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慧颖,张 宇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列夫·托尔斯泰(Leoo Tolstoy)是俄国著名作家、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战争与和平》作为托尔斯泰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著作,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有550多个角色,他们是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该作涵盖了大量的主题,包括社会、历史、哲学、道德和家庭等等,而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托尔斯泰认为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正义的战争唤起了全体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正义性和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才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形象,有“真正”的爱国者,也有“虚伪”的爱国者,对那些“虚伪”的爱国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利益更重要。前者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不惜牺牲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与敌人斗争到底;而后者却巧妙地伪装自己,高举爱国主义旗号,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就会迅速改变立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在托尔斯泰的理解中,爱国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词语,更是一种情感。他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国者,全心全意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的危难时刻,他可以为祖国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托尔斯泰本人从小受亲人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长大后更是放弃优越的生活,毅然决然去体验军旅生活,在1851年春天到1856年秋天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军队服兵役。1853年底俄国军队在多瑙河对土耳其开展军事行动,托尔斯泰则主动请愿参加多瑙河的作战部队;就像后来他本人叙述的那样,促使他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主动申请调往战斗前线的正是爱国主义热情: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他担任四号棱堡炮兵连连长,指挥炮兵连英勇反击。托尔斯泰亲自参军,为保卫祖国而战斗,可以看出他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正是通过亲身参战,他感受到普通士兵们身上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的爱国情怀,并为此而深深感动。后来他将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投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如他的经典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爱国主义是真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没有自私与贪婪。小说中“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都有其显著的特点:愿意为祖国牺牲自己、渴望为共同事业无私奉献、真诚地希望帮助同胞、有民族归属感、能与民众团结在一起。这些“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帮助俄国军队的农民、把私人财产分发给士兵的商人、为不向拿破仑屈服而离开家园的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居民、为祖国胜利而牺牲生命的普通士兵和军官。在托尔斯泰笔下,真正的爱国主义热情能改变人的生活和命运,这主要体现在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将军、图申上尉、罗斯托夫家族、保尔康斯基家族、皮埃尔·别祖霍夫和普通俄国士兵等人物形象中。
如果托尔斯泰没有在小说中提及伟大的将军库图佐夫,那么小说的爱国主义故事情节将是不完整的。在描述库图佐夫的形象时,作者反复强调他身体虚弱,但还坚持领导俄国军队与敌人英勇奋战,这实际上间接地反映了其英勇、坚毅的高尚品质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库图佐夫是典型的“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是国家的英雄,他不仅具有军事天赋,还具有深厚的智慧。尽管当时俄国军事实力较弱,但他坚信这场战争只有一种结果——俄国军队完全胜利并成功驱逐入侵者。库图佐夫十分重视普通士兵,认为任何的战斗结果都取决于他们。所以,将军对普通士兵和军官非常尊敬,时常关心他们,努力激发他们潜在的爱国热情。小说中的库图佐夫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爱国将领,他不顾牺牲个人名誉,拯救俄国军队,以自己独到的军事见解和军事谋略带领俄国人民反击敌军,最终取得胜利。
图申是一个简单而又谦逊的人,他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关心士兵们的身体健康,照顾受伤士兵。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英勇、果断、理性的领导者。在申格拉本战役中他立下战功,其指挥的炮兵连多次遭到敌人猛攻,但他决定带领士兵们留在战场继续战斗,而不是撤退,这表现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虽然图申没有按上级指示行事,但其决定是勇敢的,他放火烧毁申格拉本村,同时拖延了敌人灭火的时间,俄军此时才有机会撤退。事实证明,图申的决定挽救了众多俄国士兵的生命。战斗结束后,上级忽视他的功绩,他收到的只有责备和新的指示,但图申不会因此感到低落,因为他在乎的不是什么荣耀、奖励,而是祖国的安危。
