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宋代爱国英雄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传世词627首,用词调66种,是两宋词人中用词调最多,创作量最为丰赡的。稼轩的《贺新郎》词有23首,在其所填词调的作品中,数量占第五位;而在其长调慢词中,数量占第三位。这23首《贺新郎》都是佳作,其中首句为“把酒长亭说”“老大那堪说”“细把君诗说”“绿树听鹈鴂”“甚矣吾衰矣”“鸟倦飞还矣”“听我三章约”“凤尾龙香拨”“翠浪吞平野”“逸气轩眉宇”等,堪称宋词的名篇经典。宋人岳珂与清人陈廷焯更赞誉“甚矣吾衰矣”和“绿树听鹈鴂”二首“豪视一世”(1)岳珂:《桯史》卷三,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页。,“古今无此笔力”(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82页。。近人顾随说:“稼轩最能作《贺新郎》,一个天才总有几个拿手的调子。辛之拿手的调子如《贺新郎》,宋无人能及,后人作此亦多受辛影响。”(3)顾随:《顾随诗词讲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评得中肯。稼轩《贺新郎》词深受历代广大读者喜爱,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本章拟从以下三个部分作深入的探讨。
《贺新郎》词调又名《贺新凉》《乳燕飞》《金缕曲》等。创调者是苏轼,他最早写了一首,词云: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4)苏轼著,刘乃昌、崔海正选注:《东坡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1-132页。
此词作于宋元祐五年(1090)夏,苏轼被排挤出京任杭州知州期间。上片表现佳人的孤寂,下片写佳人看榴花的情思。词人以榴花比拟佳人,寄托其政治失意之感。全篇刻画人物动作神态和风光景物生动细腻,意象幽美,情调婉曲缠绵,令人回味不尽。其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然与屈原《离骚》和杜甫《佳人》诗一脉相承,显示了东坡开创的“以诗为词”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苏轼写了这首《贺新郎》词后,在将近40年中,用这个词调填写的作品极少,而且没有佳作。直到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和绍兴十二年(1142),张元幹先后填写了《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和《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这两首抗金忧国词。词人强烈谴责南宋朝廷对金屈膝议和,表达坚持抗金恢复中原的壮志,颂扬李纲、胡铨主战爱国的精神。这两首词意境壮阔,格调悲凉慷慨又沉郁顿挫,声情并茂,扣人心弦,被推为张元幹《芦川词》的压卷之作,广为传诵,对辛弃疾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淳熙七年(1180),辛稼轩任湖南安抚使时,创作了《贺新郎·柳暗清波路》这首送别词。次年,稼轩在洪州任江西安抚使,写下了怀古词《贺新郎·赋滕王阁》。淳熙九年(1182),稼轩因被台臣论列落职,于上饶带湖家居,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前,先后写了《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海棠》《贺新郎·赋琵琶》这三首咏物词。淳熙十五年(1188)冬,爱国志士陈亮来上饶访问稼轩,两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同游鹅湖,相聚10日,纵论天下大事。在送走陈亮当夜,稼轩写下了《贺新郎》(把酒长亭说)。陈亮寄来和韵词,稼轩又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写下了《贺新郎》(老大那堪说),倾吐思念陈亮的深情,表达抗金救国的抱负。不久,金华友人杜仲高来访,临别之际,稼轩再用同韵作《贺新郎》(细把君诗说)赠给仲高。这三首赠友、送别词,抒发忠贞报国情怀,大义凛然,气势如虹,响遏行云,又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既是稼轩“以诗文为词”的名篇,又是稼轩作为英雄人写英雄词的杰构。这三首词与张元幹的二首词,题材、主题、风格都很相似,可见稼轩认真学习了苏轼和张元幹词,从中汲取了思想与艺术营养。请读稼轩的咏物词《贺新郎·赋水仙》:
