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户外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探究

2022-03-18 03:04任宏略
电大理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环境体育

任宏略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59)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工作职责。高等院校要做好学生的知识传授工作,也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完善。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稳固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满足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将户外教育理念应用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中,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和应急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

1 户外教育理念

户外教育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育,在户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处环境为户外环境。户外环境是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会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和感知体验。在正式开始户外教学之前,会先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组织者根据户外条件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展开分析[1]。针对户外环境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准备,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到户外环境的学习中。

户外教育理念因地域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户外教学的教育方针与引导政策应保持一致。在促进学生户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参与性达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户外活动中,与户外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真实感受户外活动中的实际体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感知。在特殊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实现真正情境下的能力培养。通过户外教育,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充分理解户外教育的意义,在教师建立的理论与现实的衔接之中学会独立思考,更加理解这个世界。

这是课程教育改革对现代化教育产生的全新需求,也是素质教育体系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有学者将户外教育与猎奇教育、探险教育、环境教育融合起来,实际上户外教育与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根本差异。户外教育注重的是对环境的选择,猎奇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不断探索新奇的事物,环境教育则是注重让学生感受全新的环境,让环境成为学生的教师,让学生在环境中自我感知问题和解决问题。户外教育概念与其他教育概念有根本差异,也有具体应用的特殊内涵。

2 户外教育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教育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现代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要促进人才培养,就要保证人才的身心健康,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2]。高校体育教育属于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锻炼学生良好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规范,促进学生良好精神素养的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看似复杂也非常重要,要正确看待高校体育教学,正确看待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确保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和科学性,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进行目标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要以健康教育为核心,开展课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保证高校体育课程能够持续进行,促使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效作用得到良好发挥。

3 户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

3.1 优化体育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从户外教育理念的角度入手,充分感受户外教育理念的知识内涵和思想意蕴,从多个方面充分感受并思考,总结选择合理的户外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也能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身心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影响,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素质能力是专业人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品质,也是人才职业价值的发展保证。在设计体育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可参考有关方面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建议,将学生日常所需的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作为必修课程,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设置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满足社会的人才发展需求。二是要思考学生的个人需求,在满足共性需要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更好地面对社会和融入社会。

3.2 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计划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选择范畴。维护户外运动的良好状态,便要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作为课程主题。高校可将户外运动板块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根据学生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块并适当增加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结合学生需要,充分加强学生素质能力锻炼。在构建教学体系过程中,要把握好基本原则,逐步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比如,高校可以考虑将丛林穿越攀岩、漂流户外、紧急急救等项目纳入户外体育教学中,科学引导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强化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应急能力。高校还要做好综合性课程的有效安排,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采用综合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户外技巧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生存挑战赛等竞赛模式中,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3]。高校的综合训练课程要以野外生存技术为主,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确保户外活动能够在合理管制的状态下进行。

3.3 整合体育教学内容,制定户外体育运动教学大纲

高校户外教学体系应当包含多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和教学考核模块。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高校要传授给学生正确而精准的理论知识,包括野外自救知识、攀岩技巧、运动管理知识和户外运动概论等,引导学生正确记忆户外运动的理论内容,理解户外运动的发展意义和具体要求。学好理论基础后,还要强化实践教学,要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充分感知户外运动的要领。经过系统训练,学生的户外运动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逐步提升,才能成为他们开展户外运动过程中的根本保障。

具体而言,在实践教学中高校要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身体的放松练习,并在真实的户外场地开展体能素质训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攀山、徒步、攀爬等体能训练,在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户外运动技巧。高校也要组织学生适当开展团体协作的拓展训练,包括搭人梯、信任背摔和高空抓杠等,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默契性非常必要。在这样的训练中,使学生有了对户外运动的充分认识,也更加了解户外运动,从而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得心应手。除了做好拓展活动的安排也要做好系统的技术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掌握户外运动技术,要在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掌握户外运动知识。还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扩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木筏、梯子、灶炉等户外生存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各类户外环境中生存,在户外活动中无所畏惧。

3.4 不断加强户外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在挑选户外运动教育素材时,应当确保所选内容的科学性,户外运动要满足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构建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做好教学方向和整体框架的把握,确保严格按照学生的发展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既要满足课程自身的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户外体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教学活动,易受天气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开展户外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做好户外教育保护工作[4-5]。教学前要充分考虑户外运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避免出现意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户外运动存在的意外进行有效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并根据预防结果做好应急预案,为学生的户外运动教学提供可靠保障。不断强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才能为学生的户外教学提供合理保障,这是开展户外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户外运动是一种高效且要持之以恒的体育课程训练模式,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体现了重要作用。促进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构建,高校要充分认识自身可用的良好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结合教育需求和实际状态,选择合理的社会资源进行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发,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积极促进户外体育教育活动的进行。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环境体育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冬季户外运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