中,葛兰汀的母亲对患有自闭症女儿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教育者思考和学习的。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早期人们曾认为孤独症是由于母亲长期冷落孩子的缘故,这个概念叫作“冰箱母亲”。因此在葛兰汀母亲带女儿看医生的时候,医生认为是她冷落孩子致病的。身为哈佛高材生的母亲在被大众误会的情况下,依然坚信能通过教育和关爱使葛兰汀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葛兰汀幼年的时候,她尝试多种方法耐心地教女儿开口说话,教育她在家里和学校礼貌和规则都是十分重要的;葛兰汀到了入学龄期,母亲并没有把女儿当成自闭症患者来看待,她努力地说服学校让葛兰汀融入寄宿学校的生活,选择让她逐渐走入集体生活里面;葛兰汀参加聚会时,由于表现出笨拙的举动,说了不合时宜的话而被人冷落,这时母亲走过来告诉她:“你是房间里唯一的一个硕士,我为你骄傲。”葛兰汀的母亲努力与葛兰汀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用耐心替代训斥和惩罚;用平等的关系替代支配—服从式关系。这种理性并富有关爱的教养方式很好地避免了孩子在干预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家庭教育而产生的二次伤害。

(二)教师的关爱。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自闭症儿童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教师长时间与学生接触,教师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好的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最直接和最具权威性的榜样。

葛兰汀的老师热爱学生,相信并尊重葛兰汀,根据她自身的特点教她学习和生活,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葛兰汀在寄宿学校受到了嘲笑和排挤,但卡洛克博士力排众议留下了她。并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她与众不同的天赋,认为葛兰汀是个视觉图像思维的天才,对她因材施教,使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独立并且完美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卡洛克博士引导葛兰汀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世界接触,在日常的学习中给予她启发式的教育与引导,开启她走向科学世界的大门,帮助她顺利考上了大学。葛兰汀的老师在对葛兰汀实施教育的时候,了解她自身的特点和教育需求,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他还很好地利用了全面教育的原则,不仅帮助葛兰汀学习科学知识,同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梳理。这有助于帮助葛兰汀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补偿和发展。在葛兰汀无法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时,葛兰汀的老师告诉葛兰汀:“你不是不如别人,你只是与众不同。”在她面对自己心爱的小马死去的时候,老师会耐心地引导她正确的看待死亡。此后每当葛兰汀遇到困难时,卡洛克博士的话就鼓励着她在人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三)同伴的接纳。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核心的缺陷,其中一个较好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帮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自闭症儿童通过和同龄伙伴交往,不仅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更快地融入集体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利于干预和调节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培养。

葛兰汀身为自闭症患者,面临的挫折要比常人更多。当葛兰汀上大学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一方面是由于自闭症患者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外界因素有关,比如,不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葛兰汀上大学后,她的第一位室友看到她用挤压机来拥抱自己以释放压力的时候,用看怪物的眼神看向葛兰汀,并将此事告诉学校,让人把葛兰汀的挤压机搬走。另外,在课堂上,葛兰汀由于她和常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引起了同学的嘲笑。这都说明并没有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使葛兰汀更惧怕社会交往。直到她的第二位舍友——一位盲人的到来,尊重并理解葛兰汀使用挤压机的行为,主动与葛兰汀进行亲密交谈。通过盲人舍友长时间的理解和关爱,葛兰汀也邀请和她一同看电影《秘密特工》,并做盲人舍友的眼睛为她讲述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同盲人舍友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之后,葛兰汀开始逐渐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上课时不再坐最后一排的角落,主动和同桌交谈。由此可见,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自闭症儿童面临挫折时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二、自闭症患者教育的思考

(一)借助电影宣传,积极构建融合的社会环境。电影,作为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的传播媒介,有责任和义务向大众展现多元的自闭症群体形象。电影创作者把自闭症题材融入到电影中并呈现给观众,表面上看似在叙述自闭症群体的生活,其根本目的是借此来反映社会现象,剖析社会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教育意义。如今的时代是影像的时代,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利用电影这个渠道对受众进行日常的教育熏陶。好的影像本身就包含着浓厚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以《自闭历程》为例,影片中主人公取得重大的成功,毫无疑问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个成功案例所体现的教育方法值得教育者和受教者共同学习。因此更多、更好的关于自闭症题材的电影应该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教育者应顺应近年来教育场景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利用好电影这个教育载体向学生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美地搭建教育学和电影学相互融合的桥梁,积极构建接纳的社会氛围,助推自闭症群体融入社会。

(二)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素养教师的出现。针对自闭症患者逐年增多的现状,国家教育体系有必要培养大量合格且高质量的专业教师进入进入自闭症患者教育领域。只有在教师和家庭的协同教育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现今,国家在构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健全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和在培养特教教师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方面迫在眉睫[3]。另外,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也需要对特殊教育行业有爱心和恒心。影片《自闭历程》葛兰汀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她的启蒙老师卡洛克博士息息相关。首先,卡洛克博士十分热爱他的职业,他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即使遇到像葛兰汀这种特殊学生,他也是极具耐心和爱心;其次,他有着专业的教育素养和技能,他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才能并根据学生的教育需求和自身特点给予教学,培养更多的像卡洛克这样优秀的教师是目前我国新时代背景下融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受教者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积极心理学”这个概念由马丁·塞利格曼于1998年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此后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心理疾病的人群,通过分析此类人群的心理疾病找出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与传统心理学的模式截然相反,积极心理学的革新理念在于从疾病模式转向健康模式。积极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人群中那些有卓越成功的人,探寻让这些人跌倒后仍乐观地爬起来的原因,更多关注人们身上美好的特质,如,感恩、爱、乐观、尊重、幸福等,帮助人们在经历人生痛苦时对生命产生更多的理解与关爱。电影《自闭历程》中,无论是葛兰汀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奠基了主人公的积极心理,最终实现了她对自身缺陷的正确认识和心理超越。葛兰汀因患有自闭症自幼便和常人不同,但是她的母亲并没有放弃她,在为葛兰汀寻找寄宿学校时,她为葛兰汀正常人生发展方向据理力争,她并不觉得葛兰汀比别人差。我们可以看出葛兰汀的母亲对女儿充满着希望,并没有因为她患有自闭症就放弃她。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教育方式很好地避免了葛兰汀对自己产生消极定位的想法。葛兰汀的老师卡洛克博士不仅没有以特殊眼光对待葛兰汀,反而一直鼓励和帮助葛兰汀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引导她逐渐走上科学这条道路。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

三、结语

电影《自闭历程》以它深刻的教育意义影响着无数观众。自闭症人群正如影片中所讲的那样,他们只是与众不同,并不比别人差。我们要呼吁整个社会来关注、理解和接纳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在忍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社会理应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机制,培养更多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特殊教育老师。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