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锐腾,张奔强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1)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陕西理工大学聚焦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以培育新时代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发挥易班网络平台“互联网+思政”优势,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深化相结合,打通学工队伍、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支队伍,积极打造彰显地方高校育人优势的品牌特色,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支队伍、四项特色、五类支持”的易班“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精品栏目。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易班“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精品栏目设置“文化易传承”“理论易研学”两个板块和“大学生讲思政”“红色故事耀陕南”“讲中国故事”“秦岭生态环保‘易’实践”四个特色子栏目。其中,“文化易传承”板块设置“传统文化易传承”“革命文化易传承”和“红色故事耀陕南”子栏目,通过视频导入、辅导员讲红色故事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论易研学”板块设置“时政时时学”“习语天天读”“理论周周讲”子栏目,通过每天更新一句“习”语、展示习近平系列讲话原文、上传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等方式,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铸魂育人。特色栏目“大学生讲思政”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大学生讲思政微课的形式,夯实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特色栏目“红色故事耀陕南”以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辅导员讲述陕南汉中红色英雄故事的形式,深化对大学生的红色教育;特色栏目“讲中国故事”以“学四史·践使命”活动为支撑,以学生讲“英雄”“复兴”“创新”“信念”主题故事的形式,强化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秦岭生态环保‘易’实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实践和陕西理工大学“当好秦岭生态青年卫士”大学生秦岭生态环保实践为支撑,增强陕西理工大学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生态环保技能。
自2019年7月陕西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第一批易班共建高校成立易班发展中心以来,易班“思想引领”栏目累计发布相关学习内容5824条,其中原创内容514条,原创视频38个,相关理论研究性网文撰写直接参与师生364人次,“思想引领”栏目达到了“凝聚一些人,影响一批人,化成一精品,形成一案例”的工作成效。易班“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精品栏目已成为陕西理工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平台。易班“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精品栏目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了学校师生万余人,受此影响,学校2019—2022年80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秦岭生态环保实践活动;3000余名学生积极开展“讲四史”活动,“讲中国故事”栏目后续可用原创作品500余个;5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学校学工干部、一线辅导员、学生骨干200余人积极撰写、拍摄或参与陕南红色故事研究、讲述等。
以培育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思想引领”栏目以易班为平台,充分发挥易班“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一是以网络文章、网络图片、网络链接等形式,给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原著展示、原文推送和原理解读,引导学生通过易班网络平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而树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二是以陕西理工大学学工干部、辅导员录制的陕南红色故事讲解视频和“学习强国”相关学习视频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展示和宣讲,引导学生通过易班网络平台了解并开展文化大学习,从而夯实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三是借助学生社团、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和专业学科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出来、“四史”故事述出来、领袖故事分享出来、生态环保行动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从网络平台理论学习到与网络平台分享实践的结合中切实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
以引导学生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并传承红色基因为目标,“思想引领”栏目以易班为平台,充分发挥易班“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积极创新“互联网+实践”方法,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网络主题活动和“学四史·践使命”四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为支撑,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故事讲述活动,在开展研学“四史”的同时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将“四史”故事、特别是党史故事讲出来;二是以学校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学社等理论研究型学生社团为支撑,引导学生在师生群体中、校内校外环境下积极开展党史故事宣讲、领袖故事分享活动,开展理论研学的同时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将领袖故事和“四史”故事说出来;三是以陕西理工大学大学生秦岭生态环保行动为支撑,引导学生在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的同时利用学校地缘优势、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汉江(汉中段)水质监测与保护、秦巴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秦岭地质灾害调查、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与宜居生态环境建设调查等模块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争当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卫士。