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生尘凌波去,汤沐烟波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记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愁殢酒,又独醒。(5)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24页。
东坡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上片着力写绝代佳人,下片集中咏榴花,以花比拟佳人,借以寄托个人政治失意之感。稼轩的《贺新郎·赋水仙》学习了 东坡的作法,却反过来,上片写水仙花,下片写屈原忠心忧国而被排斥,赋《怀沙》,将沉汨罗忘了品题水仙,使水仙欲抒发幽愤而不可得。结尾“愁殢酒,又独醒”是点睛妙笔,暗示南宋朝廷主和派已忘记恢复大业,只有“我”仍独思抗敌救国。两首词都有比兴寄托,但苏词书个人失意而辛词写家国之恨,政治性与时代感更强,感情也更沉痛。可见,稼轩的《贺新郎》咏物词学东坡以诗为词和比兴寄托,又有思想与艺术的发展创新。
稼轩以《贺新郎》调写怀古词,也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发挥了“以诗为词”的特长。请看其《贺新郎·赋滕王阁》:
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馀旧迹,黯然怀古。画栋朱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诗云:“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吴企明评:“全词将王勃《滕王阁诗》八句,悉数隐括入词,形成稼轩本词的重要艺术特征。”(6)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33页。确实如此,但又不止于此。稼轩保留了王勃诗抒写盛衰不常、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情思,又添加了对王勃赋笔诗才的赞赏,指出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是古今传诵的写景佳联。全词情思充沛,气势壮大,意境清雄。此外,稼轩还巧妙地化用了韩愈《南山》诗,将其“天宇浮修眉,浓绿画新就”浓缩成“天宇修眉浮新绿”。总之,这首词很完整地隐括了王勃诗及其《滕王阁序》的写景名联,又融入词人所感受到的诗情画意,堪称“以诗为词”的佳作。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是绍熙三年(1192)稼轩帅闽游西湖之作,词云: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此词从描绘福州西湖雨景起笔,对曾知福州并疏浚西湖的赵汝愚表达敬意和怀念。首句一个“吞”字,即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展现翠浪滔天似欲吞没平野的壮观。其后化用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既写游人在卧龙山下临湖照影,又暗喻期望爱国志士力挽天河洗净胡尘光复中原之意。“烟雨”三句,化用苏轼吟咏杭州西湖的七绝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更以“约略西施未嫁”,把雨后天晴水光潋滟的福州西湖比拟为未嫁的西施,那么青春焕发,清新俏丽。这是词人的灵思妙想,诙谐幽默,风趣横生!在和此词韵的《觅句如东野》《碧海成桑野》二首词中,还有“更忆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以及“自是三山颜色好,更著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句,也是化用苏轼诗,又以稼轩特有的戏谑调笑笔调描山画水的佳句。
稼轩两首寄赠陈亮的杰作,我在此文的第三部分再谈,这里先看《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仲高》。这是一首鲜明体现“以诗为词”特色的赠人之作,词云:
