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2)
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战略的部署使得乡镇企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载体,新的挑战意味着新的机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国际贸易交流的日益紧密,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速率和频率大大加快,全国和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均大幅提升。由于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和效率难以与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相比、资金来源有限等主客观原因,乡镇企业很难在现有发展状态下谋得正确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乡镇企业必须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乡镇企业自身发展技术、拓宽乡镇企业自身发展领域等方面着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乡镇企业的壮大一方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农村就业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农村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现阶段乡镇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生产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单一和固化注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当前,受经济发展的桎梏和地理环境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乡镇企业在改进生产技术和转换生产模式方面还存在欠缺。这两方面的落后是企业长久蓬勃发展的最大障碍。
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优秀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模式往往由规模较大或发展较好的企业掌握。这些企业早早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且多数培养起企业自身发展的科研团队,因而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经验,占据了市场生产的绝大部分份额,乡镇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模式方面很难在他们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二,乡镇企业中的绝大部分是在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本身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模式创新,多数乡镇企业尚不具备通过资金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来打开市场的切入口。
人力资源是中国乡镇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是事关企业人员配置、未来发展的“压舱石”,如果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断档、研发力创新力滞后、配置运行缓慢等问题,将严重影响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我国乡镇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从年龄构成来看,乡镇企业职工年龄普遍偏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乡镇企业大多建设在乡镇腹地,就业人员多为就近工作的乡镇内村民、居民;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促使大量年轻人涌向外地寻求发展,造成乡镇内老龄化人口居多,乡镇企业的大多数职工自然年龄结构偏大。其次,从职工文化素质层面看,乡镇企业职工多是改革开放前后以职工身份进入乡镇企业的,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数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加之乡镇企业对新生力量缺乏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在职工文化素质层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最后,从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状况来看,乡镇企业多依托当地乡镇特色或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而建立,缺乏长远的建设规划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大型高端企业的压力下如果不创新变通就很难获得市场,自然难以长久运行。
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起着“主心骨”的作用。良好高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使几尽颓废的企业起死回生,滞后低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可能葬送有大好发展前程的企业。对乡镇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劣更是至关重要。
第一,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多由当地人员任职。他们在文化素质层面、企业经营发展理念层面、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层面缺乏系统的思维和长远的战略眼光,难以为乡镇企业探索并设定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目标和契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第二,当前多数乡镇企业缺乏配套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当今中国的乡镇企业多数沿用从前的员工管理制度和模式,缺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企业职工管理的模式,电子打卡制度、网上汇报模式等便利企业职工管理的模式都没有被运用到乡镇企业职工管理制度之中。
第三,“人情”在乡镇中仍占有重要分量。在中国乡镇人情社会中,企业依托乡镇而建立,企业中的大多数职工为本乡镇村民或居民,彼此熟知的宗亲血缘关系、人情世故往来很难不导致职工管理制度运行出现偏差和扭曲。
新时代国内外多重挑战与机遇的并存和自身发展体制的限制,使得乡镇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要盘活企业创新活力,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乡镇企业发展举足轻重的几大要素,结合国际国内生产发展环境和要素的变革,促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简单化的原始积累和内部直接对外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深度和速度,必然影响到企业参与市场资本的投资量。因此在抛开传统落后的融资方式的同时,也要开拓融资渠道,增加资本投入。[1]可见,以大量融资支撑乡镇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量,是当前转变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借助资金循环带动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发展,进而实现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招。首先,现阶段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健全并完善各项扶持乡镇企业的相关制度,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推动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其次,企业自身应拓展融资渠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发展瓶颈采取有效方式加以应对。再次,企业要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用商誉守住声誉,用声誉赢得信誉。此外,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应扶持和有利于企业融资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帮助乡镇企业开拓合理合法的融资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转型已成为许多企业的第一选择。在很多时候,转型被看作“惊险的一跃”。转型成功则企业将在阵痛期后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市场和发展空间,转型失败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说每一次转型对一个企业、一家公司甚至一个领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中国的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现有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所以,转型是摆在乡镇企业面前一条较为合理的道路。一方面,市场发展现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乡镇企业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政策福利相对偏少的地区,拓宽发展经济的眼界至关重要。乡镇企业必须以盘活自身经济为基点,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落脚点。可通过派遣员工前往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交流的方式,及时查漏补缺以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可以在自身业务发展能力范围内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全方位提高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
对整体发展状况处于瓶颈期的乡镇企业来说,创新是维系并推动企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企业体制机制层面的革新可以推动建立完善的生产、行政系统和相对合理的发展模式,保证企业在日后发展中保持相对正确的方向,更好地掌握市场发展的动向,从而占据主动权。其次,技术层面的创新和突破不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起死回生,其所带来的效果将直接促使企业生产与发展迎来质的飞跃。最后,企业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是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只有具备由合理优化的人员构成的企业团队,才能够为企业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乡镇企业应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发展技术、拓宽发展领域等渠道,积极发挥自身在推动区域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助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及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时代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提质升级,必须破除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和不切实际的管理观念。要善于并敢于突破自我的障碍,改善和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方式和创新质量。为此,乡镇企业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成功案例,吸收先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其中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经验和模式加强学习,提高运用能力,时刻保持创新思维,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3]
首先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融媒体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对现有乡镇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方面、全覆盖的掌握,重点加强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创新潜力等方面的积累与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提高适应性、针对性和积极性,对重点部门的重点人员实行鼓励创新的良性竞争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力量。其次,适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引进相关金融管理人才。中外贸易摩擦的频频出现,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变数。因此,要加大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评估,突出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的规避。再次,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人才是企业长久发展和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要素,乡镇企业较之城市企业本就不具备人才引进优势,而员工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维更大程度上受公司整体发展环境和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注重其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的提升与淬炼,增强其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最后,构建符合乡镇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度是刚性的约束和长效的保障,要以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内部的发展创新和经济利益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和内部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内部相关激励制度、惩戒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乡镇企业受自身发展技术的桎梏,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较强烈的不适应性。要突破这种局限,开拓出属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道路,必须从乡镇企业发展技术自身寻找突破口。
一方面,乡镇企业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发展特色产品。这是其跻身于国内和国际市场,进而占据市场份额和位置的重要手段。好的企业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优势和良好的信任口碑,因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发展自身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地发挥乡镇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明确企业主要产品及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结构调整,找准乡镇企业的市场定位。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要更多聚焦于农林牧副渔产品和相关副产品的加工。由于缺乏高端技术支持,乡镇企业的产品多处于加工线末端,附加值低、利润少,且资源性产品和短线产品居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因此,乡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将企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优势相结合,在利用农产品扩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也要以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式打造特色品牌,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增加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转变。[4]
乡镇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的长远发展,必须全方位提升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和创新管理手段。
第一,打造结合乡镇特色的品牌。和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相比,不论是资本实力、规模大小还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乡镇企业都远远不如。大多数乡镇企业如果生产和这些企业相同产品的话,是不占成本和价格优势的。独具特色的“小精专”路线才更加适合乡镇企业,即乡镇企业要结合所在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及市场区位优势,探索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第二,正视乡镇企业发展在我国的空间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性,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发展空间和发展状况上存在较大差异。这要求各级政府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补贴政策,以调节乡镇企业在地区层面体现出的差距。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区域间乡镇企业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区域间企业技术流动。
第三,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早已深入各行各业,通过对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的运用,企业走上了精准化发展道路,而且经济效益越来越可观。因此,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即通过对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的综合运用,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从而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