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视角 契合认知需要

2022-03-18 06:36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学情文本

曹 雪

(玉门市赤金镇学区,甘肃 酒泉 735207)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始终无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导致很多教学始终都停留在教师解读的层面上。事实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紧紧把握精准的学情,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厘清学生已知,聚焦教学重点

入选统编版教材的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无论是深刻的人文内涵,还是语言表达的特色,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也是学生解构文本的难点所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有过著名的三不讲:学生一读就懂的不讲;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读懂的不讲;即便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基础学情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切不可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地方过渡消耗精力。

统编版三上《秋天的雨》语言生动优美、结构层次鲜明,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范例。针对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甲老师先追问学生读懂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圈画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最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通过朗读方式呈现出来——这一位老师三个步骤,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学生已经读懂的内容,这样的学习就演化成为了纯粹的汇报,学生始终在被动性参与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有时候看似流畅、活跃,但整个过程学生并没有应有的突破,说白了,学了等于没学。

乙老师则是先从语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入手,要求学生进行概括;然后结合自己最喜欢的语句,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最后从表达的维度出发,和学生一起探究作者描写“秋雨姑娘分颜色”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很显然,这位老师的三个教学板块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结构,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逐步打开。尤其是第三板块极具挑战性,将教学从文本信息引向了文本的表达手法和言语形式,学生也通过自主性学习有了更多的惊喜和收获。其中课后第三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并相机思考秋天的雨还会分给谁,并照样子写一写。乙老师的教学就对这一思考题进行了有效地指导,裹挟着学生原始的已知信息,走向了文本表达的内核之中。

皮亚杰说过:“言语教学并不是要教语言本身,而应该是教语言的独特形式。很多学生对于母语的运用,早就耳熟能详,所以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做他已经掌握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了如指掌,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扩大学生原有的认知,以更广阔的思维规则和思维方式,来关注、体悟文本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语言实践素养不断地发展。

二、针对认知基础,合理解决问题

学生是课堂主体,其中一个最鲜明的表现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者是不足。统编版教材还专门为此设置了“学会提问”的策略,旨在传授质疑的方法和提问的能力,以改变学生被动化阅读的质态,提升学生内在的阅读能力。

以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为例,作者借助对天地事物的描写,展现了世界的活力和神奇。其中,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是文本表达的特色,很多语句都充满了神奇色彩和诗意的美感,非常值得学生品味、借鉴和朗读。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在课前设置这样的预习单:

1.自主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其中,我觉得( )( )( )等自然段相对难读,我一共读了( )遍;

2.阅读课文之后,你觉得最吸引人、最难以理解、最值得研究的语句分别是哪些?在课文中圈画出来,也可以在文章旁边,试着写写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或者阅读感受;

3.根据自主阅读课文之后的理解填空:因为这个世界( ),所以作者才说它是奇妙的。

这份预习单不仅仅是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指导凭证,同时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基础。

首先,自主阅读板块,教师就可以通过预习单了解到学生认为最难读的语段是第三、第七和第十七自然段,教师可以将重点针对这三个自然段中的生字词,为学生做好辅助、消除障碍的准备工作,从而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朗读好这些语段。

其次,从预习中明确学生课文学习的障碍所在,旨在促进学生全员化地深入学习,比如尝试填空这道题,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将作者称世界是“奇妙”的原因归结为:一切看上去是有生命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阅读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深入阅读,找找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这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紧扣设置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梳理和把握,认识到作者分别从“云彩飘扬”“太阳高升”“雨点降落”“余晖变幻”和“群星闪耀”等不同的方面,凸显了天空的生命活力。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源自于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初始化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文本阅读的核心问题,同时也落实了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

再次,教学第二部分时,教师就可以相机融入预习单中的第二个问题,在探究“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部分时,进行探究和思考,将学生内在的预学情况,与主题重点的品味结合在一起,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同时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再次推进和引领,可谓一举两得。

三、紧扣生成资源,灵活互动处理

课堂是师生围绕着主题展开对话的过程,由于学生是具有鲜明主观意识的生命个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教师未能预设到的动态生成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认识到,只有课堂教学呈现出开放、多元的质态,动态生成才能越发的鲜明可感,这正是学生内在思维和学习状态最直接、最有效地体现,而教师的价值则体现在对这些动态性问题的处理上。

以教学统编版教材中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文为例,很多学生处于普世性的价值认知,对拆散牛郎织女一家的王母娘娘恨之入骨,纷纷表达了自己义愤填膺之情。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语出惊人:“我认为,王母娘娘没有错!”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都用或惊愕、或不屑的眼神关注这位同学。此时,教师并没有因为该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就武断地批评他,而是示意该生继续讲下去,大胆地将自己的理由表达出来。这位学生表示,牛郎织女违背了天庭的制度,尤其是织女,作为天上的神仙,明明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就应该预料到最后的结局,王母娘娘只不过是根据天庭的制度秉公执法而已,而且并没有因为与织女的关系就对她网开一面,是一种铁面无私的表现。

很明显,这位同学的理解别具一格,思维也非常新颖,最后的结论也显得有理有据。此时,教师基于学情视角的考量,既不能对这位同学的旁逸斜出当头棒喝,也不能敷衍了事地表扬一番就草草了事。因为这位学生的认知,显然与这篇民间故事最终的表达初衷存在着价值认知上的不同。鉴于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针对王母娘娘这个角色在故事中的一言一行,洞察其背后的价值指向。在同学们的交流和辩论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天庭的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王母娘娘之所以打着正义的旗号,要将牛郎织女一家四口拆散,并不是为了遵循天庭的制度,更不是所谓的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而是因为自己所规定的权威和制度受到挑战之后的恼羞成怒而已。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再相机从民间传说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感受创作者对于王母娘娘的痛恨和憎恶。由此不难看出,教师正是基于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巧妙利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触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生本理念,要充分贯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置放在最中央,任何理念和策略的落实都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只有从学情考量出发,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学情文本
今夜的天池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王母娘娘的烦心事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善待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