细把君诗说。恍馀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唯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杜仲高,名旃,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兄弟五人,俱有诗名,人称“金华五高”。词的上片赞美杜仲高的诗歌,并为其怀才不遇鸣不平。下片抒写仲高纵谈国事的悲愤与杀敌报国的壮志,将于本章第三部分论述,这里只说上片。在词中论诗并以诗笔再现诗境,就连“以诗为词”的首创者苏轼也没有做过。而稼轩此词开篇即极力表扬仲高诗歌不同凡响,读者恍若聆听神话中的钧天广乐,浩浩荡荡,气势雄伟,气象万千;又好像黄帝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乐曲幽深旷远,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幻莫测。诗的境界,宛若千尺阴崖下的层冰积雪,纤尘不染,令人有寒生毛发之感。稼轩连用几个神奇、壮丽、幽美的喻象,从视、听、触觉和内心感觉来形容仲高的诗境诗风,并显示出仲高的高洁品格。以上的描写,与东坡《百步洪》诗和《念奴娇·中秋》词用博喻形容轻舟湍流与月宫仙境同一机杼。而用博喻描绘诗风诗境,无疑是稼轩首创,使此词也鲜明体现出“以诗为词”的艺术特色。
稼轩这二十三首《贺新郎》词,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与多样的艺术风格。除了上文说过的爱国词、赠友词、送别词、怀古词、咏物词、山水词之外,还有归隐词《鸟倦飞还矣》、题画词《濮上看垂钓》、题园亭楼阁词《题傅君用山园》《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题傅岩叟悠然阁》等。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词表现现实生活的范围与能力。
唐宋诗人都有彼此唱和的诗篇,北宋词人包括苏轼、周邦彦却无唱和之词。宋词的唱和,也应是辛弃疾开创。辛词中既有自我唱和,更有与他人唱和,而且多是次韵。其《贺新郎》词次韵之作多达八首。次韵又叫步韵,不仅要用原唱的原韵原字,而且所用韵字的先后次序必须与原唱相同。一首《贺新郎》上下片总共要押十二个仄声韵,其对步韵者限制束缚之严、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我们吟诵稼轩这八首次韵的《贺新郎》词,感觉每首词都那么自然晓畅,有如行云流水。词人押的每一个韵,都声情俱美,恰到好处,毫无勉强、硬凑之病,可见稼轩“以诗为词”的艺术功力高超深厚。
“以文为词”是辛弃疾在词创作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方法。其后,众多响应追随者如龙腾虎跃,各显神通,取得了丰硕成果,辛弃疾的成就尤为辉煌夺目。
“以文为词”,首先表现为采用与古文辞赋相类的铺张扬厉、开合无端、跳跃动荡又层层深入的章法结构。其次是大量用典,包括事典和语典。化用典故,使词具有借古讽今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又有情节性和画面感。在稼轩的二十三首《贺新郎》词中,并无其《沁园春》(杯,汝来前)和《沁园春》(杯,汝知乎)这类明显学习和模仿汉代东方朔《答客难》和班固《答宾戏》等辞赋“问答体”“戏剧体”的章法结构,但他善于利用《贺新郎》词调有116字或117字的较长篇幅,有字数为三、四、五、六、七、八长短参差的多种句式,还有全篇押仄声(或上声或去声或入声)韵,韵脚较密等特点,自由活泼,气韵流动地叙事抒情和写景议论,从而创作出多首“以文为词”的佳作,先看《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茂嘉是稼轩堂弟,因力主抗金,被远谪桂林。这首送别词上片,先用三种鸟的悲鸣,烘托渲染离别的伤感。接着写昭君出塞、陈阿娇失宠被逐出金殿、庄姜送妾戴妫避乱归国三个女性的历史故事。换头意脉连贯而下,写被迫降匈奴的名将李陵送别持节不屈的苏武返汉,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西去行刺秦王。词人用这五个离别故事,曲折表达自我与族弟怀才见黜、壮志难酬、被迫别离的悲恨。其后再以杜鹃啼血递进一层,呼应开篇,点明送别族弟的题旨。结尾抒发族弟去后的孤独寂寞。全篇构思新奇,前后照应,针脚细密,打破了上下片的程式。近人王国维评此词:“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7)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84页。全篇押入声韵,“取入声之逼侧,以尽情发壮烈之怀抱”(8)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页。,慷慨激越,又沉郁苍凉。
