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显洋
(厦门理工学院 科研处,福建 厦门 361024)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理所当然包括老年人继续受教育和素质提升的需求。社区老年教育可以有效扩大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使得老年教育具有“便利性”和“可及性”。因此,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社区老年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 积极老龄化
1995年G7峰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积极老龄化”概念。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建议“积极老龄化”,并将其写入《联合国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1]
积极老龄化,通俗的含义是以积极心态和有力举措,促进老年人能够实现健康、幸福有尊严生活的过程。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积极老龄化是要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变老的过程是自然规律,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必然阶段,尊重和帮助老年人过好老年生活,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老年人及其家人而言,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以积极乐观心态,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继续学习,保持健康身心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减少对社会的负担,继续为国家、社会、家庭做出贡献。[2]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积极老龄化必须考虑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的关系协调、资源分配和精神及情感关照,涉及健康医疗、长期照护、教育、社区管理、养老保障体制、困难救助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社区视角来看,“积极老龄化”是关注老年人在社区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医疗保健、社区文明创建、社区卫生、社区文化传承、社区民主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切实保障老年人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3]每个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能、智力、知识水平、个性和兴趣爱好等也各有不同,尊重老年人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2.社区老年教育
通常而言,老年教育是指以老年人群为对象的教育行为,是基于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其多元化需求,激发潜力和智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满意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指生活圈以社区为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为主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4]它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属于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范畴,是兼具文化知识传播、兴趣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教育方式。
大多数老年人以居家、社区生活为主体,生活半径大多在社区范围内,因此,社区老年教育本质上是老年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社区老年人学习需求为核心,教育环境、条件和资源与所在社区息息相关,课程内容、教育类型、教学模式等以社区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为主,教育效果取决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程度、社区教育条件成熟度、社区老年群体的参与度等。
由于老年教育不属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范畴,市场化程度比教育培训机构要低,且教育本身带有半公益福利性质,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社区老年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空间和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
1.社区老年教育政策保障及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相对薄弱
社区老年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有些地方没有落实专门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5]有的是县区级教育部门、民政部门、老年协会、老龄人工作委员会、福利机构等参与创办;有的是依托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老年大学或者商业性艺术培训机构来创办。在监管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有些地方没有建立配套支持政策和设置专职管理人员,有的则任其无序发展,重复建设,教育资源有待整合。相关部门没有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相应的责权利尚不明确。相关的教育基金会没有把社区老年教育纳入其重点资助范围。
2.社区老年教育基础和办学条件普遍较弱
对于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而言,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依靠政府拨款非常有限,目前只能勉强维持刚性需求,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老年教育组织方和参与者的热情,办学质量很难得到较大提高。[6]商业性机构对社区老年教育资源的开发不够充分,相当一部分社会机构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偏高。近年来,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传销、骗局时有发生,一些社区出于对老年人安全的考虑,严格限制各类营销组织、教育培训机构进驻社区老年教育市场。现有的社区老年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除了针对离退休老干部、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开设的老年大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外,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机构都以兼职人员为主,师资多为临时性聘用,流动性大。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等在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基础薄弱,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3.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形式同质性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多以医疗保健讲座、文艺培训班、养老政策宣讲等为主,专业领域教育、学历教育等较少,很难兼顾不同老年人年龄、学历、经历等差异。自主选课机会少,选择面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滞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大学相比,我国社区教育特色不够鲜明,针对老年人教育教学的研究严重不足。[7]基于目前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现实,社区老年教育在课程建设、教材编撰开发方面还较为落后,缺乏实践性、参与性课程。尤其是尚未把社区管理和志愿服务等纳入社区老年教育范畴,很少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情感需求。
4.社区老年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
据调查,当前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群体十分有限,主要以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定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为主。[8]各地区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社区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程度明显要高,低学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加社区老年教育的人员出勤率偏低,多以自娱自乐形式为主,将社区教育视作老年活动中心,对社区教育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偏低。
积极老龄化理论为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到基层社区的管理运营,从公益服务保障到市场化潜力挖掘,与社区老年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和参与各方,都要以增进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工作出发点,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增加社区教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大力宣传推广积极老龄观,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社区老年教育事业
