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玉 许馨月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各种艺术类型的活动作为主要的社团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组成的学生组织,并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活动,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美育的大力建设以及学生对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数量也呈增长的趋势。以2016 年全国大中专学生社团影响力评选活动为例,艺术类社团占到入选社团总数的34.3%,其中,舞蹈、音乐、戏曲等类型的社团,每个类别几乎在每所高校都不止有一个。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呈现出参与人数多、活跃性强的、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
美育,是审美教育,它的培养需要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激发人对美的追求,来让人形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进而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人的美育过程要经历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这三个阶段才能更加完善。在这里我们将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美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提高审美素养。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美育功能的培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艺术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会将自己的审美感受以及独到的见解融入到作品之中,学生在赏析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自然地感受到艺术家们的对美的理解,加深对美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对美的创造的潜能。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和举办各类演出、比赛、展览、参观等活动,能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感知美,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水平,提高其艺术修养。
陶冶情操。恩格斯曾提过,民间故事可以使辛勤劳动的农民忘记疲劳,获得快乐和安慰。由此可以看到,通过艺术的熏陶,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愉悦,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蔡元培先生称美育是以培养情感为目的,艺术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人的情感,例如:当人们欣赏舞蹈《保卫黄河》能心潮澎湃,激起爱国情怀;听到歌曲《高山流水》能感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忘却烦恼,洗涤心灵。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举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敞开胸怀,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曾强调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高雅的校园活动。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也是第二课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美育功能。
提升人文素质。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唯一途径。”[2]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培养学生审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觉规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改变不良习惯,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提升人文素质。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育是对人的心性的培育,要把美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向美而行、以美育人[3]。实践表明,美育为提升人文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属于隐性教育。美育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着美育。学生通过对美的鉴赏,可以加深道德意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而了解道德,认识道德,使道德意识得到强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即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个人和美好社会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是相互促进的,美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多方位发展。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能够发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深了与社团其他成员的联系和交流,不仅提升了自身技能,还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不仅能让社团的美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教育,因此,在非艺术类院校中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也随之增长,这些学生成为艺术类社团中的重要角色,艺术类社团也随着这些学生的加入而不断发展,成为高校美育建设的主要阵地。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把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来要求,尤其重视高校艺术社团的建设,要求文艺类社团的活动在参与度和影响面上进一步提高。这些要求在指出了高校文艺类社团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高校文艺类社团的建设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4]。
除此之外,早在2005 年,教育部、共青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艺术类社团在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有关音乐、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审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审美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切实地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
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创建类型呈现多样化,涵盖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为高校的美育发展提供了互动平台。同时,艺术类社团日常中举行的演出活动与比赛,吸引了部分在校学生加入进来,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除此之外,艺术类社团还尝试了“走出去”,走到校外,参加比赛和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受到美育的渠道。这些都表明了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在发挥美育功能上的不断完善,发展也比较乐观。然而,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也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管理主体存在缺位情况,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应该服从校党委的领导,遵从校团委的引导,然而很多高校在管理上只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于艺术类社团的各种事项“不插手”,且在经费和场地上的投入上都比较有限,而场地和经费正是艺术类社团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艺术类社团的发展。
学生存在自发性和分散性,艺术类社团吸引的成员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兴趣及特长,而那些没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对于参加艺术类社团的热情不高,这就无法提升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很多学生在社团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比较突出,随意性强,很多艺术类社团的管理也比较松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就加大了艺术类社团管理的难度。
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衔接不到位,有的艺术类社团只让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而不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艺术训练,而有的艺术类社团只让学生进行艺术培训,学生却不理解艺术作品其中真正所表达的情感,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也无法做到让学生与艺术作品共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艺术社团缺乏专业规范的指导,尽管很多高校聘请了专业教师,但由于教师忙于其他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对艺术社团的成员进行培训,需要正常进行的指导和培训只能不了而了,而那些并未对艺术类学生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管理的高校,只能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管理,极大地制约了艺术类社团专业水平的提升。
对艺术类社团的思政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艺术类社团主要活动是参加艺术活动,但很容易忽视艺术类社团的思政建设,大学生的判断力还处在发展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一旦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会导致他们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与偏差,容易迷失自我。
高校要真正重视艺术类社团在发挥美育功能中的重要性,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引导,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高校还要严格遵循《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完善艺术社团的管理制度,强化对艺术社团的规范管理,把控社团艺术活动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配齐配好专业的师资力量,聘请专业教师对艺术类社团进行培训及管理,将日常培训以及管理成果纳入教师日常考核工作中,以此保障教师真正在艺术社团中发挥价值。同时配备优秀的党员教师,引导社团成员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排练出有正确价值导向的艺术节目;此外,高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例如:为舞蹈社团准备足够的训练场地,为音乐社团购入足够的乐器,为书法社团筹备展览,为摄影社团准备新媒体设备等。还要定期对艺术类社团所需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保证艺术类社团发挥美育功能的正常需要。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能良好发挥美育功能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意识水平。高校要通过课堂、校园文化宣传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能积极加入到艺术类社团当中。除了高校对艺术社团进行管理,社团成员自身也要进行自我管理,严格遵守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自我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在艺术类社团的积极性,高校要制定评价考核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评奖评优,同时,规定艺术社团的活动课时,达到规定课时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没有达到课时规定课时的学生则得不到学分,最终将学分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
高校要将艺术类社团发挥美育功能的成果展现出来,让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校期间,高校要将校园活动日常化,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培训,还要大力推及全体学生参与到舞蹈、合唱、戏曲、舞台剧、艺术参观及鉴赏等实践活动中去,将美育功能渗透到各种校园活动中,校内组织展览、演出和比赛,校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地方性、全国性的艺术展演,而在假期期间,鼓励学生到家乡艺术部门实习,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在校学生加入进来,接受对美的培养,而不是仅仅限于社团内部的“自我消化”。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阶段要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5]。这就要求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在发挥美育功能的同时,要把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精神相结合,开展艺术理论类、艺术培训类、艺术鉴赏类等多种形式的美育课程,使学生成为有审美、有修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