清代词学家周济对稼轩词的叙事提出了一个精到的观点,他说:“北宋词多是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变而为即事叙景。”(9)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2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34页。所谓“就景叙情”就是以抒情为主旨,借景抒情,北宋词绝大多数是这样的作品。而稼轩开创了“即事叙景”,正如薛祥生、王少华所说,“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铺垫”(10)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2页。。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绿树”句及其后四句写鸟悲啼春归去,都是烘染人间离别的景句。而“马上琵琶关塞黑”就是“即事叙景”。词人化用了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和杜甫《梦李白》“魂返关塞黑”诗句,合成了既叙事又状景抒情的佳句。“黑”字虽出自杜诗,但化用得极精警,宋人张端义《贵耳集》曰:“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11)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83页。。下片叙李陵送别苏武事,“向河梁”二句,将叙事写人、绘景抒情融为一体。“易水萧萧西风冷”三句,写西风萧萧,易水波寒,太子宾客衣冠如雪送别荆轲,众皆涕泣,悲歌慷慨。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又令人热血滚沸!这是稼轩以生龙活虎之才,铸史熔经,即事叙景的妙笔。再读一首《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这首赋琵琶词,铺排了一系列有关琵琶的典故,从章法上看,与上一首大同小异。但上首是咏古说今,此首是借唐喻宋。前首抒写词人与族弟离别的悲痛和二人壮志难酬的失意愤懑,此首抒写家国兴亡的政治情怀,在叙事用典中有比兴寄托,有隐喻性、象征性。正如刘永济所评:“此词虽题为《赋琵琶》,言外仍是借琵琶以写其怀抱也。观其起结皆用开元琵琶事,以见其盛衰之感……上半阕用《霓裳曲》、浔阳江上妓及昭君三琵琶事,后半阕则虚用戍边人家室之琵琶,皆与怨思有关者,而总以‘千古事、云飞烟灭’一句结束之……又借时无琵琶能手如贺怀智者,一弹可以‘定场’,以寄托其忧国无人之情。”(12)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41页。吴则夷也析论:“此稼轩寄托琵琶,而抒写忧愤之词也……盖伤汴京之陷,徽、钦北去而作。上片言开元曲罢,出塞黄云,指北狩;下片言辽阳音绝,谓不得二帝讯息;贺老定场,慨今日残局更有甚于天宝之乱。‘沉香亭北繁华歇’,谓艮岳上河沦为异域。稼轩最能以开合之法,取闪烁之妙,与南宋末晦隐表微者有别,然亦索解人不易。”(13)吴则夷选注:《辛弃疾词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9页。评析精到。
辛稼轩创作《贺新郎》词运用铺叙用典与“即事叙景”的表现方法,使我联想到闻一多借绘画论唐诗时提出的一个独到的观点,他说:“中国诗是艺术的最高造诣,为西洋人所不及。法国有一名画家曾发明用点作画,利用人远看的眼光把点联成线条,并由此产生颤动的感觉,使画景显得格外生动。在中国诗里同样有点的表现手法,不过像大谢(灵运)的诗人只有点而不能颤动,(王)昌龄的诗则简直是有点而又能颤动了……。我们读这类诗时也应掌握这个特点,分析要着重在点的部分,使人读起来自然引起颤动的感觉”(14)郑临川述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133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闻一多先生分析说:“前面三句是用线的手法,依层次串连下来,从夜晚到天明,由眼前到别后,末句用的又是点的表现手法了。”(15)郑临川述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132-133页。据此笔者认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和《贺新郎·赋琵琶》可以说是“用线串联,以点颤动”的两幅诗画杰作。
