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权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在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教育思想的背景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2019年,国务院对于职业教育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社区教育的目的也是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存在共通之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机遇,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依托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拓展自身办学使命,把握社区教育的现实需求,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创新和课程内容研发等方面与社区教育共同合作,以便适应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地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这两种教育形式的资源共享,推动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同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利于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办学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人口的结构逐步改变,人口老龄化进度加快,也带来了社区教育的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深刻变化。然而,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生源方面不固定、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等,目前的社区教育质量和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期待和教育需要。加之,“社区作为基层管理单位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经验,即使有各部门的协同管理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2]社区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社区教育大都是以居民个人自发学习为主,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还有现阶段的社区教育较多表现为宣传普及、文体娱乐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加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这些都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度不高,导致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匮乏。“目前,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学院办学模式、学校主体教育模式、街道中心管理模式等。虽然目前高职院校为提高其社区服务功能,成立较多社区学院,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但这种联动方式层次较高,复制性不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灵活的联动发展方式较少。”[3]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互合作较少,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经验的重视不够,导致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社会认知和社会经验,毕业以后走了许多弯路,对高职院校的社会参与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是社区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也不愿参与到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来,因此不能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而从目前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组成群体看,从事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多以聘任临时性工作人员或兼职人员为主,其成员具有文化层次低、协调组织能力欠缺、社会工作专业性不够等缺憾。”[4]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还存在着这两种教育形式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制度保障、制度规范和系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如“高职教育社区化运行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和可以借鉴的路径,高职教育自身对社区化发展也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建设,如高职教育社区化的制度还不健全,技术和硬件条件也不完全具备,社会文化观念和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也未建立,挑战仍将存在。”[5]
高职院校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训场所和教育设备,能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高职院校要发挥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对于社区教育的科学引领和积极导向。高职院校以其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优势等,通过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和组织协作等方式,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联系起来,提供科学文化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在内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样的培训。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实训室和文娱设施等硬件资源,可以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让社区居民共享教育资源,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社区教育的模式。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的学习平台,积极发展远程在线教育培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培训等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引领社区教育创新。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对社区教育的制度设计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故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主动走出校门,深入到社区中,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把社区教育作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的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探索一条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共赢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功能,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增强社区教育的可操作性,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职前教育与岗位培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教育,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培训学习。“高职院校可以设立社区教育、服务的相关专业和实训基地,专门为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培养和输出人才。”[6]
高职院校应当组织专家学者为主的研究团队,调研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为政府和社区主管部门等提供决策报告和意见建议,按照社区的实际情况、社区居民情况和社会资源情况,提出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确立社区教育的相关组织、机构职能和合作模式,构建切实可行的社区教育的考评制度和评价体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如老龄化社会、“三孩”生育政策、“互联网+”发展等新的现象,社区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呈现新的需求,家政服务、老年养老服务、婴幼儿护理功能正在向社区不断延伸,社区教育在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大有作为。
高职院校要结合多年的办学积淀和专业积累,在服务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注重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人群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使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提出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现社区教育的普惠性,促进社会公平。”[7]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区教育的成效,在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深入社区,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对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学习数据的统计,因材施教,提供反映不同社区居民群体诉求的培训计划;不断优化开发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由社区居民选择课程内容,然后由教师根据居民的选择进行授课;建立主题讲座、网络课程和实践训练等教学模式,实现社区课程设计和讲授的准确对接,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院校还要牵头出台社区教育的规范和标准,促进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与时俱进。“要始终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8]高职院校应当针对社区居民需求而开设服务于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课程内容,如就业培训、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婴幼儿护理、养老保健、生活休闲、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结合社区居民的培训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培训。通过社区教育,做好青少年学生、老年人、下岗人员、外来农民工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社区居民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的外围环境。
高职院校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培育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他们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由于在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了一批行业知名的职教名师、技能大师。
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培养机制,让更多教师参与社区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创建高职院校教师为主的社区教育师资团队,深入研究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和推进路径,研究学习型城市、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评估标准。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双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企业家、能工巧匠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担任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制定兼职教师的招聘标准、管理方法和监管机制,从而强化社区教育师资的培育和管理。同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构建师资信息库,加强师资队伍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优质师资信息,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通过参与社区教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可以密切高职院校与社区的关系,赢得社区的信息和资金支持。社区提供的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掌握市场对人才的最新的需求动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计划、人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市场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可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使教师发现新的教学科研问题,提升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能力;社区提供的资金支持,可以缓解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高职院校通过参与社区教育,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社区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让学生深入社区基层,体察社情民意,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经验,能够使学生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要求。另外,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和专业特长,精准对接社区需求,走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学生在开展社区活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对社会有了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明确了成才目标和人生方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社区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并且为学生降低创新创业的投入成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较之于社会上其他培训机构,依托高职院校开展的社区教育,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职院校专业优势及与相应行业领域的内在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9]
综上,“在终身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成为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教育与培训活动,社区教育能够弥补正规职业教育的不足,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界限被淡化。”[10]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和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