以凝聚师生共识、聚合力打造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为目标,“思想引领”栏目以易班为平台,凝聚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学生队伍三个团体,形成合力,增强“互联网+教育”优势。一是以专业教师队伍为指导,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虚拟实践等相关理论研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讲授、挖掘陕南红色素材和陕南红色故事,开展陕南红色文化研究等;二是以学工队伍为重心,形成了“学工部门人员负责,易班兼职指导老师实施、一线辅导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学工队伍积极参与栏目的策划、搭建、管理和栏目内容的搜寻、甄选;三是注重凝聚学生队伍,形成了包含“研究生+本科生”“马理论专业学生+非马理论专业学生”的“思想引领”栏目学生建设团队,负责栏目的日常建设、内容上传和维护,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栏目的视频录制、网文撰写等活动,三支队伍相互支撑,不断增强“互联网+教育”优势。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地方高校育人特色为目标,“思想引领”栏目以易班为平台,注重在工作中彰显地方高校办学优势,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一是形成了“互联网+红色故事耀陕南”特色,栏目注重挖掘和研究陕南、特别是汉中地区的红色人物故事,在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本土红色教育等方面具备一定特色;二是形成了“互联网+讲‘四史’故事”特色,栏目注重以主题教育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并讲述、宣讲“四史”故事,在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和烘托校园红色文化、形成良好校风等方面具备一定特色;三是形成了“互联网+秦岭生态环保实践”特色,栏目注重服务大学生秦岭生态环保行动,引导学生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学、兄弟院校生态环保的优秀案例学习,在助力秦岭生态环保、学生服务社会等方面具备一定特色;四是形成了“互联网+大学生讲思政”特色,栏目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与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到站上讲台讲述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形成良好学风等方面具备一定特色。
以多点支撑、共促栏目思想政治育人成效为目标,“思想引领”栏目以易班为平台,注重工作中寻求多点支撑,将“网络育人”与高校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专业教学发展、学生社团建设、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和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工作等结合,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一是以学校实践育人工作为支撑,依托陕西理工大学多年来的秦岭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支持“秦岭生态环保‘易’实践”栏目建设;二是以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为支撑,依托陕西理工大学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等学生社团支持“理论易研学”栏目建设;三是以学校专业教学的发展建设为支撑,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学生讲思政微课支持“大学生讲思政”栏目建设、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秦岭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并积极推动“秦岭生态环保‘易’实践”栏目建设;四是以学校学工队伍为支撑,依托新入职辅导员录制视频讲述陕南英雄人物故事支持“红色故事耀陕南”栏目建设;五是主题活动支持,利用党史学习教育网络主题活动和“学四史·践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支持“讲中国故事栏目”建设。
在“思想引领”栏目建设过程中,栏目凝聚了包含专业课教师、学工部门工作人员、一线学生辅导员的“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团队和支撑团队,形成团队指导思政课教学、师范生技能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进网络”“进易班”,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相结合,完善了“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思想引领”栏目注重扩大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教育效果,栏目将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优秀和先进文化认知、实践育人落地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展示相结合,对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学生激发社会责任、勇担青春使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思想引领”栏目形成了四个特色子栏目,通过本土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故事讲述、“四史”故事挖掘讲述、秦岭生态环保社会实践、学生讲述思想政治理论微课等,在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本土红色教育,烘托校园红色文化、形成良好校风,助力秦岭生态环保、学生服务社会,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形成良好学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色,构成了具备特色和优势的栏目。
自陕西理工大学启动易班以来,陕西理工大学易班“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精品栏目形成了两大板块和四个特色子栏目,涵盖了学生理论学习、宣讲分享、实践深化等多个环节,既有陕南本土红色故事,又有地方高校服务秦岭生态环保的实践报道,既有教师网文、视频网络思政教育,又有学生视频、音频的网络思政自我教育,形成了可分享借鉴的育人方式。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政权永不倒的前期和保障;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网络侵蚀和不良社会思潮在网络上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理直气壮传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兼具政治与艺术双重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过加工、转化形成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听觉上有影响力、在动觉上有激活力,供全方位、多感官体验精神、展示价值、塑造心灵的作品”[1],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理论、思想、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视频、图片、网文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如春风化雨一般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微微细语入人心,从而使大学生真正内化于心[2]。
地方高校在对接地方需求、服务地方建设上具有专业的学科人才优势,享有开展科学研究和实施校地合作的良好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亦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和实践育人资源、具备专业研究相关红色资源和地方教育的专业团队[3]。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飞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应注重发挥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将本土红色资源和实践育人资源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专业的资源研究和教育研究团队与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相结合,将高校的独特优势转为独有的良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铸魂育人[4]。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而,高校教育在学生政治品格塑造、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易班网络平台在发挥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本领、技能的提升,将网络思政课微堂与学生师范生技能锻炼相结合,将理论网络学习与学生社会实践、社区宣讲相结合,将文化网络传承与学生文化研学、故事分享相结合,促进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学习和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