以文为词,大量用典,典故中包括事典和语典。稼轩大胆地、独创性地驱使经史子集散文辞赋的语汇入词,并灵活巧妙地运用散文化的句法,使其《贺新郎》词的语言“变化多端,雅俗纷陈,丰富多彩”(16)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前言”,第12页。,美不胜收。例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开篇劈头一句“甚矣吾衰矣”,扣人心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何晏《集解》引孔安国云:“梦见周公,欲行其道。”稼轩用孔子语深慨自己衰老,抗金复国抱负不能实现,其虚度大半生的悲愤,全都凝聚于此五字中。这个散文化的感叹句,被词人妙手拈来,其意味、语气、声律皆自然贴切,仿佛是孔老夫子为稼轩填此词预先准备的。句首的“甚”和句中的“吾”先后带出两个“矣”字,使读者如闻词人的长叹声,如见其仰首慨叹之神情动作。其后,词人化用李白名句,于“白发三千丈”中,添加了“空垂”二字,既表达他忧国忧民,徒然无用,又使他头上似乎真有三千丈白发如瀑布般垂悬下来。其后,词人又化用《新唐书·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用拟人化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这一新奇之句。而紧接着的“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又是散文化的句式,却传神微妙地表达了他与青山互赞“妩媚”,情貌相似。诗味何等鲜美浓郁!顾随赞赏这四句是稼轩“在物中看出其灵魂”(17)顾随:《顾随诗词讲记》,第139页。,评赞精妙!下片“不恨古人吾不见”二句,化用《南史·张融传》:“(融)长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遥应上片“我见青山”二句,使词的意脉前后贯通。词人对典故原句略加改动,使其符合词的平仄、节奏、韵味,尤其是下句添加一个“狂”字,更突出一种雄视古今的豪情胜概。南宋岳珂《桯史》卷三称此词“豪视一世”,并称上述两组散文句是“警语”(18)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第104页。,可谓眼光独到。
在辛稼轩的《贺新郎》中,“以文为词”还表现为几乎通篇用典与议论的完美结合。请看《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似剪尽、还生僧发。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吾有志,在丘壑。
韩仲止,名淲,自号涧泉,上饶人,诗名甚著,与赵蕃(字章泉)并称“信上二泉”。志趣雅洁,有高节,出仕不久即归隐。其父韩元吉曾任吏部尚书,坚持抗金复国,为辛弃疾敬重。辛长仲止19岁,二人结为忘年之交。庆元六年(1200)辛氏61岁,幽居于铅山县瓜山下。韩来访,辛设宴招待。席间,辛用其《贺新郎·题傅君用山园》韵填此词,以戏谑语调咏怀书愤。上片写席前约法的缘由,表现鄙弃功名、憎恶俗士的风节。下片即席议论,追昔抚今,抒发英雄垂暮却不甘同流合污的心态。稼轩在此词中引用了《孟子·滕文公》《左传·闵公二年》《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扬雄传》《后汉书·祢衡传》《晋书·向秀传》《世说新语·排调》《世说新语·任诞》,以及杜甫《醉时歌》、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黄庭坚《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等诗。通篇以议论说理为主,几乎句句用典,但用得自然贴切,灵活多变,有正用,有反用;有的保留含意,改造句式;也有的利用其语,深化意蕴,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可贵的是,议论带情韵以行,说理多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形象比喻。例如,以司马相如涤器和扬雄投阁的故事,说明才华横溢,谈经论文,往往并不能建功立业,只是空耗精力心血,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用王戎、阮籍、刘公荣的故事,说明俗世无药可医。下片词人追昔抚今,说他当年有少年英雄孙权敢于抗击西北强敌曹操刘备的豪气,而今老了,孤居山中,穷困愁苦好像有脚一样紧紧跟随不离开,又像僧人剃头,白发剪了又生。词人在引经据典的议论中,用了“孤鹗”“穷愁有脚”“剪僧发还生”三个比喻,新鲜、形象、贴切、有趣,真是想象非凡,奇比妙譬!“当年众鸟”三句,下文再论。其后,因为要符合词句的平仄,词人把杜甫《曲江》诗的“自断此生休问天”句,改为“自断此生天休问”,从而强有力地表现出一种挥斥老天的豪气。结尾“吾有志,在丘壑”,化用《孟子·滕文公》“志士不忘在丘壑”句,用两个三字句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志,斩钉截铁,掷地有金石之声!