罗斯托夫家族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十分明显。敌人入侵俄国后,他们都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并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娜塔莎·罗斯托娃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当她的父母准备离开莫斯科时,她请求母亲将家里载货用的马车捐赠给士兵们用来运送伤员,帮助他们离开城市。即使没有任何报酬,她也自愿留下来拯救受伤士兵的生命。面对祖国的危险形势,娜塔莎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别佳都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前线与敌人战斗,虽然他们的父母不愿让儿子参军,但在坚定的爱国热情面前只好屈服。尼古拉参军后成为一名骠骑兵,在申格拉本战役中他英勇奋战,最后身受重伤。年轻的别佳放弃去大学学习的机会,投身于军队,最后为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康斯基家族也深受爱国主义影响,老公爵保尔康斯基之前在军队任职,在其儿子安德烈向他告别准备去参军时,他特别叮嘱儿子作为一名军人要有强烈的爱国责任感。老公爵是一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他多次参加爱国行动,但在一次激烈的行动中突然中风,不久后就离开人世,在奄奄一息之时他还在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
小说中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当属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根据小说开头的叙述,安德烈是一个典型的“虚伪爱国主义”的代表,他一开始参加战争是出于虚荣和内心空虚。当时许多上层社会的贵族代表都钦佩拿破仑,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亦是如此,在战场上他梦想自己能获得奖章、求取功名,而不是纯粹地为祖国而战。一次,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的战场上受了重伤,他的世界观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躺在地上,感受着天空的伟大,认识到过去在意的荣誉、功绩等似乎变得十分渺小,他不再崇拜拿破仑,意识到战争不是游戏,而是一场悲剧,是所有人的苦难。真正意识到祖国正处于危险中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为祖国而战。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他誓死保卫祖国,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再次身受重伤,最终导致其死亡。这位英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纯粹的爱国主义情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丽亚公爵小姐决定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一起留在莫斯科,帮助在前线受伤的士兵。这些年轻又富有的庄园女贵族也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
庄园贵族皮埃尔·别祖霍夫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这个笨手笨脚又有点搞笑的男人本无意于参军。但当他看到祖国面临的危险迫在眉睫时,决定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从未服过兵役的皮埃尔对军事一无所知,却也上了战场。他不怕危险,“在枪林弹雨中行走如同在林荫小路一般”,这令军官和士兵们都十分惊讶。后来,他想出了亲手刺杀拿破仑的主意,以此来阻止战争,确保俄国军队取得胜利。当然,他的想法没有成功实现,在解救一位妇女的时候被俘虏了,多亏俄国游击队,他才好不容易躲过枪决。虽然皮埃尔没有什么突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祖国和人民:把女孩从大火中解救出来、保护平民免受强盗的侵占、用自己的钱补充军需。
小说故事情节丰富,其中在申格拉本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以及博罗季诺战役上的一系列经典场景深刻地展示了俄国人民真正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普通俄国士兵们的爱国热情也正是在战场上、在与敌人的正面交锋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在博罗季诺战役中,俄国士兵展现出了非凡的的耐力和勇气。托尔斯泰在描述博罗季诺战役前一晚时,特别强调了在战斗准备过程中正在擦枪的俄国士兵们的认真和专注;这些俄国士兵不再喝伏特加,因为他们知道将与一个强大的对手交战,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再自我陶醉。意识到这场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最后一战,士兵们换上干净的衬衫,决心与敌人战斗到底,坚决不撤退,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战场上他们为保卫祖国热血拼搏,奋勇击敌。这些普通俄国士兵不会刻意地把自己视为英雄,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真挚地热爱祖国,为祖国而战,这不值得炫耀。所以,普通俄国士兵也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
不仅那些将领、士兵、庄园贵族为保卫祖国而战斗,普通平民也为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说中托尔斯泰介绍了普通民众的英勇行为,为了不让侵略者捞到好处,他们摧毁了自己的房子和财产。商人费拉蓬托夫把自己的所有商品分给士兵,烧毁了自己的店铺;地主、村民们也烧毁了自己的房屋、麦田、干草,他们不想给侵略者留下任何东西。小说中类似的爱国主义事迹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者将“真正的爱国主义”与“虚伪的爱国主义”进行对比,后者主要出现在宫廷贵族社会。“虚伪的爱国主义者”自私自利,其爱国主义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私人目的。小说中托尔斯泰着重批判了彼得堡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战争期间一些宫廷贵族代表继续从事日常活动,去酒吧、剧院、舞会,谈论八卦新闻、日常琐事,他们对战争漠不关心,只顾享受自己的生活,虽然有时也会讨论有关战争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参战。
