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2022-03-18 02:46鹿锦秋
关键词:原著马克思主义理论

鹿锦秋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是我国众多高校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助推学生拓展研究视域、创新理论思维、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构建一种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是保障其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强大助推器。鉴于此,山东理工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程组立足全局性、系统性视野,依据该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及方法要求,针对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通过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原著研读为支撑、以理论阐发为要务、以思维创新为保障、以实践增进为归宿的问题、原著、理论、思维、实践“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现实价值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程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尝试创设这种“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绝非偶然,而是有效促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与课程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和应有之举。

(一)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趋势相契合

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学科发展贡献了新理论、新话语、新方法、新启示,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又赋予其新的时代要求,并促使其呈现如下研究趋势:一是研究立场日益强调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予以理性辩证的具体评判、批判性反思和创新性建构,反对将其神圣化或虚无化。二是研究范式逐渐从停留、局限或沉溺于抽象化、碎片化的资料评介式研究转向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旨为现实服务的问题式研究。三是文献研读从注重回归文本转向适度超越文本,主张将文本研究创造性地转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之中。“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程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赖以发展的主打阵地,必然需要在教学中顺应这些研究趋势,创设一种有助于将问题疏导、文献研读、理论阐发、思维创新、实践增进五要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因而,这种“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既内在契合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发展要求,又为助推该学科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

(二)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向来相辅相成、共赢互长。该课程建设伴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发展而备受重视。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方哲学等其他学科盘互交错,涉猎论域庞杂多元,内容纷繁复杂,文献阅读量大且话语晦涩,理论要旨更是难以把握,再加上受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及学生理论基础等因素制约,该课程教学长期存在重传统灌输轻问题疏导、重照本宣科轻原著研读、重理论阐发轻现实观照、重循规蹈矩轻理论创新、重课堂传授轻学生实践等不良倾向,既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又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注重现实批判性、逻辑思辨性、主体能动性之理论旨趣相悖。因而有必要系统破解封闭孤立、消极被动的传统教学体系,以问题、原著、理论、思维与实践为切入点,有机融合教、学、读、思、问、说、写等环节,切实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科研能力提升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科研能力必须促其增强理论积淀,形成良好的资料归整、问题发现、逻辑分析、理论创新、论文撰写及沟通协调等核心能力。这就要求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促其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中增强科研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献并多视角展开理论阐释,助其优化认知结构、发展逻辑思维;通过营造研究氛围、强化学生学术训练及思维创新,助其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使其从潜在主体转变为真正的创造性主体。因而,依托“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实施问题、原著、理论、思维、实践“五位一体”教学,理应是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系统构成

教学模式作为根据特定教学理论构建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是一种通过有机整合特定教学理论、目标、内容、过程及组织形式而形成的整体性操作系统。“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尝试运用现代系统论原理,针对该课程教学特点与要求,搭建而成的一种将问题、原著、理论、思维、实践五要素视为有机统一整体的系统化、立体化、动态化教学模式。

系统论旨在立足整体与全局视角,揭示复杂性系统的构成共性与演变规律,优化系统复杂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是要求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要素的一项复杂工程,因而,以系统论原理为依据,构建这种“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必将助力对问题、原著、理论、思维、实践五要素之内涵及其复杂关联的科学把握。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与动态性原理为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整体性原理认为,复杂性系统是由功能相异且又高度关联的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将“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功能最大化,既需充分发挥问题、原著等构成五要素的特定功能,又需深入挖掘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它们予以高度融合。层次性原理强调,复杂性系统内部由相互关联的不同层级构成,这就要求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要对问题、原著等五要素的不同层次进行深度分析。动态性原理则注重秉持运动变化方法论原则考察复杂性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关系并对其予以动态调控,因而理应结合教学实际,动态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中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策略。

运用上述原理对问题、原著、理论、思维、实践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综合考察,确定了“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一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主要导向,着重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科研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学生研读文本、阐发理论、训练思维、撰写论文提供贯穿教学全程的方向动力。二是以增强学生研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理论家经典原著及相关文献的能力为必要支撑,为有效推动学生问题生成、理论阐发、思维创新、学术训练提供输入条件。三是以提升学生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能力为核心要务,为全方位提升学生其他各项科研能力提供目标定位。四是以增强学生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创新能力为有力保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提供理念追求。五是以强化学生论文撰写、话语表达等学术训练为根本归宿,为总体提升学生各项科研能力提供质量输出系统。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中虽各有侧重,但又紧密关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若将该模式比作一棵由各部分有机构成的参天大树,问题意识是渗透到大树各组织、赋予其生命力的营养细胞,原著研读是培植大树成长的沃土,理论阐发是大树的核心主干,思维创新是大树的新生枝叶,学术训练及成果则是大树艳丽无比的花朵。唯有优化“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五要素的整合优势,才能全面提升硕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框架及其内含要素的功能及其关联,无疑为构建“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遵循,但如若一味囿于该教学模式的理论阐释,而淡化对该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的总结概括和实践,“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必将流于形式而难以落实,其实际效果更是无法得到检验。因而,本课程组在注重理论探讨的同时,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践行“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

(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问题意识是考察未知领域时油然而生的一种疑惑、批判、探究、反思的心理品质和主体意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是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的重要方法。要将问题意识贯通教学全程,需要对各教学要素优化创新和有机融合。在教学理念上,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以解决时代问题为己任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反思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显著特征,理应以注重智慧启迪的问题驱动式理念统领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力促学生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讨中累积问题素材、在经典文献阅读中体悟问题呈现方式、在理论阐释中发现内在逻辑矛盾、在思维创新中学会提炼新问题、在写作实践中注重增强问题驱动,使其在学术积累中提升问题意识和学术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问题导向教学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对话等手段,师生共同筛选、挖掘、发现、提炼系列问题并加以合理细化,创造性构建由各层级问题环环相扣、逻辑自洽的问题链,在反思总结中继续发现新问题。