笔者还想说说稼轩《贺新郎》词的开头与结尾,以及词的小序。《贺新郎》词调开篇是一个五言单句,结尾是两个三言短句。稼轩灵活巧妙地运用起笔的五言单句直抒胸臆,如“把酒长亭说”;或是曼声长叹老而无用,如“甚矣吾衰矣”;或写珍奇之物,如“凤尾龙香拨”;或描绘浩淼壮丽之景,如“翠浪吞平野”;或勾画才子的形神,如“逸气轩眉宇”等等,使这个五言起句如奇峰陡然而来,总领全篇,其奇妙可与被誉为“工于起调”的建安诗人曹植媲美。而结尾两个三字句,稼轩也精心构思与锤炼,如“弹到此,为呜咽”,用宛若呜咽的琵琶声,表达忧国无人的悲哀;如“长夜笛,莫吹裂”,化用典故,以中夜吹裂的竹笛之音,抒山河破碎之沉痛;如“谁共我,醉明月”,以谁能与我共醉明月之问,吐露送别族弟后孤独悲凉的深情;再如“携翠影,浸云壑”,精心锤炼“携”“浸”两个动词诗眼带出令人神往的湖山美景,并显示其隐居之乐。总之,结尾手法灵活多变,结得铿锵有力,又有馀韵。再说稼轩《贺新郎》词的小序。诗早就有诗序,词起初只有词调名而无词题。北宋晏殊和欧阳修的词,有词题的绝少,而在张先词中,有词题的已有六十多首,绝大部分是寥寥短语,但《定风波令》(西阁名臣奉诏行)和《木兰花》(去年春入芳菲园)二词,则有长达三四十字的小序,反映出诗中的制题之风已经浸及词。其后,苏轼有九十多首词有词题,其中六首词题已是 40字左右的小序。辛弃疾词的词题和词序数量很多,其中《兰陵王》(恨之极)的序文长达137字,俨然是一篇传奇小说;《哨遍》(池上主人)词序竟多达223字,叙写为友人的鱼计亭赋词缘由,论述亭名为鱼计的老庄哲理。稼轩的二十三首《贺新郎》中,有十七首有词题,其中三首是小序,词首句为“把酒长亭说”序文122字,首句为“甚矣吾衰矣”词序文47字,首句为“濮上看垂钓”序文122字。我们看“甚矣吾衰矣”的序文:“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稼轩在这则仅47字的序文中,抒写出他独坐停云亭中与水声山色相亲相爱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尊敬与怀念。熔写景、叙事、抒情为一炉,语言质朴自然,却饱含诗情画意,犹如一篇散文小诗,与词篇紧密配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也是稼轩以文为词的艺术表现。其后,姜夔词的小序更多,他在序中精心地描绘清幽的景色,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能也受了稼轩的影响。但姜词小序与词本身内容时有重复,不如稼轩的词序与词篇配合密切自然,可谓珠璧相照,光彩夺目。
辛弃疾是一位有传奇性抗金战斗经历,有超常勇力、智慧与胆略的爱国英雄。他挥动如椽大笔,用《贺新郎》词调,写出了几首英雄词,表达他与战友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写出了英雄人格、英雄心态和英雄命运,使英雄形象豪情洋溢,神采飞扬。我们先看他与战友陈亮唱和的一首: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陈亮(1143—1194)字同父,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他是一位爱国奇才,正如辛弃疾曾向南宋朝廷上《美芹十论》《九议》分析宋金双方形势,提出一系列统一国家的战略策略,陈亮也向宋孝宗进《中兴五论》,其后又连上三书,对当时抗金和收复中原的斗争形势作了精辟分析,请孝宗勿图苟安,当以恢复中原为职志,却被主和派朝臣从中阻挠,反诬之为“狂怪”。他屡遭挫折,但爱国赤忱,忠贞不渝。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去上饶访辛弃疾,这两位肝胆相照的爱国英雄同游鹅湖,相聚十日,纵论天下大事,策划恢复大业。 据此词小序所写,陈亮走后,稼轩恋恋不舍,第二天即上路追赶,因雪深路滑,无法前行,当夜投宿旅舍,闻笛声悲凉而作此词,表达对陈亮的思念和忧国心事。词的开篇写两人“把酒长亭”,无比痛快。稼轩称赞陈亮气度潇洒如陶渊明,抱负谋略堪比诸葛亮,这是对战友的由衷赞赏和确切评论,也无异于夫子自道。以下写他上路追赶陈亮途中之景象及其感受。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词人戏言是喜鹊为他的破帽添加白发。