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新 新疆宝中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都是财政拨款,所以各级行政单位以及部门的领导都没有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开展财务工作中,也仅仅是针对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问题展开,开展记账活动,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做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没有改变。虽然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会有新的偏差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需要实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购买物资方面实施了政府采购资方式,资金方面为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涉及不到成本,也不需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一些领导甚至对内部审计没有正确认识,将其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相同看待,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没有准确定位,不能正确认识其所发挥的作用。正是由于职业观念的不正确,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影响无法顺利展开。
在对行政单位的内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运行的,主要发挥审计职能,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各项工作都是独立展开,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检查经济业务活动并作出评价,明确其是否与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相符合。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主要分析经济业务活动,作出评价,基于此提出建议,并做好咨询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位,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要具有独立性[2]。当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存在不合理之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更好地展开审计工作,但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有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功能,对于审计人员没有合理配备,而是由财务部门人员执行审计工作,没有将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区分开来。一些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已经配备了审计人员,但是审计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一些单位在设计内审机构的时候,为监察部门管理或者纪委部门管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各项工作不能独立运行。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审计机构独立设置,而是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设置有内部审计机构,而且还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的目标存在滞后性,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能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行。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围绕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展开,对本单位和本部门的总体目标要严格执行,基于此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符合实际,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单位的总体工作目标,也没有考虑到目标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不能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适时地做出调整,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确实施,审计结果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最终的审计效果不是很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即便是制定了工作目标,却没有将审计职能落实,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审计工作的目标,不能将激励机制运行到位,就不能将责任制度落实,出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现象,领导的意图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不能发挥其功能有效整顿本单位以及本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时候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往往停留在例行公事层面,导致审计目标无法实现,不能获得良好的内部审计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审计意见不能有效执行,审计建议不能发挥指导作用。国家为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行业部门从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规范制定出来,但是相比较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据此将审计准则细化,实施细则没有制定出来,有关的法规比较落后,不能及时更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会出现不按照章法执行的问题,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都不具有实际效应,不具有强制性。由于内部审计制度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制定,没有上升到法治层面,充满“人治”色彩,在执行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遭到各部门的抵制,导致审计意见以及建议不能有效落实。
在开展内审工作中,有关内容比较单一,对于各种新要求不能全面落实。从当前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情况来看,由于内部审计不到位,内容上往往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对于违反纪律和违反规定的事项予以规定,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也更为注重事后监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且多元化方向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要不断地改革,按照新的规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更高的要求要充分满足,随着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于财会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账务处理差错也要积极消除,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式,各种新要求就无法满足。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工作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扩宽,才能使其更好地展开工作,与现代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环境相适应。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对其正确认识,才能具有针对性地采用综合手段实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活动,需要不断加大力度,不能削弱,并在开展审计工作中,还要做到内部经济监督管理到位,让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各种媒体要发挥载体作用,做到广泛宣传,也可以用行政发文方式,也可以实施财政监督,开展政府审计工作,让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领导以及审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以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中不断扩宽路子,更好地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获得良好的服务效应。
科学合理地设置内审机构,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有价值的参照信息。为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重视机构建设,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配备具有执业资质的人员,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从而解决机构缺乏权威性的难题,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地位。可以在机构设立初期参考多方建议,使内审人员与单位管理者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直接负责制度”,确保内审结果能够第一时间报送至高层管理者处,以免内审人员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降低内审结果的客观性,从而影响机构的独立地位。在设置机构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完善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对机构功能、职权、业绩进行考核,确保内部审计作用能够被充分发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规避隐蔽、持久的审计风险。管理者要经常参与内审机构的内部研讨会议,及时了解一手信息,从宏观角度来判断单位内部的运行状态,明确内审机构中存在的风险,以便调整机构的设置理念,为机构负责人提供富有前瞻性的规避建议,提升内审工作质量,促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其独立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的时候要准确定位,主要是为部门领导以及单位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促进单位管理工作以及部门管理工作地顺利展开,合理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使得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内部审计工作要获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在定位点上所发挥其职能作用,不能对于各项工作停留在量化处理上,不能将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的数量以及违纪违规金额的多少作为重要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做到位,各项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管理思想要不断更新,不再被传统计划经济所约束,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审计工作观察、分析所存在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处理,向本部门提出决策依据,向本单位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使领导全面了解审计情况并作出决策。
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立,还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予以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要按照规章制度展开,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还要提高职业能力,展开审计工作中要能够做到合法合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要按照法律规范展开工作,根据国家财经法规执行,还要据此将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断健全。在开展该项审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规范中所规定的程序展开,无论是所采用的方法还是所涉及的内容都要符合法律规定,使得内部审计法治化、制度化,各项操作符合规范。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有所提高,就要采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对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要不断改革,还要采用创新手段。
其一,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做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充分结合,做到审计监督过程化,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其二,将微观审计与宏观审计结合起来,审计项目按照宏观调控以及宏观管理的要求提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审计项目中,需要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共性问题或者倾向性问题找到,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意见以及建议。领导可以据此作出决策,还可以提出建议,以使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更加规范。
其三,在审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在处理的过程中还要对其中的原因深入分析,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还要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管理工作,确保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避免重复发生。
其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要基于实际制定出来,还要因地制宜,将激励机制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其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把入口质量关,保证审计人员有很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具有非常强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且为人正直。
其三,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所有人员要持证上岗,将教育培训制度严格落实。通过加强岗位培训工作,促使所有内部审计人员调整知识结构,吸收新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也不断更新,业务技术能力得以增强,使其综合业务素质大大提高。
加快内审制度建设,提高内审质量,是控制不良风险和遏制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制度建设,明确科学管控内审质量对风险控制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关部门也应当出台不同的法律规范,利用权威法律约束不同单位的内审行为,切实解决制度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机构管理者需要认清内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合理协调、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快构建全新的制度体系,坚持风险导向,围绕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弥补传统制度中的漏洞,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内审质量的可操作性,科学转移难以规避的风险。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颁布专项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的权威优势,对各个单位的制度建设提供明确指导,可以将《审计法》与《内部审计法》中的内审质量管控的法条进行融合,协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点面结合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辅助行政事业单位走上规范化的内审道路,提高内审质量。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监督工作,就要将内部审计做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按照法律对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经济活动情况独立监督,基于此展开内部控制工作,实施风险管理。在中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是三个重要主体,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从其成果来看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需要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