(二)以原著研读为支撑

引导硕士生读懂吃透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并减少他们对经典原著的曲解误读,是使其准确把握理论观点、保证思维创新有效性的应有之举。而要提升硕士生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研读能力,首先,要发挥教师文献导读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基于对课程内容及学术前沿的把握,精心选择难易适中的精品原著及导读书,课前将必读书目、时间安排、研读步骤等信息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把握文献题目、前言、目录,快速泛读主体内容,并围绕核心问题反复精读,做好读书笔记。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情况对经典原著展开重点讲解和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提升其对原著的把握层次,并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其次,教会学生研读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基本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读原著是根本,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的若干文本研读法也极富启发性。可引导学生运用“解释学循环”[2]研读法解读文本,在对文本细节逐一研读中提炼文本整体意旨,并根据文本整体意旨反哺文本细节,通过这种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循环研读,准确把握文本核心主旨、总体架构和逻辑论证;还可启发学生运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推进深层阅读,“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3],深入挖掘和明确表达出该文本尚未言明但已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空白、疏漏、沉默、混乱、矛盾、断裂等症候,并对其予以批判性、创新性解读。无论采取何种解读法,都应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文本思想客观性之间的‘度’”[4],既不能固守文本将其神圣化、教条化,也要避免脱离文本思想客观性对其过度解读和随意发挥。

(三)以理论阐发为要务

提升硕士生理论阐发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准确解读相关理论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要务。高质量完成这一要务是问题教学、原著研读、思维创新及学术训练等环节有效实施的有力保证。而要达此目标,需要教师尤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是要在点线面结合基础上突出重点。可在总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基础上,重点讲解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及英美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代表性理论的出场语境、核心观点、内在逻辑、理论特质、价值局限。二是要打破学科壁垒,将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相关学科密切结合。三是要打破纯学术研究式和资料评介式的理论阐释桎梏,立足时代需要,将理论阐释与扎根中国现实相结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予以深入挖掘。在方法操作上,教师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综合运用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主题辩论法、文献引用法、因果联系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归纳法,提炼理论阐释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理论阐释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结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将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作比较,引导学生总结二者异同点及其成因;还可联系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的异化理论系统比较,使学生深度理解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及其特点。

(四)以创新思维为保障

创新思维是指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既定结论,并有能力基于新的研究方法、考察视角、概念范畴、理论逻辑、价值取向、认知范式,对已知及未知问题给出有价值的新诠释、新观点、新认知,最终获得创新性理论成果的思维过程。这种创新思维是硕士生科研能力提升及其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教学焕发勃勃生机的力量之源。提升硕士生创新思维,首先要培育其批判意识。批判性是哲学最本质特性和思维方式。可联系康德、黑格尔、笛卡尔、马克思等人相关论断澄明“批判”之意涵;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为例,指出该学派历经霍克海默、哈贝马斯、霍奈特等多代发展而百年不衰,源于其能够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使学生认识到,批判与创新一体两面,互为前提。理论创新需要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不能盲从权威、人云亦云,更不能东拼西凑、拾人牙慧,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挑战唯书、唯上、唯经验等各种定势的理论创新意识。其次,引导学生系统把握并自觉运用辩证思维、聚散思维、正逆思维、纵横思维、异同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使其理论思维在揭示各流派理论观点间的争鸣、批判和承袭中,不断突破单一达致多向、突破正向达致反向、突破同一达致差异、突破分离达致联系、突破孤立达致总体,切实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五)以实践增进为归宿

提升硕士生科研能力及学术素养还需对学生加强全方位、系统性、过程性学术训练。其一,围绕文献阅读、堂课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利用课堂教学同步强化学术训练。教师根据需要确定研读文献,课前给学生布置文献预研任务,使其通过聚焦经典、问题抓取、查阅资料,自觉开启学术研究之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术讨论环境,组织学生围绕文献再次深度解读,鼓励其参与研讨活动,大胆发表真知灼见,实现认知的吐故纳新。课后让学生及时总结,撰写学术小结、文献综述,通过学术对话及评判促其反复打磨论文框架,提升学术敏感性、逻辑性、理解力及表达力。其二,依托课程论文系统增进硕士生学术论文撰写能力。教师要注重讲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和技巧,让学生自选题目撰写课程论文;还应围绕学术史梳理、确定选题、资料规整、文献综述、论文架构、观点创新、内容阐释、文字表述、反思修改等环节对学生及时辅导。其三,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助推提升学术训练效能。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过程性考核方案,调动学生学术训练热情,将资料查阅、文献解读、课堂讨论、主题发言、学术报告等日常学术训练活动纳入过程性考核,帮助学生克服学术惰性。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将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力求立足全局性、系统性视野,助推五大环节协同发力,为增强该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可行路径。但该模式实践中仍存在授课内容、教学方式缺乏规范性标准,学生基础弱而难以最大限度提升理论创新能力,课时少、内容多而难以短期内高质量完成科研训练等不足,因而还需从根本上抓好两点:一是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能力及点评技巧等教学技能,自觉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强化哲学素养、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创新思维,以便更能胜任课程教学。二是需要学生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学习中提升“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5],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唯有师生携手共进,才能切实提升“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的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原著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