这一笔细节描绘可谓“一石二鸟”:真切地描绘冬日雪野的寒冷枯寂,表现他追赶挚友不辞辛劳,更是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幽默自嘲。以下写冬日雪后,水瘦山枯,旷野荒凉,只有几枝寒梅妆点风光,在写景中有比兴寄托。“剩水残山”语出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词人有意用来象征被金人侵占中原后南宋的小半壁江山。而几枝寒梅和两三只萧瑟征雁,又隐喻人数越来越少的抗金志士,他们势单力薄,仍在奋力抗争。词的下片又回叙别情,推许陈亮“重约”,又微怨其“轻别”。以下写清江水深冰合,天寒不渡;陆路雪深泥滑,难以前行。这里反用唐代诗人陆龟蒙《古意》诗“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说车轮像长了角似的转不动了。“此地”句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诗“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形容自己忧愁伤心。“问谁使”含蓄道出陈亮的愁怨。“铸就”一韵,以极度的艺术夸张与形象的比喻,写他俩费尽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一语双关,既抒发未能挽留陈亮的后悔与痛苦,又谴责南宋统治者妥协投降造成南北分裂的极大罪过。结尾两句“长夜笛,莫吹裂”,呼应词的小序所写:“夜半,投宿泉湖吴氏四望楼,闻邻笛悲甚。” 也兼有隐喻象征意蕴。正如蔡厚示所说:“‘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若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19)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1页。可见,这首词抒写了稼轩与陈亮的深挚战友情谊,使他和陈亮的轩昂气概及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再看此词的姊妹篇《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此诗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时稼轩仍在上饶。去岁冬稼轩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给陈亮后,陈有和词奉还,情调慷慨激昂。稼轩深受感染,于是再作此词相答。因为陈亮的和作首句是“老去凭谁说”,所以稼轩开篇以“老大那堪说”回应,“那堪”比“凭谁”表达光阴虚度、壮志成空的感情更沉郁,也更有力度。接着,稼轩用陈登和陈遵两位姓陈的豪士,表达出他和陈亮志趣相投,友谊深厚。其后追念鹅湖聚会时两人痛饮狂歌,竟然使楼头积雪为之惊散飞舞。“惊散楼头飞雪”是艺术夸张与拟人的神来之笔,以积雪惊飞表现歌声宏亮有力。两人的英雄豪气和狂放精神,令人如见如闻。继而写两人的人生志向。世人看富贵重比千钧,他俩却视若毛发之轻;那些不合时宜的盘空硬语,他俩彼此都能心领神会。白日痛饮,兴犹未尽,晚上又举杯进酒,呼唤歌妓来弹瑟助兴。这一连串的“即事叙景”,真是痛快淋漓,豪情满纸。下片情调陡转,由两人的离合而念及神州的离合,由“即事叙景”转为直抒胸臆。词人说:世间事无两样,人心却大有差别。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南宋的执政者却苟且偷安。词人严厉质问他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有几番离合?朝廷口头上说要爱惜人才,事实上埋没了多少英才俊杰,就好像让千里马拉盐车,让他们累死或者老死于民间,空剩下累累白骨。举目遥望,通向中原的道路早已断绝。于是稼轩对陈亮呼唤:我最爱你这个为人豪侠有胆略的朋友,你就像渡江北伐的东晋名将祖逖在中夜闻鸡起舞,说男子汉到死,收复中原的壮心仍坚强如铁。让我们一起大显身手,学女娲炼石补天裂!结句的“补天裂”是稼轩勃发的肺腑之言,是英雄说出的英雄语。全篇慷慨激昂,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令人读之也豪气冲冠,恍若与稼轩陈亮一起闻鸡起舞!