宫廷贵族阿纳托利·库拉金是典型的“虚伪的爱国主义者”,他对祖国毫无责任感,每天都在狂欢和娱乐中度过;拉斯托普钦伯爵是莫斯科的省长,他只顾巩固自己的权力,在明知莫斯科市会投降后,还号召市民不要离开城市,也没有将武器、炸弹、火药、面包等物资运出城,甚至没有做出任何有益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怕引起民众骚乱,成千上万的市民因他不理智的行为失去生命。
除宫廷贵族代表外,一些军官也是“虚伪的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作者严厉谴责了那些虚伪的军官,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战争的到来感到兴奋,认为这是一种获得荣誉和发展前途的大好机会。贝格满嘴爱国言论,实际上却贪财好利,受伤后他故意到处展示自己受伤的手臂,只为得到荣誉。获得奖章后他又到处炫耀,为了得到人们的钦佩。鲍里斯·德鲁贝茨科伊是一个野心家,他一心只想谋取个好职位,对他来说将军助手这个职位很有吸引力。还有一些胆小懦弱的军官总是隐匿在指挥部,不参加任何战斗,躲在普通士兵身后。热尔科夫是库图佐夫部队的一名骠骑兵上尉,在他看来聪明的人不会去前线冲锋陷阵,把自己置于枪林弹雨之中,坐在指挥部获得的荣誉和奖励要比那些普通士兵获得的荣誉和奖励多得多。此外,热尔科夫认为和上级呆在一起能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每天围在巴格拉季昂副官身边转。在申格拉本战役中,上级派他去左翼部队传达一个重要命令——尽快撤退,在去传达命令的途中他退缩了,并没有将上级命令传达给前线,大量俄国士兵因他的胆小懦弱深受重伤、牺牲于战场。
小说中类似的“虚伪的爱国者”还有很多,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这些人的虚伪面具,他们每个人都追名逐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奖励和荣誉,而不是真诚地为祖国作贡献。在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中,虽然社会上仍存在着这些苟且偷生的懦夫和卑鄙下流的小人,但作者主要是透过他们来烘托那些善良正直的爱国者。在爱国情感指引下,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对生活也充满希望。
在俄罗斯文学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称为“完整呈现俄国爱国主义传统的最佳文学作品”。俄罗斯人民继承了小说中的爱国传统,这些传统也成为俄罗斯爱国主义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也证实了为什么托尔斯泰的这部史诗体小说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战争与和平》之所以能被称为一部伟大的、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笔下的那些性格独特、言谈举止独特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巧妙地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情景、场景以及人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叙事生动、引人入胜。托尔斯泰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对1805—1820年间俄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由此揭示了俄国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歌颂了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以及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小说中,作者并不是只介绍那些战功显赫的将领,更是着重描写了普通士兵平凡的军旅生活,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平凡之人的爱国行为进行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都可能成为真英雄。此外,小说中托尔斯泰通过描述严寒的气候和不同人物坎坷的经历,赋予了俄罗斯民族沉郁凝重与激情热忱并存的优秀文化品格,也展示了俄罗斯人强壮的体魄和顽强的精神。历史上俄罗斯多次遭到其他国家的入侵,《战争与和平》中的爱国精神也激励了俄罗斯人民在一场场祖国保卫战中奋勇拼搏、顽强不屈、誓死保卫祖国。
爱国主义作为《战争与和平》的中心主题之一,如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小说中那种炽热的爱国热情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们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而奋斗,同时也激发着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小说中的爱国情节可以向为祖国和人民而战斗的各国人民提供精神上的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总结作者笔下不同社会阶层对爱国主义的态度,概括小说中爱国主义主题的现实意义。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描绘的爱国主义是十分具体的,也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其中对庄园贵族、普通士兵、民众等真正的爱国主义代表进行了无尽的赞扬,而对一些宫廷贵族、达官显贵的虚伪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俄国人民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由此也展现出作者本人的态度。对《战争与和平》的“爱国主义”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揭示小说主题、了解其故事情节,还可以促使读者对托尔斯泰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