无论是老龄工作主管部门、社区、家庭或个人等,都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相关管理部门应切实提高终身教育的认知水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教育思想,转变把老年人视作社会负担的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及积极老龄化的思想,面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感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让更多的家庭以积极心态对待老龄化问题。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深入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现状调研,摸清辖区内老龄人口结构和需求情况,不定期总结整理教学科研成果。主管部门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老龄政策,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教育机构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社区老年教育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并融会贯通于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管理中去。此外,还需不断探索社区老年教育调查研究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办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2.加强社区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国家层面应把社区老年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负责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主管部门,把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等关键问题列入每年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教育资金投入体系,加强政府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有效保障社区老年教育的政府资金预算,从政府资金层面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明确主管部门、资金来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办学规模;同时,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杠杆、银行贴息、奖励措施等手段和方法,吸引民间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社区老年教育。加快社区老年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并把社区老年教育与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社会救济、老年人福利等有关社会保障方面政策法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从制度法规层面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地方政府部门要建立老年法律法规执行的督导检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老年教育机构监管职责,对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或组织要建立备案等级制度,不定期对辖区内老年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考评,确保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得到有效落实,确保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有效保障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有序开展。未来城市社区应构建政府主导,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的全社会及老年人全面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结构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此外,引导社会多元渠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深化老年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公办老年教育为主,民办老年教育并重,全面推动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跨社区的老年教育资源共享。要统筹好辖区内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学、大学向社区开放办学资源,共建实习实践场所,避免重复建设。
3.多措并举改善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环境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公共投入,尤其是财政资金的投入,在财政支出方面给予社区老年教育一定倾斜,重点提高社区老年教育办学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设备等的资金投入比重,不断提升社区老年教育的办学条件。其次,营造办好社区老年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吸引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融入市场机制体制,形成公益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汇聚全社会力量,充分保障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后,在办学空间方面,增加和完善社区老年教育场所和设施;通过建设教室、活动室、电脑设备等改善社区老年教育自身的硬件环境;在硬件设施上,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尤其注意结合老年人身体实际和特性增加无障碍设施设备、辅助灯光照明调试等便于老年人接受和使用的设施,让老年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感受温馨和舒适、便捷。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构建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一是配强社区老年教育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老年教育从业师资的入职门槛,严把师德师风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富有爱心、业务精湛、服务细致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自身潜力和优势,吸引一部分有精力、有能力、有热情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事业,充分调动老年骨干力量参与社区教育。[9]同时,发挥活跃分子同侪示范作用,开展互帮互助和技能交换,变老龄化压力为养老事业活力,实现老年人自身教育及社区教育协同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社区老年教育师资兼职教师储备库和社区老年教育智库,从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中择优遴选对老年教育有热情、有担当、专业精的专家学者入库,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相对稳定的师资保障。同时,定期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研讨,积极为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邀请高校相关学科研究生来社区开展调研和实习实践,编制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招收兼职师资。
4.立足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重点关注老年群体个性化需求和不同层次自我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及时将新思维、新手段、新技术融入社区老年教育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重点从教学目标、内容、教材、形式、方法四个方面着手,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上轻学习、重娱乐现象,增加文化、科技等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实际应用技能的学习。针对老年人接受教育速度慢的情况,多采用情景教学、动手实践及游学等教学方式有效促进老年人的学习;教学中循序渐进,选用实用性强的教材,突出简单易懂、图文结合、趣味与实用相结合的特点。逐渐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开设老年教育专题网站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发展远程网络教学等。还可开设订单式课程和课程上门服务,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的普及,让老年人既可以在社区教育机构接受学习,也可以在家里接受教育。[10]积极为老年人群体设计符合课程需要的实践面授课程;开展“非遗”进社区、读者节等活动;联合当地图书馆、文广部门、新闻媒体、出版社等共建书香社区、文明社区、活力社区、健康社区、诚信社区、绿色社区;成立戏曲、舞蹈、合唱、朗诵等文艺团队,不定期举办艺术节给老年人提供展示的平台;建设一批名师社区工作室、文化体验中心、老年教育示范点,等等,让每位老年学员感受终身教育的魅力。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加强和改进社区老年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提升全民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其改革创新,破解老年教育的难题和发展困境,不断实现老年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尽管社区老年教育在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学习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但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