本章第一部分说过的《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仲高》也是一首英雄词。稼轩在上片赞扬杜仲高诗歌意境雄奇幽美,为仲高怀才不遇、命运不偶鸣不平。词的下片转入与仲高纵论国事。稼轩说:仲高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出身于贵胄人家,门庭显赫,本应飞黄腾达,然而时代风云变幻莫测,朝廷中掌权的奸人如水中鱼龙妖魔兴风作浪,肆无忌惮地压制打击有胆识有才华的爱国志士,还有一些如西晋宰相王衍的人,不务实事,只是空谈误国。我经常深夜不眠,听到屋檐下的铁马儿在悲风中撞击发出的声响,就好像自己骑着铁马征战沙场一样,不禁引吭高歌。仲高,我的好诗友,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祖国的大好山河正在南北分裂!笔者读着此词,好像听见了稼轩在夜半狂歌疾呼,声震夜空!
鲁迅先生评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穷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时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又因为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灵魂的深处并不平安,敢于正视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写出?”(20)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稼轩在这三首《贺新郎》词中,并没有描写他本人和陈亮、杜仲高的外貌,只写了他们的语气和声音、行为和动作,同样也表现出他们的面目与身体、思想与感情,从而显出了他们崇高、丰富、深邃的英雄之灵魂,使他们神采奕奕,活灵活现!
稼轩在《贺新郎》词中描绘英雄的自我形象,还善于运用拟物与象征手法,塑造出孤鹗和青山的意象,来展现其英雄的豪气胆略、精神品格。上文所举《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下片“去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刘吞攫”三句,把他自己青年时代率领义军奋勇杀敌的形象比喻为一只雕鹗,并且以“众鸟看”,烘托出他的智勇超群,众望所归,而“飘然”“横空”则显示他兼具儒将的潇洒与骁将的勇猛。“直把曹刘吞攫”,“吞”“攫”仍紧扣雕鹗,“曹”指曹操,“刘”指刘备。在众鸟的仰视中,雕鹗正展翼长空,吞曹攫刘。笔者不禁联想到稼轩《水调歌头·再次扬州》的“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眼前闪现出稼轩骤马驰金营于数万敌军中生擒叛徒的惊险场景。而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稼轩又有以青山象征英雄的美妙创造,词曰:
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此词是庆元六年(1200)稼轩61岁家居铅山时作。前韵,指此前作的《题傅岩叟悠然阁》韵。全篇抒写人生失意的牢骚,也表现出绝不苟合世俗的倔强。“青山”六句,写他有幸在家中观赏到重峦叠嶂、风神挺秀的青山,于是他关切地向青山询问道:在这万木摇落的秋季,你能否承受风雨的打击?纵然被西风吹光了木叶,你变得那样消瘦,却依旧是千岩万岫,气象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中,稼轩曾写过他和青山“情与貌,略相似”,这里他对青山的赞美,也是对自我英雄风骨与豪气的颂扬。可谓借山写我,山我情融。总之,稼轩《贺新郎》的英雄词成功地刻画出写实的和象征的英雄形象。近千年来,无数读者在获得丰富美感享受的同时,也获得强大的精神激励,立志像英雄辛弃疾和陈亮一样树立恢闳大志,为祖国母亲建立功业。
以上笔者从三个方面评论了辛弃疾的《贺新郎》词。事实证明,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贺新郎》的杰出词人。据当代学者考证,稼轩《贺新郎》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历代词人和韵、次韵、学习、模仿最多,传播广泛,影响深远(21)钱锡生、雷雯:《论辛弃疾〈贺新郎〉词的传播与接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但从古至今,人们创作《贺新郎》词的成就都不及稼轩。因为作者缺少稼轩天赋的文学才华、丰富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富于传奇的英雄人生经历,以及锐意创新的气魄。稼轩的《贺新郎》词不愧是中国词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